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北京大妞侃北京 | 拆还是不拆




或许是因为从小眼看着自己心目中的北京城被一点点拆掉,长大之后,墙上的“拆”字,对于我来说,似乎已变成一场噩梦。


 

正在被高楼逐渐吞噬的老城……2017年5月拍摄于前门北京坊……

 

 

想起这个题目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住的院子里发生的一件事儿。

 

我在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四层灰砖小楼里长大,二十多年没挪过窝儿,对整个楼和小院子有着极深的感情。


从大概2000年前后,这个楼就有传言要拆,好在一直到现在,楼还是好好的。后来稍微有一点儿规划常识的我试图分析了院子被拆的可能性,初步结论是基本不会有开发商看上这块地。主要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面积太小,位置稍偏,容积率及建筑高度会受限。

 

不过几个月前,院里的居民收到了一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业主意见调查表》,这个经历了60多年风雨的小院子,即将迎来整治。芋头心中真是五味杂陈啊。


业主调查表,填表的时候芋头好好的哭了一场,因为贴了外保温,小楼外立面砖的肌理就没了,就彻底变成一个灰突突的盒子了……嗯,也兴许是其他更奇怪的颜色……


几天之后,院里贴出了一份关于院子房屋翻建的建议,院里人以联名上书的形式,向主管部门要求将老旧房屋加固的费用用来将整个楼翻建成为中高层建筑,以解决使用率、抗震、防火等方面的问题。

 

在看到院里人的建议的时候,我内心无比纠结,无比拧巴。作为居民的我,一方面特别能理解大家想翻建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对这个陪伴我长大的小砖楼、小院子有着深深的不舍。

 

对于老旧小区,或者说对于整个城市来说,那些所谓的老房子、老小区,究竟应该拆还是不拆呢?


这还真是个问题。

 

1.

 

拆的理由,那简直太多了,相信绝大部分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都深有体会。住在平房的居民就更不用多说了。

 

首先,这些建筑在抗震、防火等安全方面都存在隐患,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其次,相关配套设施那是相当地不完善啊。

 

比如没有电梯,很多老人上下楼非常不方便;比如平房没有上下水;再比如没地儿停车。

 

第三,老小区住宅格局普遍不够合理;部分小区内私搭乱建十分严重,大杂院的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私搭乱建严重的大杂院(图片来源:孤独川陵微博)

 

就拿住这60年历史小砖楼的我家来说,家里所有窗户全部朝北,屋内终日不见阳光。


确实难以想象吧。


所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高,老旧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第四,容积率,这个圈内人都明白哈,圈外人请自行百度脑补一下。

 

我能想到的大概就这几点了,欢迎大家继续补充啊。

 

拆了之后,改建大高楼,家家户户住南北通透的大房子,上上下下有电梯,一派和谐景象,是吧。

 

但我还是只能,呵呵了……

 

2.

 

真不想让拆啊,这不拆的理由似乎很难用1、2、3这么列出来,主要就是情感上过不去这个坎儿……

 

想起前一段“一席”分享的采访阮仪三教授的视频,里面阮先生说过一段话,让我特别感动:

 

建筑物就是我们留下来的历史的重要记忆,而这些历史的记忆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正是它留存了这些历史的记忆,才使我们有乡愁。乡愁乡愁,没有乡哪来的愁。所以要留住乡愁,留住这些历史建筑物,不光是留住高楼大厦,留住那些皇宫别墅,而是要留住我们自己真正的房屋。

 

——阮仪三


从小在这个小楼里长大的我,对这段话有着极为深刻的体会。这是我家,见证了我从出生以来的所有酸甜苦辣,承载了我长这么大几乎全部的回忆……

 

我还记得我上一篇北京大妞侃北京的文章,有好多老邻居在文章下面留言,说怀念这个院子,怀念院子里原来罗奶奶的花池子……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小院子,恐怕也只有老天才知道,这里究竟有多少故事吧。

 

还有一点,不知道大家对撞衫这事儿怎么看?谁也不希望自己穿的衣服满大街都是吧?

 

在我看来,千城一面这个事儿,就和撞衫差不多。我不求我的衣服多么特立独行,别人都没有,但它至少应该能体现出我的特点,反映出我的审美。城市也是如此吧,估计没有人会喜欢听别人说“你们这城市,跟XXX城简直一样一样的……” 。

 

北京一住宅区,我是觉着说是哪个差不多级别的城市都行……(图片来源:路透社)

 

但现在的开发模式,注定了城市中的建筑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大家都长差不多(于是千城一面了),另一个极端就是过分特立独行,每个建筑都要当地标。


反正,两种我都不喜欢。

 

景山北望,远处有随处可见的住宅楼,也有都想当“将军”的奇怪建筑……

 

苏解放在《北京当代城市形态“休克效应”》中这样描述北京:

 

