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商业街的生活
从约翰·卡斯爵士艺术、建筑与设计学院(Sir John Cass Faculty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的窗户望出去,我们可以看到白教堂路(Whitechapel Road)上“商业街一号”(One Commercial Street)的最后点睛之笔。
白教堂外的生活喧嚣
构建这一新的住宅楼的行为,起初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一种缓慢的方式展开的,现在,它已接近尾声,恰好遇上复苏的房地产市场的急切需求。学生们可能会被提醒应坚持维特鲁威的信条,那就是一名建筑师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聚焦三个中心议题:坚固、适用、美观。同理,商业街最根本的作用是为以下三方面服务:交通、商业和公共生活。然而交通和商业,就像坚固及适用一样,是可以相对容易地被度量,但公共生活与美观一样,是相当难被量化的,而且可能也是最难达成的。
白教堂和东建筑景观(East Architecture Landscape)市场摊位之间可以暂停的空间
白教堂路作为服务于伦敦的一条放射形主干道,不仅仅是一条沿街布满商店的繁忙街道。它正对着剑桥希思路拐角处的盲丐酒吧(Blind Beggar pub),这里正是当年威廉·布斯爵士向东伦敦地区的人们布道的地方,随后他又很快在麦尔安德垃圾场附近支起了帐篷,并建立了基督教救世军。
古老的帕斯莫尔·爱德华兹图书馆(现在是白教堂艺术展览馆的一部分)以及高耸的“概念店”(Idea Store,一座新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公共服务设施位于商业街沿线、通过公共交通能够便捷到达的很好例子。它们与便利店及外卖店毗邻而居,与人行道的关系也是非常直接的。
偶尔,街道会呈现一种截然不同的特征。例如,在2012年一个夏日的清晨,白教堂铸钟厂的工人和路人一起参与了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的“作品1197号:全国所有的钟最快最大声地敲响3分钟”。钟声欢快地充盈了整条人行道,而当时全国正在庆祝即将来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人们在白教堂铸钟厂外敲响手里的钟
在开斋节的时候,往日繁忙的街道市场变得空空如也,穆斯林社区内居民的生活都转移到了东伦敦的清真寺内。在国际母语节(Language Day)那天,成千上万孟加拉裔国居民会走向位于奥泰伯阿里(Altab Ali)公园内的沙希德(Shaheed)纪念碑。商业街前面的小绿地变成了正式游行的舞台。地形特征提供了有利位置,并从人群的强度中释放出来。
奥泰伯阿里公园提供了白教堂路边的小憩空间
在这些季节性高峰和特殊场合之间,无数小的偶遇和日常的快乐时刻会自然发生,而其中大部分并不会提前通知。尽管要为街道贸易和交通留出空间是很大的压力,然而市场划出带型干道后剩余的口袋状公共空间提供了聚会、拥抱、聊天、争辩、发推特和坐看世界的机会。这些小空间通常不超过几平方英尺,有一些座位或一条长凳,其标识通常只是一棵树、一座雕像或一个公共汽车站。
2012年市长商业街项目认识到了从城市边缘到斯特拉特福德的6公里路线上的活动、空间、商业和人员的多样性,以及精心协调改进的需要。该项目试图培育并庆祝沿着白教堂路、迈尔恩德路(Mile End Road)、堡路(Bow Road)和斯特拉德福德商业街(Stratford High Street)发生的社会和公民生活的范围——不断变化的路名反映了相应的社区。伦敦很幸运,这些本地的活动与战略层面的展望相契合。最近,外伦敦委员会和伦敦议会重申了保持商业街多样化服务的必要性,以及强化城镇中心市民性的重要性——尤其针对传统公共服务业日渐萎缩这一现象。
朝白教堂路走下去,我们会发现,在通常热闹繁华的核心地区内,商业街为日常的社会和市民生活提供了一座公共舞台。正如现代版的勃鲁盖尔或劳伦斯·史提芬·劳力的画一般,人行道、公共汽车站、绿地、咖啡馆、外卖店、祈祷与学习的地方都把自身作为一个现成的、聚集自发性活动的场所,这些场所或缓解了金融城不断成长的边缘轮廓,或与之亲密交织。有时,街道生活的密实度是令人惊叹的。当伦敦的人口在逐渐增长的同时,我们必须确保公共生活的空间也随之增加。
白教堂路上,晚间的仪式正在上演
2 我们做了些什么?
