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主要来自植物的芳香和土壤中的细菌和化合物,比如土臭素。
如果你好奇雨后空气中那种清新气味是怎么来的,你不是一个人。早在 1964 年,就有几个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且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泥质气味的本性》(Nature of Agrillaceous Odor)、占地两页纸的论文。

有没有觉得自己晚生了 50 年?
他们以「petrichor」命名了这种气味,词根 petra 意为石头,ichor 则是希腊神话中神的血液,连在一起表示「久旱甘霖后第一场雨带来的令人愉悦的清香」。

对于这样一个(仅)散发土气的翻译,我们并不打算采用。
该论文给出的答案和你的嗅觉之间没有什么偏差:一方面是部分植物在长期的干旱和阳光照射下分泌的芳香油,另一方面是干燥的石块和土坷垃中累积的化合物。
土臭素(geosmin)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在潮湿且植被丰富地区的土壤中含量尤其高,甜菜头的土腥味也有它的一份。它是土壤里一种放线菌生产孢子时的副产物,基本可以算是泥土气味的主要来源。
1992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的嗅觉对土臭素极其敏感,有些人甚至在浓度仅为 5 ppt(万亿分之一)时就能感知到其存在。
最近,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几位机械工程师利用高速摄像机和荧光染料,拍摄到了雨滴是如何将这些化合物散播到空气中的。

来源: Joung et al. 《自然通讯》
当雨滴高速坠地的时候,它会俘获其下方的许多小气泡,气泡直径不超过人类的头发。如同啤酒的泡沫一样,这些小气泡会升到雨滴上表面并破裂,散播土臭素和大量挟裹其中的细菌。每个雨滴能产生数百个这样的气泡,而每个气泡中携带的细菌可能多至几千个。
你不必担心这些细菌,它们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有益的,有些还很好闻。只在东南亚和澳洲北部的一些地区例外——有英国科学家注意到这些地方的类鼻疽病例在夏季雨后有轻度爆发的趋势。
这是一种罕见的肺部感染,病原来自土壤中的类鼻疽伯克氏菌。麻省理工的研究证实了类鼻疽和降雨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砂质粘土、气温 30 摄氏度、雨滴降落速度 5 公里每小时是细菌散播的最佳条件,而这与特定热带地区的自然环境相符。
除此之外,臭氧也构成了清新气味的一部分,特别是在雷雨过后。这是一种轻微的、类似氯气的刺鼻气味,有时你甚至在雷雨到来之前就能闻到,因为远处放电产生的臭氧会通过高空的风传播开来。
现在大概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喜欢这种气味?从命名你就能知道,合成纯化了土臭素和臭氧的化学家们并不觉得它们是香的。
昆士兰大学的人类学家黛安娜 · 杨在研究澳洲西部一个土著群体的时候发现,他们的语言把雨后气息和绿色联系在一起。她认为,更深层的联系是人类切实的需求,即动植物的生长将会提供更丰富的食物。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这能够解释人类喜欢 petrichor 的原因。
即便是现在,春夏季雨后干净的空气、宜人的气温和滴翠的草木仍然值得你出去走走,顺便体会一下源自祖先的愉悦感。
欢迎订阅《中国国土资源报》
发行热线:010-66557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