规划问道

规划日报009:每个人在城市中,都是一个微信小程序



图片来自译言网 城市的画像与漫画


微信的小程序火了,

但是你不知道,每个人都是城市中的小程序;

小程序的特征,

招之即用,

用完就走;

小程序离不开微信这个平台,

但是能熬出头的只有那么几个,

大家纷纷都在占坑;

城市不会为小程序提供入口,

只能靠群和聊天,

甚至无法靠朋友圈;

当然,还有一个方法,

每个人扫一眼你的码,

看一下你的颜值甚至x围~


从今天起,不仅日报,而且还日记、日有所思。

小程序让我们期待颠覆的时候,你最想颠覆的又是什么?


上面扯这么多,其实是为了让你打开微信,看看不应错过的文章。今日文章推荐:


第一篇,北上广深,创新力谁赢谁输;第二篇,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如何思考未来;第三篇,城市化的下半场,会发生些什么。


1、新一线城市研究室的文章:哪些中国城市的创新力最强


目前可以查阅到的有关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排名大多是以最直观的数字指标来计算的:专利数、著作权数、高新技术企业数、创业公司数等。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奏效,却可能无法代表全部创新,甚至会产生误导。城市管理者和公司们可以想办法增加专利数,但那未必对这个世界的某个细节做出了什么改进。更何况,每天有许多无法申请专利的创意产生,这是数字无法体现的——却又都在我们认为的创新的含义之中。


因此当新一线城市研究所试图用数据来分析中国城市的创新力时,放弃了仅针对创新成果的度量,而是回到创新的本源上——专利、著作以及无法被测量到的所有创新,最终都是由人创造的。他们可能是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艺术家,或是不知道如何自我定义的年轻人和年长者。


相比“一个城市到底拥有多少创新力”这个问题,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更关心城市如何变成适宜创新力生长的“土壤”。我们相信,在城市任何的细微之处都有创新的可能,重要的是如何吸引有创造力的“种子”。这也是此次“2017年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的初衷。


最终,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指数从热钱指数、独角兽指数、租房指数和合伙人指数4个维度对中国城市作出综合度量。使用的数据来源包括数据合作方36氪、智联招聘和企业征信服务平台风报,以及官方人口数据和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等


考虑到创新能力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和商业活力基础之上,本次“2017中国城市创新力排行榜”的仅将“2016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榜”上的19座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纳入评选。


由此得出的中国城市创新力排名依次是: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天津、成都、武汉、苏州、重庆、南京、西安、长沙、青岛、宁波、无锡、厦门、大连和沈阳。




2、未来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来自自媒体公众号:南半球的雪,作者:何晓波


当AlphaGo以Master的ID横扫人类围棋高手之时,我们都在问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今天特意和母校研究互联网的资深老师交流,获益良多。下面的内容一部分来自他的分享,一部分是我的思考。


一、过去我们如何生活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很多人已经回答不上来了。过去,我们不会看到类似的文章,因为自媒体不存在。我想与大家交流看法,恐怕很少能找到平台。过去,我们不会出门不带现金,因为没有现金坐车、买水、吃饭、购物都几乎不可能。


有太多的生活习惯在最近的5-10年内被急速改变,而我们有时候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些改变,大多数与互联网有关。但接下去的问题是,互联网到底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和行为习惯。这不仅是业界关心的问题,也是经济学关心的问题之一——起码这部分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被研究和探讨。


过去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者行为当然有着极强的惯性。比如,我们外出时可能会同时带着现金、借记卡、信用卡、手机支付软件。我们网购,但也去实体店购买商品。我们网上订餐,但也喜欢下馆子。我们觉得这样的生活挺好,挺方便。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商家也觉得从供应中获取利润维持现有模式挺好。直到有一天,互联网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切都改变了。


二、没有利润的模式


互联网进入商业之后,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免费的事——微信、微博、支付宝都是免费的。我们发现过去交的短信费似乎有点亏了,因为微信完全可以代替短信。后来发现,在网络通畅的情况下,手机通话也变得可有可无,因为微信语音或者直接通话都挺好用。过去我们要为借记卡或者信用卡缴纳年费或者其他类型的管理费用,有了支付宝什么都免费。老一代用户的支付宝还绑定借记卡或者信用卡,年轻的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卡——因为还没有身份证。


不仅支付可以没有现金,各种可以从网上采购的商品,价格也大于线下传统零售商出售的商品。在习惯了不用现金、享受低廉价格、享受免费送货的时候,我们也不禁要问,商家提供这么多廉价商品和免费服务,他们靠什么赢利?


关于这个问题,我过去也很困惑。但自从我的老师向我讲述了一个基本逻辑之后,我也可以理解阿里、京东、腾讯等企业了。最近兴起的摩拜和ofo单车,我也可以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经营模式了。说穿了,这些互联网企业本质上是平台,如果一定要划分,它们要么是金融企业,要么是数据企业,但绝对不是它们看起来的样子。比如阿里,从来就与零售没有直接接触。它没有库存,不存在商品积压问题。京东确实做零售,但它们的零售是“平进平出”,甚至是亏本销售的。摩拜单车的模式,也是亏本或者薄利生存的模式。那么这些企业如何挣钱和存活下去?