多年的商业街项目告诉我们,商业街是令人兴奋、多层次的场所,每条商业街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资本和特色。不过我们仍在逐步理解商业街在日常城市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们现在和未来的潜力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挑战。这一向伦敦商业街学习的过程帮助形成了市长的商业街计划,而且在未来将继续为这一计划提供信息。
2008年,市长开始通过“商业街2012”项目向商业街投资。这一项目聚焦于改造伦敦金融城内一条6公里长的东西向商业街,它始于阿尔盖特(Aldgate),止于斯特拉特福德的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通过一系列场所营造项目和街道节庆活动策划,“商业街2012”意图在这条重要的路线上为沿线的公共空间带来生机与活力。
哈罗美食节上的表演
2011年,市长宣布了到那时为止他借助“外伦敦基金”为商业街注入的最大一笔投资。为了达成支持伦敦本地经济的目标,市长许诺投资5000万英镑,邀请本地政府和组织共同来竞标。“外伦敦基金”分两轮派发。第一轮从2011年秋季至2012年夏季,为全伦敦30个场所提供了接近1000万英镑的资金。对于受惠者而言,他们可以获得从活动策划和社区参与到街景设计和战略规划等各类专家的支持。
“外伦敦基金”的目的在于资助那些没能在主要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如横贯城铁项目和2012伦敦奥运会项目)中直接获益的商业街。获得基金资助的中标项目都展示出经济增长的潜力,同时也展示出为了改变而具有的热情、决心、合作和渴望。被选中的项目要解决一系列影响商业街使用和促使其繁华的实质性问题——例如杂乱不堪、设计和维护都很糟糕的公共空间以及缺乏吸引力的商店店面等。这项投资也寻求培养现有的企业和组织,解决给长期管理带来困扰的碎片化的管理体制。
霍恩彻奇(Hornchurch)街边新的小憩地
从威尔斯登格林(Willesden Green)到伍德街(Wood Street),从西诺伍德(West Norwood)到格林巷(Green Lanes),“外伦敦基金”的第一波资金见证了如何通过各类项目将五彩缤纷的生活带给全伦敦的商业街和城镇中心地区。商铺改头换面,空置的房子被植入新的功能,市场兴旺了,街道和广场的品质得到了提升。许多第一轮项目继续通过第二轮投资得到进一步扩展。
布罗姆利(Bromley)市中心的街道集市
扶持伦敦商业街的行动教会我们认识到某个地方的已有价值以及帮助它成长是何其重要;帮助发展更强的当地团队来改善长期的管理是何其重要;支持现有的商户并吸引新的到访者是何其重要;培育社会和社区活动,从而让商业街变得不仅仅是经商之所是何其重要。
从这些项目中,我们学到了与本地政府(及其内部)、企业、居民社团和咨询团队之间保持稳健的关系是开发、实施和维持更新项目的关键。
关于项目分布和资金的附图
注:实心蓝点为“外伦敦基金”第一轮资助项目;空心蓝圈为“商业街2012”项目
图1 项目所在地示意图
图2 2008-2011市长投资和“商业街2012”资金在各区的分布
注:此为“外伦敦基金”第一轮的预算支出。①活动12.9%;②店面改善9.7%;③激活空置商店3.1%;④企业支持6.3%;⑤视觉营销1.6%;⑥公共空间改善34.6%;⑦道路标识2.6%;⑧公共艺术8.7%;⑨设计及未来提升的可行性研究6.1%;⑩犯罪预防0.6%;⑪项目管理3.9%;⑫项目推广9.8%
图3 资金分配比例图
注:图为“外伦敦基金”第一轮以及“商业街2012”已完成的各类项目数量
图4 已有成就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原文献
原文链接:https://www.london.gov.uk/sites/default/files/gla_migrate_files_destination/GLA_180714_v2.pdf
译者:张佶,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伦敦大学学院(UCL)理学硕士(城市形态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师。曾任:UCL巴特雷研究生院空间研究组副研究员;英国工贸部代表团UCL及空间句法有限公司代表;空间句法有限公司主任董事、中国及亚太区业务主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师
延伸阅读
编辑:张祎娴
排版:徐嘟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