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石头王国”的蜡染:传统与现代之间


       在距离黄果树大瀑布上游3公里处,有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村寨,村里的房屋、巷道、田坎等都是用石头和石板建造而成,并无一砖一瓦,故名“石头寨”。石头寨自古就沿袭着精湛的蜡染技艺,全寨约80%的成年妇女会做蜡染,有一半以上的人家设有染缸,约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蜡染生产。石头寨的蜡染以古朴、典雅的风韵著称,所作的蜡染制品美观大方、闻名中外,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被誉为“中国蜡染之乡”。

石头寨村俯视图

       蜡染的制作分为七步:练布、构思、点蜡、染色、脱蜡、清洗和晾晒。

       第一步,练布。练布是指将白布进行反复的浸泡、清洗和捶打,再进行晾晒,去除天然纤维中含有的角质、蜡质和机织布上的装料等附着物,使布料变得光洁、白亮,为接下来的点蜡和上色做准备。

       第二步,构思。确定蜡染的内容和构图,一般内容有花、鸟、兽、鱼、虫、石等自然纹样,也有直线、曲线、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几何纹样;既有老图案的模仿,也有新图案的创新。构图可以直接在白布上用指甲画出大致轮廓,也可在纸上用笔描绘出来。

       第三步,点蜡。事先把蜂蜡加热成蜡汁,点蜡时放到火盆中持续加热,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漂洗晾干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蜡刀大小不等,但都中空,这样可以借铜传热,有利于保持蜡汁的温度,待蜡汁离开蜡刀绘于布上后很快就凝固成蜡了。

布依族妇女正在点蜡

       第四步,染色。提前用发酵好的蓝靛配置染液,染色时将画好的白布放入染缸中30分钟,之后悬挂于空中与空气接触氧化30分钟,如此反复,待颜色达到一定深度时即可结束染色。

       第五步,脱蜡。将染好的布料洗净晾干就可以进行脱蜡了。脱蜡时将布料放入煮沸的清水中反复抖动,使染布上的蜡融化脱掉。

       第六步,清洗。将脱好蜡的布料放入清水中,洗净表层的蜡和浮色,使图案清晰不褪色。

       第七步,晾晒。洗净的染布就可以进行晾晒了,晾晒结束就完成了蜡染过程。

对小件作品进行简易脱蜡

       以前石头寨的蜡染制品主要是布依族传统服饰,以及门帘、被面、床单、背带等日常生活用品;而现在,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蜡染制品的范围开始扩展,出现了特意为游客制作的款式多样的现代服装、围巾、丝巾、手提包、蜡染画、挂毯等产品;此外,还出现了专门的蜡染制作坊、蜡染专卖店等商铺。

       尽管这些旅游类的蜡染制品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石头寨的居民并没有放弃对传统蜡染制品的坚持。村子里依然有不少居民在进行传统蜡染服饰的制作,并会在每周六那天专程到大抵拱市场将其卖给本民族的人。大抵拱市场是当地村民自发形成的集市,在那里人们可以进行布依族传统服饰及其配件(蜡染、织锦、刺绣等)的买卖。石头寨的蜡染手工艺由此得以延续和强化。

卖给游客的蜡染成品:现代服装和壁挂

       以上两种情形可以大致总结为两种不同的传承模式:一种是外部因素推动下的传承,一种是内部因素推动下的传承,这两种方式又分别代表了现代化力量和传统力量。在这个案例中,现代化力量并没有取代传统力量,而是与传统力量一起促进了民族工艺的发展。这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民族工艺的传承而言,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服务于旅游市场的蜡染妇女

服务于传统市场的蜡染妇女


图文:潘新洁,徐逸梅

编辑:许泳霞

图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小村落,大问题;古村落,新空间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