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gtzybwx@163.com
钟叙本向来访者介绍当年毛主席视察棠下农业合作社的故事。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的棠下村,最早于南宋初年建村,村名是“甘棠树下”的意思。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岭南村庄,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沧桑巨变。
“你今年多少岁?”
“28岁。”
“这么年轻啊!”
“那您多少岁了?”
“我已经65岁啰!”
这是1958年4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棠下农业合作社时与村民钟叙本的一段对话。
61年过去了。如今,90岁高龄的钟叙本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我当了近30年的村干部,曾5次受到毛主席接见。”这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本叔”的老人,难掩激动和自豪,“当年我是棠下农业合作社的社长,专门负责向毛主席介绍情况。”
1958年的那个下午,毛主席来到棠下村口,近千名群众立刻簇拥过来,把毛主席团团围住。在合作社办公室里,毛主席问社里养了多少头猪、有多少是社员自养的,钟叙本一一作答……
钟叙本告诉记者,除了亲切询问村里的生产情况,毛主席在视察时勉励大家的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村民心里——“有事多和群众商量,把生产搞好”。从此,走群众路线,带领村民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成了棠下村各个时期党支部成员刻骨铭记的誓言和历届村领导班子时刻谨记的遵循。
棠下村的财务制度变迁就是一个鲜明的注脚。1964年,棠下村成立了社员代表理财小组,社员代表每个月负责检查村里的财务支出情况;1987年,棠下村开始实行工程招标制度,明文规定村里的招标项目,支部成员直系亲属一律不得介入;1999年,棠下村完成股份固化,集体财产实现公司化运作,村民变成股东,理财小组也演变成“监事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村里的每一笔账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半个多世纪以来,村党支部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基层民主建设,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在风云变幻的50多年中,村党支部未发生任何违纪问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已成为棠下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走进棠下村达善大街,穿过窄窄的巷道,一座青砖灰瓦的建筑映入眼帘——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馆。
“61年来,每到4月30日,我们都要召开纪念大会。”棠下街道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潘灿飞说,毛主席视察棠下的动人场景,已经成为当地历史上最令人瞩目的一笔。而1968年召开“六级会议”的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开辟为纪念馆,也成了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潘灿飞动情地说,当年,棠下靠5000多亩菜地担起广州蔬菜供应的重任,合作社依靠集体的力量,在大旱之年获得丰收,荣获1957年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爱国丰产奖”,被评为全国先进农业社、广东省先进农业单位。如今,随着广州城市建设东移,棠下成为投资开发的一片热土,村子从城乡结合部的“菜篮子”融入到了广州中心城区,集体经济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1997年11月,棠下村被列入棠下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通过“村改居”实行城市化转制后,棠下村步入了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富“快车道”。
“十一五”期间,天河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棠下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村公司的带头作用,最大限度调动村社在征拆工作的积极性,全面配合相关部门的征拆和复建工作,重点补齐了旧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2006年,棠下村一次性投资8000万元,兴建“棠安大厦”。从规划到建设,全部公开透明,260多名股东代表一致通过。2010年,根据广州市城市整体规划要求,棠下村实施旧村改造,百年老村摇身一变成了广州的大型购物新区。
记者在棠下新墟村民住宅复建安置房看到,超市商场、健身场所、游泳池、幼儿园、文化室、社区卫生站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能眺望珠江的一线江景房,更是让村民们赞不绝口。
“我家有三四套房子,周围环境好、设施好,住起来特别方便!”新墟村民杨女士说。但是,杨女士话锋一转。她告诉记者,当年村周边都是农田,村民靠种田和养猪过日子,后来村里建了不少自建房出租,“握手楼”密密麻麻,存在环境脏乱差、社会治安情况复杂、消防隐患较大等问题。如今,新房设施配套、环境优美,亲戚朋友常串门喝茶聊天,生活富足,不仅说话底气足了,走路腰板也直了。
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各地风生水起。棠下村的创新孵化器里,也有数百家创新企业在此孕育。
“当初听说村里要建孵化器,我还以为是养鸡养鸭的。”钟叙本风趣地说,村民以前都是农民,耕田谋生,文化程度低,村集体物业也是出租做小工厂、小作坊,7.42平方公里的棠下街囊括了棠下、棠东两个城中村。
近年来,村民们解放思想,与时代同行,通过对旧厂房等集体物业进行改造,建设了科技创新孵化器基地,不但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还吸引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入驻。村里的物业租金一路高涨。
“棠下村搭上了新时代转型发展的‘顺风车’。”天河区棠下街道党工委书记钟铭兴感慨地说,从“种房子”到“种企业”,棠下村民享受到了创新发展带来的红利。钟铭兴告诉记者,根据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广州重点打造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正在建设中的国际金融城核心区域,恰好在棠下村和周边几个旧村区域内。
昔日“城中村”变成了广州的闹市区。 本报记者 祝桂峰 摄
记者从新版规划布局图看到,国际金融城区域内共有棠下村、车陂南和科韵路3个地铁站,沿地铁站周边开发强度最大的是位于棠下地铁站旁、沿棠下涌的商务楼,未来将出现300米高的地标式建筑。2020年,金融城起步区规划范围中部的棠下涌及醉金涌沿岸,将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打造一个占地面积达3.63万平方米的“慢生活”式岭南民俗风情商业步行街。
“广州国际金融城已经被列为全市9个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之首。”钟铭兴介绍。借金融城起步区建设的东风,棠下正全面推进旧村改造项目,在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积极探索盘活存量用地,保障了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发展用地的供应。
据初步统计,目前天河旧村改造投入资金超400亿元,可建成安置房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近50公顷;原来低端的集体物业全部规划商业、办公、酒店等,产业实现全面升级;建成商业面积180万平方米,可贡献约320亿元的GDP,占全区GDP约8%。
“现在的生活是越过越有滋味,相信我们的日子还会越来越红火!” 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叙本老人依然对棠下满怀憧憬。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全年均可订阅~
2019年1月1日起,《中国自然资源报》支持智能手机端同步原版阅读,当期报纸当天看,往期报纸即翻即览,价值文章随手评论、收藏、转发,附赠百余种期刊杂志、有声读物,读报互动积分有机会兑换神秘礼品哦……请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全年定价456元。
2019年度《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为自办发行,订阅详情见杂志内页“征订启事”,或致电:010-68047627/010-68047643索取订单。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负责新闻宣传的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欢迎自然资源企业的读者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本期编辑:赵志坤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广州棠下:一座村庄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