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以维护、整建、拆除等方式,使城市土地得以经济、合理地再利用,从而强化城市功能,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健全发展。
发达国家的大规模旧城改造始于上世纪40年代末,随着二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旧城改造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至今,发达国家城市改造政策的重点已经从大量清理贫民窟转向社区邻里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社区活力的恢复振兴。
Part.1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
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为应对城市中心区衰落等问题,开始从城市中心区改造与贫民窟清理入手,分阶段推动城市更新运动。后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形势的不断变化,更新的主要内容、参与对象、推进途径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总体而言,二战后至今,发达国家城市更新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战后至1960年以前。这一阶段的城市更新,旨在振兴城市经济和解决住宅匮乏问题,主要通过清理大城市中心区贫民窟以及在城市快速增长中产生的破败建筑,实现迅速提升城市形象的目标,更新模式以大规模推倒重建为主。
第二阶段,1960-1970年代。城市更新从经济问题应对转向社会问题的综合应对,不再一味地拆除重建,更加强调综合性规划,开始注重提高现状房屋建筑质量和综合环境质量,并引入公共福利项目以提高社会综合服务。
第三阶段,1980-1990年代。在经济增长放缓和自由主义经济盛行的背景下,城市更新试图用以地产开发为主导的旧城再发展来调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城市更新的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公私合作的双向伙伴关系。
第四阶段,1990年代以后至今。城市更新目标更趋人本化、可持续和综合性(经济、社会、物质环境等),高度重视人居环境的改善,倡导城市的多样性和多用途性,关注社区历史价值的保护和生态安全的维护。在尺度上开始重视小规模社区改造,并积极促进公、私、社区三方作用发挥。
Part.2
发达国家“城市更新”
的典范是怎样的?
“未来的道路并不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那种,但是未来的道路在于我们的思维,在于我们的思想,我们需要自己来创造未来的道路。”
——沃尔特·迪斯尼
沃尔特·迪斯尼这句话放在城市更新的规划上一样适用,就好比城市更新之路所代表的重塑与创新,不只限于眼前的拆迁和重建,还渗透着一层对土地的尊重。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未来的延伸,用延伸的概念去取代传统的改建开发,这必将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英国金丝雀码头
航运不夜港到金融不夜城
金丝雀码头由西印度码头的荒地发展而来,位于伦敦陶尔哈姆莱茨区(Tower Hamlets),占地达22平方公里。20 世纪60 年代-80 年代由于不适应新的以大型集装箱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方式,金丝雀码头逐渐衰落并最终关闭。1980 – 1981政府政策促使伦敦港区开发公司的成立,道格斯岛被划为“城市企业开发区”。
1985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亲自通过金丝雀码头的改造审批,并给与了大量的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18个月内创造了7.5座金融摩天大厦拔地而起的奇迹。从没落港口到世界金融传奇的序曲逐渐拉开大幕。
它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制定的城市更新政策,强大的财政支持及终端用户的一致需求。政府干预并设立“伦敦港区开发公司”(LDDC),负责伦敦约8.5 平方英里土地的重建和更新工作。强大的开发商和充足的财政支持使得大量项目得以成功进行,如港区轻轨、伦敦市机场、萨里码头购物中心、金丝雀码头等项目。
历经30年的发展,在金丝雀码头几乎囊括了世界所有重要商业银行的总部、分部及商业巨头总公司,蜕变为世界级知名度、高度聚集的金融业产业集群,成为伦敦金融中心的象征。
金丝雀码头的成功发展路径,对海内外的开发建设具有参考意义,成为新兴商业中心发展史上的教科书般的案例,是商业发展带动住宅市场大发展的典范。 一手打造金丝雀码头的金丝雀码头集团甚至在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 May)访华期间受邀参与建设雄安新区。
2
德国波茨坦广场
荒芜之地到城市中心
波茨坦广场历史与柏林密不可分。柏林始建于13世纪。它是连接港口与内陆的重要的贸易城市。二战前的几百年,波茨坦广场一直是柏林重要交通枢纽和繁华之地。
在二战中,柏林城市中超过80%的建筑物被摧毁,波茨坦广场首当其冲遭受重创。1961年建柏林墙于此,波茨坦广场沦为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地。冷战时期,波茨坦广场在两种政治制度的对峙下,彻底荒芜废弃。
1989年东西德合并统一,德国政府迁都柏林。随着柏林墙的倒塌,柏林进入了全面的重建阶段“批判性重构”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
1991年,德国政府决定将波茨坦广场重新纳入核心城市区进行大规模规划与建设,总建筑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波茨坦广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被认为是欧洲最热,最令人兴奋的建筑工地,因而也成为了建筑师和规划师争论最多的的焦点。