按照传统的商业模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得靠利润。互联网企业不需要利润的原因是,他们不只有一个业务。它们生存的利润来源往往不是主营的部分。


比如京东的利润来自41天账期,也就是说,它只要有巨大的流水就可以生存。京东利用时间差,将大量的现金流投入金融市场,这里所得到利润率高,而且收益稳定。因此,即使京东在零售方面做到百分之三左右的利润,它也可以放弃。因为从金融投资得到的百分之十以上的回报足够弥补零售方面的损失。而低价竞争,几乎可以肯定打垮线下的传统零售商。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京东拥有的单日现金流就更加庞大,就更有市场权力压供应商的货款,同时也使得它的下游——银行,不得不给予更多的回报。


摩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和京东是类似。我曾经与一位学生交流过,摩拜的收费很低,几乎可以肯定它们从服务收费上无法挣钱,但因为有押金的存在,只要市场规模足够大,通过时间差所赚取的利息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且,从市场定位角度,摩拜解决的是通勤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正如阿里和京东解决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一样,凡是可以做到这一条的企业基本可以垄断市场。今天我的老师又向我提出了另外一个解释,那就是摩拜和ofo的未来一定是被收购。收购它们的企业可能是滴滴、阿里或者京东这样的企业。因为,摩拜除了现有的挣钱模式之外,还有一个我们普通人没有意识到的价值:数据。滴滴和优步只能掌握乘车人的信息和消费习惯,但“最后一公里”环节是缺失的(滴滴数据的半径大,而骑车数据的半径小)。这部分人群很分散,但人群很大,这部分消费者的数据很有价值,可收集起来成本太高,因此滴滴、阿里、京东等企业没有去占领这个市场,而摩拜等企业看到了机会。当然,实际上是资本看到了机会,利用合理分工,让摩拜等替大企业完成了这最后的拼图。




3、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将会发生些什么。文章标题:城市化下半场,公众参与适逢其时?来自微信公众号:寻找公约数,作者:圣托里尼的鱼。


城市化上半场傍着土地财政直接融资的大腿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在空间维度上展现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速度和瞩目成就。然而光环背后却因价值导向和制度设计缺陷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成本。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由于公众诉求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往往缺少上升和作用的有效通道,一些涉及群体利益、或具有环境风险的城市重大设施和建设项目不断成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从多个城市PX项目、垃圾焚烧厂选址等引发的市民集体“散步”,到各类历史街区、居住区改造因缺乏征求民意而引发的业主集体“抗议”,我们可以看到伴随财富积累、权利意识增长和互联网自媒体的突破性发展,社会力量正在崛起,现有的权力格局正在受到挑战,然而公众却仍然未被赋予平等的治理地位。

 

自20世纪末梁鹤年先生发表《公众(市民)参与:北美的经验与教训》一文以来,国内规划圈开展了对公众参与的大量研究和讨论。2005年,赵燕菁教授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一文中提到,如果增加民主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小于信用缺失导致交易失败的潜在损失,民主才是合理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公众参与的制度成本小于参与缺失的机会成本时,公众参与才合理。他还提到,由于中国的市民并不直接向市政府纳税,市民并非城市完整意义上的消费者,而是通过开发商间接地消费城市,因此市民并不直接向城市政府要求民主,公众参与更多的发生在居民与不动产管理公司、居委会之间。在中国政府开征以个人不动产为基础的财产税之前,政府与公众间的“民主”形式只能是非实质性的,盲目效仿西方式的公众参与,只会欲速则不达。

 

站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参与缺失的机会成本极有可能是一场不可控和充满风险的街头运动,社会政治环境已然不复当年。在大城市增量用地不足与土地财政模式已然穷途末路的当下,房产税征收的试点范围正在逐年扩大,未来终将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源。可以预见,一个政府与公众关系发生变革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诚如赵教授所言,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加和城市政府开征以个人不动产为基础的财产税,政府和市民间的关系就会逐渐演化成为类似西方式的“民主”。

有创新,才有未来。


从城市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算不上是人类最舒适的生活形态。但即使在互联网已大规模普及之后,人们依然愿意选择这种拥挤且紧张的生活方式,其原因无外乎城市的便利、多元、高效和包容。而这些特征最终指向的是,城市始终是最容易诞生创新的社会环境。


多伦多大学教授Richard Florida在其著作《创意阶层的崛起》中写道:“创造力无法像矿藏那样储备、争夺和买卖,它必须经常得到充实、更新和维护,否则就会悄悄溜走。”






推广:参加城市数据研习社能学到些啥?


更多内容,长按识别

国匠城规划头条二维码版




也可以下载 APP 版

查看实时更新的文章

国匠城APP:城市规划行业的今日头条

1、苹果商店,搜索手机应用国匠城

2、安卓用户,点击阅读原文,安装


合作联系:微信 wwwcaup,邮箱 admin@caup.net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