每座城市都需要几个当代的偶像或“签名”式建筑。北京的问题在于把每个建筑都弄成这样的偶像,甚至连街道都成为超大尺度的象征。北京的新建筑不是增强而是削弱了城市的身份和特征……北京失去了都市感,成为杂乱无章,遗弃着建筑师和工程师青春期冥想的景观现象。


人性化的城市应该以绝大多数建筑作背景,由此界定城市的公共属性,就如同一支军队需要成千上万名优秀士兵排成整齐威严的队列,却只有几个将军一样。北京却几乎被改变为一个充满了“建筑将军”的城市,每个将军统领着只有一个士兵的军队。一处处“震撼效应”叠加起来,结果就是城市的自我“休克”,毫无个性可言。

 

这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一个有着最伟大城市设计遗产的国家,竟如此有系统地否定自己的过去。当欧洲人还在和猪分享着他们阴暗的陋室时,古代长安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恢宏的城市了。令人惊奇的元大都,这个古代的北京城,以它积极的“震撼效应”激发着马可波罗心中的敬畏……


——苏解放

 

好像跑题了……咱们再颠儿回来……

 

老建筑,或者说老旧小区、地区,很多都是经过漫长岁月变迁,逐渐沉淀、生长出来的,带有比较浓厚的地域及时代特色。我个人认为,这正是我们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所缺乏的。当然,我也承认,对于这个时代,它们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3.

 

有一天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个装修类节目,基本就是以“改”这个方式对老房屋进行装修的。算是拆和不拆的折中做法吧。

 

个人比较赞同节目中的改造措施:在尊重原有建筑外轮廓的基础上,拆除违章建筑,利用先进技术对建筑进行整修;合理布局,尽可能在保留建筑原有结构和形式的基础上,完善内部设施,从而打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还是很适合北京老旧小区改造的。

 

当然,这种装修为主的改造,还是受到了很多限制的。比如胡同里上下水管线的问题,比如六层以下建筑的电梯问题……这些必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才能解决。

 

改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保留原有建筑的肌理……正是这些建筑,在地面上形成的纹理结构,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空间、尺度等内容。为啥要提肌理?因为芋头曾经在谷歌地球上截过北京某地的相隔12年的卫片,大家自己看吧……改造后虽然看似还是一、二层建筑,每个院子的围合感也还在,但,尺度和排布方式都怪怪的……不禁令人默然感慨,咱们这是建兵营呢么?!

 

北京某地2002年卫片(图片来源:谷歌地球)

请注意图片右边那片建筑


同一地点,2014年卫片(图片来源:谷歌地球)

 

让我再生会儿气……

 

这时候有人要说了,改造花费是很大的,资金是个问题,怎么明确产权也是个问题,而且还是历史遗留问题……

 

钱是问题,产权是问题,乡愁就不是问题么?


文化就不是问题么?


历史遗留问题是不是真的要一直拖着不解决?


我们的经济是不是已经发展到了可以来回过头来关注一下人文的时候了?


经济要发展到一个什么时候才是头,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关爱这些承载着人们记忆的老城?未来还能有成片的,体系完整的老城区来让我们保护么?

 

我们从当年拆城墙,拆胡同里还没有吸取到足够的教训么……

 

所谓北京的“金名片”指什么?


是拆除胡同后建起的高楼大厦?


是夸张的央视大楼?


是纵横交错的宽阔马路?


恐怕都不是吧?


北京名片上的金子已经所剩无几了,跪求别再往下抠了……

 

4.

 

前一段去某城市玩儿,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但满眼怎么全都是假古董啊……

 

城墙和城墙下的假古董……

 

忽然很担心这一幕在若干年之后会在这座我心爱的城市上演……

 

虽然老北京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在各路专家们的制止下成为过去,部分地区开始了复兴计划,民间组织也纷纷摇旗呐喊要保护老北京城,但,老城里的老房子,还是在逐渐消失……

 

前不久我在某胡同里,再次见到了灰墙上那个“拆”字–同样的字,尽管没了当年的霸道,弱弱的,险些和墙融为一体,但着实令芋头吃惊:


难道这噩梦又要开始了么?

 

拍摄于2017年3月……

 

 拆还是不拆?


这还真是个问题。


但芋头真心期盼我的北京,


未来,再无噩梦……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乡愁







往期链接:北京大妞侃北京 | 我的北京



如果你也是一枚北京大妞,也想分享你与北京的故事,快来跟芋头一起侃北京吧。芋头的邮箱:908483158@qq.com。欢迎投稿交流。





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最有理想的规划师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我们是来自中国两岸四地规划工作一线的青年规划师,我们认为规划师应当心怀理想。我们强调原创,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


我们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我们营造规划行业的非正式交流广场–U-AGORA,希望在这个广场上远瞻前沿,近接地气,呼应时代。


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参与。欢迎投稿,参加或发起活动。我们的微信号:chinayouthplanner;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联系人:屈先生13611052671。同时敬请关注官方微博: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