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从星巴克高速扩张,看面对面交流的必要性

文|孙不熟


我是一个性格偏内向的人,但有一个爱好是出差。


这一周我都在北京参加同衡学术周,公众号更新得少了,但是我比在广州更忙了,我在忙什么呢?听会、参观、约饭等等,总体来说,就是各种面对面活动,虽然很累,但感觉很充实。


我平时的工作状态是有一点封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里度过,看书、写专栏、赶报告等等,但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每周参加两到三个饭局,每个月出一趟差,因为我越来越重视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我的主业是做城市研究,城市是什么?城市是一种人类活动的聚集现象,而聚集的动力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对面在一起,所以,城市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人们的“面对面在一起”而服务,如果有一天,“面对面”不重要了或者没必要了,那么聚集现象就不会发生了,房价就会下降了,城市也就衰落了。


长期以来,我都有一个困惑,那就是随着移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信工具的出现,会不会冲击“面对面”的必要性?事实上,这的确是有很大冲击的,最典型的就是实体零售店的衰落,现在不论是沿街商铺还是购物中心,除了餐饮行业能够红火,其他业态基本上都在走下坡路,很多购物中心基本上快变成美食城了,广州有家购物中心甚至拿出1/6的营业面积来做海洋馆,香港和北上广深沿街旺铺的租金也陆续在下滑。


不过,如果看另外一些数据,又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比如看民航、铁路、地铁这几年的客流数据,又会发现仍在高速增长,互联网并没有压制人们旺盛的出行欲望,人们出行是为了什么?商务交流、走亲访友、旅游等等,都是为了面对面,前二者是人与人的面对面,旅游则是人与景观的面对面。


这是最近5年民航旅客旅客运输量的增长情况:



这是最近7年来全国铁路客运量的增长情况(红色柱状图):


除了交通出行,另外一个更直观的数据就是星巴克的门店增长情况。在国人的心目中,星巴克的主要功能不是卖咖啡,而是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公共场地。过去,国人的的面对面交流主要在住宅、办公室等私人场所,但现在都喜欢往星巴克跑,一是因为大家都注重隐私了,二是因为星巴克营造了一种更纯粹、更精致的交流氛围。


所以,星巴客门店的数据可以更直观地反映“面对面交流”的数量、频率与质量,这是星巴克最近10年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走势,复合增长率达到24.1%,可谓指数级增长啊:


图表来自DT财经制作


目前,星巴克已经在中国12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2600家门店,未来还会保持更高的增长率。据媒体报道,接下来5年,星巴克还将以每年开店500家的速度,继续扩张中国大陆市场。换言之,平均每18个小时就有一家星巴克在国内安家,到2020年门店数将达到到4000家以上。


数据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星巴克门店的高速扩张,可以解读为国人旺盛的面对面交流欲望。星巴克如果只懂得卖咖啡,那肯定早就被淘宝店和微商干掉了,他们的核心卖点应该是社交体验。


写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互联网冲击的只是面对面交易,而非面对面交流。不仅如此,互联网还在不断地诱发、创造新的面对面交流活动,你看,互联网大会、大数据峰会不在互联网上开,而要千里迢迢跑到乌镇和贵阳开,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对城市的主政者来说,应该意识到这个微妙的时代变革,才能制定更好的城市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日渐均衡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交易在哪里发生越来越不重要,交流在哪里发生会越来越重要,交易可以发生在一个淘宝村、一个小港口甚至只是一个虚拟的交易所,但好的交流活动往往只会发生在好地方。比如,外国政商名流到中国的交流活动,几乎99%都发生几个高质量的热点城市。


互联网的平权效应只体现在交易,而不是交流,好的交流活动只会发生在好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未来好城市的与差城市的区分标准,不再是基础设施与交易活动的差别,而是交流活动的差别,那些拥有高密度、高质量交流活动的城市,一定是最具活力、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而判断一个城市交流活动质量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高端峰会,一个是星巴克门店。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2017年年初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西安现在40多家星巴克,这肯定是不够的,400家还差不多。”我认为这句话抓住了时代变迁的痛点,活力与创新力对城市越来越重要,而活力与创新力可以通过高质量的面对面交流活动来呈现,星巴克门店就是一个很好的观测指标。


说到这里,我还想说说身边朋友的一个小故事,前两天到一个朋友的新房参观,她的房子是去年买的,刚好赶在广州房价暴涨之前,她之所以买房,全因为一次出差的经历。当时她到北京出差,见了一个多年未见的前同事,前同事告诉她自己在北京买房的经历,她身受刺激和鼓舞,回到广州后咬紧牙关也买了一套小居室,到今年快涨了一倍。她饶有兴致地分析说,如果不是那次出差的经历,只是在网上看看房价上涨的新闻,她肯定不会这么果断地买房,促进她买房的首要原因不是因为房价要涨了,而是面对面交流发生的那种强烈的刺激感,她心想:我和她各方面都差不多呢,她可以买,我为什么不可以?


这个小故事至少传递了两个信息,第一,出差非常的重要,面对面交流非常的重要,因为它会不断地刺激你麻木的感知力,刺激你懒惰的行动力;第二,一定要常到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京出差,因为他们与其他城市的确是有时差的,我原来在一篇文章里也写过这样类似的观点,特别是像买房、炒股、创业这些需要顺“势”而为的事情,一定要盯紧一线城市的动向,那边的朋友在干嘛,你就可以跟着干嘛。


所以,你一定要经常出差,经常去面对面啊。


延伸阅读:

我想成为一名流动的北京客

孙不熟:广州喜欢你

从固定电话数量看城市经济的活跃度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