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2015年,中国房地产业9大变化

导读:近日,著名投行中金公司发布了深度报告,对中国房地产业在2015年的走势进行了详尽的预测。国地资讯对中金的深度报告进行了梳理,总结了9条重大行业趋势变化,在此与业内同仁共同分享。


1未来供给面趋于收缩

   随着2014年开发商投资活动趋于保守,新开工收缩,我们预判2015年供应较2014年下降5%~10%(对比2012年,重点城市供应较2011年持平)。2015年将会是房地产投资的“小年”,预计投资增速降速至8%,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0%。历史上看,房地产投资增速是到位资金来源及行业销售额的滞后指标,2014年行业到位资金的快速下降将继续拖累房地产投资增速;目前行业可售库存依然在高位,拿地未有明显起色,预期2015年新开工将继续缩减,从产业逻辑链看,行业投资增速恢复上行需要等待可售库存系统性下降,拿地恢复时点或在2015年2季度及以后。


2按揭贷款支持将有所好转,预计销售额同比增长5%左右,销售面积同比增速3%

   行业销售指标的先行指标则是信贷增速,中金宏观组预计2015年M2增速依然将保持13%的同比增长,新增信贷额达9.5万亿元,按照过往经验,新增信贷的15%~20%将用于按揭贷款投放,加上按揭贷款到期释放出的按揭额度,我们估计全年新发放按揭贷款将在3.4万亿左右,同比增长14%,将支持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5%至6.91万亿。


3资金价格方面,预计2015年实际利率平稳回落,房价总体平稳

   根据中金宏观组预测,2015全年将有两次降息,而CPI 同比增速将滑落至1.4%的低位(2014年预测:2.0%),意味着实际利率在2015年将呈现稳步小幅回落趋势,回落速度缓于2012年,而实际利率与房价负相关,预示着2015年房价平稳。过去十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房价与实际利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且居民存款定期化速度(表现为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增速差)则对房价具备一定程度领先关系,我们预计房价在2015 年2 季度之后回暖,预计重点城市2015 年的房价低点环比调整幅度在5%以内。


4供需缺口收窄,行业库存去化周期出现改善

   大重点城市数据显示,2015年供需缺口将收窄,预计城市供应同比下降7%,需求同比回暖9%。行业库存去化周期在年底出现改善迹象:截止9月底,我们监控的库存去化月数指标从7月高点的16.9个月小幅降低至16个月左右,而2011~2012年周期,库存去化月数高点出现在2012年1月,为17.9个月,之后迅速降低至2012年8月的9.0个月。


5中小型城市面临高基数,回暖幅度偏弱

   而看到中小型城市,比如我们观察的2.5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中金2.5线城市定义为,除开40个一二线城市外、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较好的46个地级市),近年来逐步进入市场发展的平稳期(类似二线城市的2009~2014年),限于高基数,我们预期2015年城市商品住宅销售额同比涨幅分别为4%和-2%,明显弱于一二线城市8%以上的整体水平。


6土地制度方面:鼓励旧城改造,严控特大型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或将有改性/城市更新的制度性框架出台

   目前,中国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偏高,建设用地存量大、利用效率低。官方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等。

   今后,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除了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但是,何谓“生活用地”,是否包括商品房用地;“原则上不再新增供地”如何执行,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最大悬念。


7进入地产“白银”时代,开发商转型势在必行

   国际经验看,除非土地供给严格被控制,地产商高利润率不可持续。我们比对其他国家/地区开发商发展经验发现,由于地产开发商行业并未形成核心进入壁垒,除了土地供给严格被控制的城市型经济体(比如香港),开发商开发业务的毛利率均在20%左右波动,而净利润率都在10%以下。销售规模见顶、利润率下行、竞争加剧之后,开发商唯有转型,从布局重划、产业拓展、模式切换等三条路径谋划转型之路。如传统开发商模式的核心要素是“优质土地获取能力”+“资金运用效率”,那么从模式上去思考转型的方向,就必须在土地获取、资金利用两点上做文章。展望未来三到五年,我们预期在行业规模增长空间见顶情况下,将迎来开发商转型良机。


8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未来主流大开发商将更加倾向于纵向一体化,而中小型公司则实现跨领域多元化

   纵览各个国家、经济体中开发商的发展经验,我们发现,在人口基数较大或者幅员辽阔的国家/经济体中,主流开发商倾向于实现纵向一体化(比如美国1980年以来发展按揭贷款公司、日本开发商介入建筑行业,提高持有物业比重),坚守住宅开发产业链;而城市型经济体、海岛型经济体,或者是中小型公司则“船小好调头”,更容易实现跨领域多元化(比如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开发商,均在行业增长空间见顶之后,涉入本城市/地区的其他产业发展,比如公共交通、百货、电子产业等等)。


9达到纵向一体化或者跨领域多元化的主要手段还是并购,未来三到五年是产业并购大发展时代

   而同时,我们也看到,比如美国、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实现纵向一体化、跨领域多元化的主要路径是通过并购,而非自身培育,因此,在行业增长空间见顶情况下,我们认为,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将有更多地产产业内并购案例(类似美国1990-2002年间),及中小型公司跨行业多元化案例(类似中国台湾地区的1992年~2002年)出炉。




关注国地资讯,把国土行业资讯和法规装进口袋。


如何关注

点最上方 国地资讯 即可关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