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SEA-Hi论坛】视频—季斐翀:跑者需要怎样的理想城市?


编者按:20151017日下午,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第二期SEA-Hi!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木棉厅隆重举办。本平台于119日推送了季斐翀先生的《跑者需要怎样的理想城市?》演讲文字,本期将以视频形式发布,并附文字简介。


【嘉宾简介】季斐翀,数字多媒体领域资深专家。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曾就职于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任上海公司总经理,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项目和“网上世博会”项目的总负责人,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创建菜猫新媒体工作室,并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新锐健身品牌“跑步猫体能训练”,从一名普通的“微胖人士”,经过努力成为一名业余马拉松选手,并作为人民大学商学院A队队长,参与了第九届商学院戈壁挑战赛。


跑步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个跑者,不但改变了我的身体,而且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我是建筑本科科班出身。1996年在北京开始第一份工作1999年被公司派到上海组建水晶石公司。2003年我在体检中查出肝脂肪浸润。2012年我被查出患有中度脂肪肝。2014年我很不情愿地离开了工作17年的公司,身心状态都很糟糕。这时,我选择了跑步。


我第一次去室外跑步,3公里跑了23分钟,很慢,很累。我在厦门第一次完成了人生中的全程马拉松。通过跑步,我重新找回了自信。2014年我参加了第九届戈壁挑战赛。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体检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并和朋友创建了“跑步猫体能训练”中心。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跑步作为改变自己的一个起点。2014年,上海跑马拉松的人数达到3万,网上报名排队者一度达到300多万。据上海路跑协会统计,现在上海的跑步人群已达到20万,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GDP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必然会选择一种品质更高、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跑步就是其一。但是我们的城市是否为此做好了准备?

作为一名跑者,需要的东西非常简单:一双跑鞋,一条道路,清洁的空气。我们都希望在优美整洁的环境中奔跑,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通常是有差距的:我们只能在机动车道上进行锻炼,在夜里与汽车赛跑,被助动车追赶。



一条塑胶跑道可以让理想照进现实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范围的问卷调研,跑友们无一例外都提到了需要一条相对专业和舒适的跑道。我们国家有3个跑步胜地:上海世纪公园、北京奥森公园、北京朝阳公园。之所以叫跑步胜地,是因为里面有跑道。但是每到周末,公园里的人都多得跟庙会差不多。

铺设塑胶跑道主要有3点好处:渗水性强,可以减少积水;60厘米宽即可,造价不高,但是可以大幅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塑胶跑道比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和砖石路面更能保护跑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可以吸引高素质人群,提升城市竞争力。


作为一个普通的跑者,我想向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一些建议。

第一,将修建塑胶跑道、设置跑步路线配套设施,作为发展体育产业、提倡全民健身的具体内容,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并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旧城改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每个社区都修建不少于2公里的塑胶跑道,纳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条例》中。

第三,在铺装规范中,把塑胶跑道和盲道一样作为标准,纳入《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

第四,建议城市管理者、决策者也投身到运动中。只有用双脚感知城市,才能制定出真正贴近市民的政策,同时自己也能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


一座适合奔跑的城市,也一定是一座适合居住的城市。把上海建设成为更国际、更安全、更文明的都市,可以从一条塑胶跑道开始。上海不应该仅仅是金融、贸易、航运之城,还可以是一座跑者之城。


(本文仅代表演讲嘉宾个人观点)


SEA-Hi!论坛”是一个不寻常的交互式论坛,是喜欢上海的人们为城市空间品质提升贡献智慧的新型开放式平台,是行业创新的平台,是一个思想创新与智慧绽放、奔流的海洋。爱上海的人,只要有着创新性的观点,都可以站上论坛,与公众分享自己的灵感和创意。

SEA-Hi!论坛,诚邀您来听一听,说一说,怎样让我们这座城市更美更好!

相关视频请关注SEA-Hi官网(http://seahi.supdri.com)观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