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龙湖记忆):【牛皮绳】
探寻散逸民间的乡音故事;
触摸谆谆流传的乡土人情;
述绘咱厝咱人的心乡映像;
荡开游子家人的乡愁涟漪;
记忆你、我还有他们曾经的故事
近日在朋友处,看到一块牛皮,亲们,知道这块牛皮从何而来,有何用处?
我们成语有句“韦编三绝”,源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这是古人利用熟牛皮绳的最早的记录之一。
我见到的这块牛皮,是一条牛皮绳的末端,用于某宗祠梁柱固绑。该宗祠于1927年曾修缮过一次,那么这条牛皮应该在那个年代起用!
观此牛皮,经过近百年,色泽、韧劲仍在,前人究竟用什么工艺。
牛皮绳作为捆绑梁柱之用,非富即贵,传统民居一般都用藤条。
牛皮绳的制作,是一道复杂的工艺,但大概过程,是将牛皮煮熟,去垢,削平,晒干,使用前,先泡水,使之膨胀;使用时,拉伸,捆绕,用钢钉固定,日子久远,水分挥发,牛皮紧缩,将捆绑更紧。
这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现己不见工匠使用,但现一条古老的牛皮筋,见证一段历史,一种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