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城市交通》2019年1期热文Top5
2019年第1期
热文

数据来源:腾云采编系统,2019年5月22日
本期推出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专题,汇集优秀论文和精彩发言。
排名第一、第三位的文章为网络首发,下载量领先。其中榜首文章为本期特稿,从存量发展阶段交通资源再分配入手,分析交通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的关系,强调将公共交通优先与交通拥堵治理合二为一。
第二名的文章系统梳理伦敦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并给出其在上海市的应用实践。
第四名的文章出自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合作治理研讨会,汇集了学术界和行业的众多专家观点。
第五名的文章以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挖掘用地特征、公共交通接驳特征、车站属性对车站客流的影响效果。
2018年第2期之前过刊已开放下载!
点击“传送门”进入官网,注册即可获得电子文件。
存量发展阶段的交通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
孔令斌 李紫颜
[下载次数:236]
摘要: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是中国从中央到城市层面交通发展中最受关注的两件大事。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中优先考虑的还是扩张道路规模以平衡机动车交通需求。在部分城市已进入完全的用地存量发展阶段、绝大部分城市的存量发展地区规模很大的情况下,扩张道路规模的拥堵治理策略已经难以为继。从存量发展阶段交通资源再分配入手,分析交通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的关系,强调将公共交通优先与交通拥堵治理合二为一。提出存量发展阶段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公共交通优先是存量发展阶段保障城市运行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双赢的切入点。
点
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及应用
张天然 朱春节
[下载次数:160]
摘要:可达性构建了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间联系的桥梁,对于城市研究和交通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为研究对象,从应用和计算方法等方面,详细解析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等时线地图和服务范围等3种可达性表现形式。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是对公共交通网络密度的度量,广泛应用于伦敦各种规划中,如住宅规划和停车配建政策等。等时线地图主要展示特定区域到其他区域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可以到达的区域,主要辅助交通规划决策。服务范围表示的是从某个区域方便到达的区域,即某个区域的服务范围,根据区域类型不同,服务范围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最后,举例介绍了可达性在上海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基于渗流理论的城市交通网络瓶颈识别研究
吴若乾 周勇 陈振武
[下载次数:115]
摘要:已有的城市交通网络瓶颈识别研究往往关注于路网结构特征或是路段交通流的属性,而较少从整体网络层面研究交通流的组织变化情况。将统计物理学中的渗流理论引入城市交通研究,从整体网络的交通连通性角度出发,探究交通网络中的全局连通交通流崩溃为局部连通交通流的动态组织变化过程。整个过程类似于统计物理的渗流相变过程,因此也被称为交通渗流。基于深圳市的城市交通数据,对实际道路网络进行抽象建模,利用实时浮动车数据构建动态交通流网络研究交通渗流现象。通过对交通渗流的相变临界过程进行探究,识别对于维持交通流全局连通性具有关键作用的交通瓶颈。该研究方法从复杂网络和统计物理学的角度为城市交通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识别城市交通的瓶颈路段和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提供参考。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合作治理
诸大建 于立 杨东援 陈小鸿 李晔 张斌
[下载次数:111]
摘要:2018年6月3日,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发展与合作治理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同济大学全球城市与合作治理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办。出席会议的专家和学者来自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交通运输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围绕”多学科视角下城市治理与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的关键问题””城市未来与合作治理”等议题分享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因篇幅有限,本刊编选了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点
基于AFC和POI数据的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影响因素挖掘
李国强 杨敏 王树盛
[下载次数:109]
摘要:精细化研究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影响因素对于建立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长效互动机制,发挥轨道交通支撑和引领城市发展作用,指导轨道新线开通和周边用地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为例,首先获取轨道交通运营客流AFC数据和网络爬取的POI数据;然后考虑四种类型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挖掘用地特征、公共交通接驳特征、车站属性三类因素;最后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城市用地开发之间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基于POI获取的住户数、商业设施数、文化设施数、公共汽车线路数等数据对工作日轨道交通进站客流有突出贡献。

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排行榜”栏目更多内容
201947期
编辑:张斯阳 耿雪 王海英
审校:张宇
排版:张斯阳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