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月24日下午,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项目实施总图、标志标识导则、云桥、灯塔实施方案专家审议会于民生码头257库召开。
会议由中科院院士、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郑时龄主持,苏功洲(城市规划)、吴长福(建筑设计)、俞安琪(夜景照明)、朱祥明(园林植物)、汪大伟(公共艺术)、顾守柏(跑者代表)等各领域专家,上海海事局、市浦江办、市规土局、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绿容局、区发改委、区规土局、区建交委、区环保局、区商务委、世博管委会、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地产集团、世博集团、陆家嘴集团、东岸集团以及项目设计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市规划院、AECOM、市政总院和华东总院分别汇报了黄浦江东岸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实施总图方案、标识标牌导则方案、云桥实施方案和景观灯塔实施方案。与会专家和部门对有关方案进行了审议,就项目实施阶段的相关技术、管理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提出进一步优化、深化建议。
新区副区长张玉鑫出席会议。

↑ 郑院士等专家委员会成员与东岸集团交流
一张总图
1)采取“1+5+N+X”的推进机制
市规划院为总体技术统筹,华建集团、市政总院、城建院、同济院、浦东建筑院为工程总负责,整合各专业团队、国内外设计团队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动态更新一张总图,深化实施方案,逐步落实绿化种植、公共服务设施、浦江游览、夜景照明、公共艺术与活动策划、标志标识系统、智慧设施等12个专项研究的内容。
2)动态更新,现已完成总图3.0版本
一张总图自2016年10月至今,经过东岸贯通专家委员会多次审定,突出整体管控、面向实施操作,目前已更新至3.0版。围绕3月底的节点,一张总图重点将贯通工程涉及的各绿地项目与灯塔、云桥等特色项目方案进行深化整合,结合已批复控规的要求,优化低线漫步道、中线跑步道、高线骑行道选线,实现东岸23公里六大主题区段贯通。
未来将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关注滨水区和滨江腹地功能,提升环境品质,进一步更新完善总图。
3)后续完善
以郑时龄院士代表的东岸贯通专家委员会肯定了目前一张总图的成果,建议从实施的连续性上提前对贯通工程环境品质提升和服务设施整体设计,预留空间;在详细设计和施工组织方面需进一步落实沿线各项目间的无缝衔接。与会的市规土局、上海海事局、市浦江办、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绿容局等市级部门建议尽快完善东岸各绿地项目的项目管理和审批的指标体系,部分贯通项目方案需要与相关部门进一步沟通。

↑ 总图3.0版

↑ 实施方案细部
标识系统
与慢行相关联 | 图形要素相协调 | 三道颜色 | 场所分离
标识系统由AECOM公司以海派文化为主题进行了设计。专家委员会建议需要进一步梳理标识与慢行的关系,与市绿道图形的关键要素一致,内容可适当提升。建议东岸贯通三条道的颜色选择上黑、灰、红都可以;三条道要实现场所分离的作用,起到警示作用。

↑ 标识系统初步设计

↑ 步道分界

↑ 标识风向标设计
云桥
完成结构设计 | 保持美观大方 | 确保安全
东岸贯通的云桥既是漫步、跑步、骑行的通道,同时兼顾艺术性,作为东岸贯通的景观标志,目前已经完成所有桥梁的立项和结构设计。专家委员会指出桥梁深化过程中需要保持原概念方案的美观大方的建筑造型。市水务局和上海海事局指出个别桥梁还需进一步加强论证,确保安全。

↑ 洋泾港桥

↑ 白莲泾桥

↑ 川杨河桥
景观灯塔
全球城市的24小时 | 材质 | 展示空间 | 智慧 | 夜景协调
景观灯塔以“全球城市的24小时”为主题,将特色区段与灯塔个性相结合,展示24个文化故事。专家委员会建议,景观灯塔需进一步明确材质选择,预留展示空间,并与智慧设施建设紧密结合。上海海事局建议以景观灯塔名称对外发布避免产生误会,灯塔的灯光,不能直接射向江中,影响船舶航行。市绿容局建议将灯塔和绿地项目结合起来,此外综合考虑灯塔与周边环境的夜景效果。




专家把关,科学决策
专家委员会多专业多领域支撑 | 全速、高效、有序推进
东岸贯通工程十分注重科学决策。专家委员会主要由规划设计、建筑工程、绿化种植、慢行交通、夜景照明、市政工程、公共艺术、文化旅游、运营管理等诸多领域的专家、社会组织代表共同组成,具体承担总体设计方案及各专项设计方案的技术论证和方案评审,并深入参与后续建设、实施、运营等各个阶段的各类技术咨询活动。
目前,东岸贯通工程项目正在全速、高效、有序推进中,项目设计方案审定已经落地,前期手续审批办理工作全速推进,招投标工作进展顺利。下一步,项目将进一步加快前期手续审批办理工作,确保3月底工程全面开工,为5月底实现9.8公里、9月底实现14.1公里、年底全线贯通开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