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日课,每日推荐(06.10)

头图来自:Pixabay,雨中街道

城市随拍:国匠城小程序——城市随拍


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本文摘自:新一线城市研究室


2017年最新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


在分析算法做出了一些调整:邀请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专家委员会为五大指标的权重赋值,以专家打分法的方式计入评分体系(权重分别为:0.24,0.18,0.18,0.20,0.20);并在二级指标以下的数据中分析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客观赋权。


以此综合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但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有了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和宁波。


其中,东莞和郑州成为了新晋的新一线城市。


过去一年,华为的终端总部和企业数据中心要从深圳搬到东莞,算得上是中国城市中发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甚至引发了有些耸动的“东莞取代深圳”的争论,让人开始重新看待这座距离深圳60公里的城市。


点击查看总榜单:2017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2、什么是中产阶级

摘录自: 周春山 边艳等,SYSU城市化研究院


摘录:中产阶层(the middle class),又被称为“中产阶级”、“中间阶层”,其概念源于西方社会理论,是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群体的解释 [1]


早期,卡尔·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认为中产阶层主要包括小商人、小工业家、小自由农、牧师和为数不多的管理者 [2]。后期,美国社会学家Mills [3]认为中产阶层主要是指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层,主要包括管理者、技术雇员等薪金雇员。


学者们通常把早期的中产阶级认为是老中产阶层,后期的为新中产阶层。中产阶层一直以来都是西方社会学、地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学者关注的对象。西方社会地理学家认为中产阶层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环境、劳动力市场、住房选择,尤其是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化具有影响作用 [4]


[ 1 ] Ley D. The New Middle Class and the Remaking of the Central C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34-236.

[ 2 ] Wright E O. Classes. London: Verso Books, 1985.

[ 3 ] Mills C W. White Collar: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es.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63-65.

[ 4 ] Bell D.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76: 57-58.


点击查看:广州中产阶层都住哪儿?


3、骑行改变城市——那么,城市应该做些什么?

本文摘录自:慢慢 乡愁经济


摘录:纵观自行车使用的历史进程,在欧洲的城市中有非常明显的共性。几乎所有的欧洲城市都在20世纪初经历了自行车快速增长的阶段;在1950-1970这段期间,由于汽车使用的增长,带来大幅的自行车使用降低。新加坡也差不多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但是,在欧洲的一些自行车高使用率的城市(30%)并没有出现过一个非常严重的自行车使用下滑的过程。并且在这些城市中,自行车一直是通勤交通中不可忽略的一种交通模式。


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被认为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最佳的自行车城市。回顾它们在推行自行车使用方面的努力,总结出一些促进它们成功的关键性自行车设施。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心区域,从短距离交通方面来说,自行车在整体交通量上占比57%


全供应链的自行车设施,特别是完善的自行车线路和自行车停车位,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了最佳的骑行环境。而哥本哈根不仅仅关注于促进自行车作为短距离的交通的使用,还在城市的各个方向提供了高密度高效率的自行车高速路,致力于促进远距离的自行车交通。它全方位的自行车高速高路是促进长距离自行车使用的关键因素,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另一个在欧洲领先的自行车城市是巴黎。虽然与其他的欧洲城市相比,巴黎的自行车使用率并不高,但是巴黎确是欧洲自行车使用率的增长速率最快的城市。在2001年至2007年6年间,自行车使用在交通中的占比从1%增加到2.5%。而在2007年引入自行车共享计划——Velib’s scheme以后,半年内自行车的使用率增长了46%。很显然,这个自行车共享计划是促进巴黎自行车使用的关键性自行车设施。在这个计划之前,巴黎与新加坡现在的自行车使用率相近,因此巴黎的经验对于新加坡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点击查看:慢慢:骑行改变城市——那么,城市应该做些什么?


4、德国中小城镇的定义

摘录自:国际城市规划


同很多其他国家一样,中小城镇在德国并无明确的定义。一般来讲,小型城镇的人口在1万~2.5万之间,中型城市界乎2.5万~10万之间,而大型城市的人口则普遍超出10万。2010年,全德8100万的人口中有67%生活在城市(中国相应的数字为51%)。


仅有四座城市可称为百万人口城市,它们分别是柏林、汉堡、慕尼黑和科隆。其后是一些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重要经济城市,如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莱比锡、埃森和多特蒙德。除此之外,有66座城市的人口在10万~50万之间,418座中型城市(人口数量2.5万~10万)以及682座小城镇(人口数量1万~2.5万)(图1)。


图1 德国城市体系


点击查看:德国中小城镇在国土开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国匠学堂,持续进行中


【 城市数据研习社 

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应用


城市数据研习社:2017学期计划正在进行中

城市数据研习社“优秀学员”成果合集

城市数据研习社“大咖讲座”合集

城市数据研习社课程更新合集


【 方案设计成长营 

如何洞察规划方案背后的逻辑

学习规划设计之道


4种步行行为需要的城市空间你知道么

是什么激活了城市创新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