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城市交通》2018年6期热文Top5
2018年第6期
热文
数据全部基于腾云采编系统,采集时间为2019年3月11日

榜首文章来自于本刊特稿,聚焦城市交通大脑这一前沿领域,全面剖析城市交通大脑的功能与内涵,围绕建设目标和评价制度提出建议。
两篇文章来自“天津市绿色交通专题”,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公共交通空间布局、职住平衡等角度铺展开天津市绿色交通发展蓝图,昭示出天津市创建国际绿色交通之都的决心。
第三名文章将目光转向日本,通过借鉴东京的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地提升中国轨道交通投资建设的单位效益最大化。
第五名文章针对广州市规划管理中多头管理和规章实施细则不明确等具体问题进行优化。
建设城市交通大脑的若干思考
陆化普 肖天正 杨鸣
[下载次数:283]
摘要:通过建设城市交通大脑破解交通问题的期待和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如果没有完善的顶层设计、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验收标准与环节,城市交通大脑的建设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造成投资浪费。针对城市交通大脑建设,阐述了功能需求、内涵和主要特征、智能等级划分、顶层设计要点,提出确保实现城市交通大脑建设目标的若干建议。最后,提出推进城市交通大脑智能化程度不断进步的研究课题,建议建立城市交通大脑建设后评价制度。
天津市职住空间分布与轨道交通网络耦合关系——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
蒋寅 郑海星 于士元 唐晓
[下载次数:113]
摘要:为剖析天津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偏低的原因,促进城市交通与用地良性发展,提出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职住分布关系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从通勤圈、CBD、通勤出行联系强度三个维度分析天津市城市空间结构,探究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耦合关系。分析表明,天津市现状已建与近期建设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空间结构耦合度一般,有较大改善空间。建议定期开展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职住空间分布特征及城市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网络耦合关系的评估工作,为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及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及时提供科学依据。
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思考
王悦欣
[下载次数:71]
摘要:日本东京因其城市性质、规模以及人口密度与中国大城市相似度高,其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发展中站城一体化和铁路民营化效果良好,常作为中国城市研究和学习的重点。然而,中国大城市的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在发展时机和既有铁路资源基础方面与东京存在巨大差异,很难复制其成功经验。在分析东京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发展特点以及与中国城市现状差别的基础上,建议中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在决策过程中应统筹考虑建设投入和服务效果,追求单位投资效益最大化,而非不切实际地要求线路工程投资总额低同时服务水平高。
天津滨海新区海港城绿色交通规划探索
蒋寅 芮晓丽 梅荣利 宋若原 郑海星
[下载次数:64]
摘要:为探索一条适合天津滨海新区绿色交通发展的路径,总结近10年中新天津生态城、于家堡CBD绿色交通规划的主要理念与实践面临的挑战。以海港城(天津港散货片区)转型升级发展为契机,从目标、策略、制度三个层面,探索海港城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目标层面,依据不同情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策略层面,结合海港城实际形成四大创新策略,即打造8 min城市、构建以轨道交通活力廊道为中心的三层交通体系、嵌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斜街、倡导需求引导+弹性预留的停车策略;制度层面,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基金为抓手,提出必要的保障制度。
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规划管理政策建议——以广州市为例
王帅 谢志明 向曾皙
[下载次数:54]
摘要:广州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的实施细则不够具体、审批流程较长,这些因素制约了其发展。针对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规划管理层面的特点,总结3类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的特征及应用情况,并分析广州市现行规划管理政策。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对广州市规划管理中多头管理和规章实施细则不明确等具体问题进行优化。对需要单独规划报建的独立式立体停车库(楼)和室外机械式立体停车架提出针对性的报建流程优化建议。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排行榜”栏目更多内容
201924期
编辑:耿雪 张斯阳
审校:张宇
排版:张斯阳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