如果柏林需要重新确立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身份,那么波茨坦广场无疑是最为关键的项目之一。它被认为是连接东西柏林、过去与未来的、创伤与希望的圣地,因而备受关注。
这片过去位于两条界墙之间的无人地带,在东西德重新统一之后成为欧洲最大的建设项目之一。波茨坦广场周围全是由知名建筑师设计的宏伟建筑,从而成为一个新的市中心。索尼中心(Sony-Center)、戴姆勒城(Daimler-City)和柏林火车总站(Hauptbahnhof,欧洲最大的枢纽火车站)是几大精彩的看点。
波茨坦广场的规划建设很好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设计实施的全过程。波茨坦广场由总体城市设计到区块城市设计,再到最后的建筑设计的步骤,在不同阶段中规划师、建筑师的分工、合作,以及与普通群众的交流沟通.它保留原始城市历史肌理,以现代建筑重新填充城市空间,进而对城市进行更新。
这里的交通组织和可持续绿色技术都非常先进。将地下空间开发为区域交通枢纽,地上公交联动,组成立体的交通构架;广场进行海绵改造,利用绿色植被将建筑建成“绿顶”,利用人工景观形成雨水循环系统,将环保做到极致。
如今,波茨坦广场是新柏林最具魅力的场所,是集办公、商业、居住、音乐剧院等于一体,打造成的柏林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波茨坦广场,见证了柏林二十世纪初的发展以及衰败。它也重新焕然新生,成为了如今的柏林新地标,是一个经典的城市更新与城市复兴案例。
3
美国德克萨斯州珍珠啤酒厂
废弃厂房到促进地区振兴
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的珍珠啤酒厂是一项成功的中型城市更新项目。2013年被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AIA/COTE)评为年度美国“十大绿色建筑”。2017年底又助力圣安东尼奥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创意城市网络中的美食之都。
珍珠啤酒厂始建于1894年,具有百年辉煌史。1985年啤酒厂关闭,废弃十多年后,2001年,珍珠啤酒厂挂牌出售。一年之后, 当地的投资公司“SilverVentures”成功收购了珍珠啤酒厂开始着手大规模改造。
珍珠啤酒厂的三公里外即是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中心,游客云集。因而,对珍珠啤酒厂最初的改造定位是建立一个集生活工作娱乐为一体的艺术社区,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打造未来以啤酒厂元素为主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006年,改造项目的第一期竣工,约67,000平方英尺的老厂房被改建为写字楼,零售和住宅空间;这些空间在项目改造的第二期中被进一步扩大;
废弃的啤酒储存槽被重新利用于屋顶的雨水收集,对园区植被进行灌溉
2015年,在珍珠啤酒厂的第三期改造中又新添了豪华精品酒店EMMA酒店。EMMA酒店成为国际知名网红。Hotel Emma取名于叫做“Emma Koehler”的女士名字,她是酒店的前身珍珠啤酒厂的老板。该项目除了强调对历史元素的保留,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成为典范。
酒店建筑设计由来自芝加哥的建筑师August Maritzen主导,室内设计的改造由来自纽约的设计事务所Roman and William负责。
Hotel Emma是一个充满工业气息,完全尊重啤酒厂百年文化内涵,以酒厂内所遗留的基础空间布局及部分酿酒设备为空间基调,打造成浓郁工业风与温馨家居融合的现代精品酒店。
在酒店的各类功能空间中,自然完美的传承并展示了珍珠啤酒厂的各种年代功用设备与空间文化,成为世界专业设计师改造空间所必须膜拜学习参观的打卡地。Hotel Emma酒店为当地旅游与艺术文化产业的提升贡献了独一无二的IP力量。
珍珠啤酒厂项目成功讲述了如何将废弃的厂房改造成一个城市的商业和生活中心,并促进地区振兴的全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相融合。
珍珠啤酒厂独特且与建筑风格契合的零售租户组合,增添了其对游客及当地居民的吸引力。该项目通过对历史建筑的新旧融合,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活区域。
4
鹿特丹市集住宅
市场与住宅的完美结合
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海港,完全依赖于鹿特丹市而建,是世界港城一体化发展最成功的港口城市之一。
19世纪末,鹿特河为了给一条通往默兹南岸的铁道高架桥让路而改道。20世纪90年代,铁道线又被改建成地下隧道,由此古老的铁道高架形成了一个椭圆形的广场空间,同时自然利用为每周开市两次的露天生鲜市集市空间—即劳伦斯广场空间。这个空间也是就是闻名于世的鹿特丹市集住宅的雏形。
2009年其,荷兰MVRDV建筑与城市规划事务所历时五年将其改造成全球首个将市场与住宅相结合的建筑综合体。成为荷兰最知名的网红地标建筑。
该项目建筑面积达95,000平方米,长约120米,宽70米,挑高达40米的拱形结构。聚集了80多个生鲜食品摊位和商铺。地下一层是一超市和1200个停车位,一层至二层共有20间零售商铺、8间餐厅和咖啡厅,拱形结构容纳了228间公寓,每年吸引4.5至7万人次。
世界建筑杂志介绍:作为全球首例市场与住宅相结合的建筑,这座市集住宅无疑成为了荷兰鹿特丹市的新地标。它共有228间公寓,其中102间用作出租、126间出售(含24间顶楼复式)。
公寓面积在80~300㎡之间,卧室数量2~5间不等。每间公寓都具有开阔的视野,对外面向马斯河或面向劳伦斯教堂,对内则可透过窗户或玻璃地板看到市场上的动态,同时不受市场内声音或气味的影响。
5
纽约高线公园
旧物重建的典范
纽约高线公园是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性空中花园,原是一条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这条高架路从纽约市肉库区直通到曼哈顿西城区的第30大街,总长约1.5英里(约2.4公里),高架铁道距离地面30英尺(约9.1米),铁道最宽处有60英尺(约18.3米)。
高架桥沿途可欣赏美景和哈德逊河,还能经过一些地标性建筑,比如自由女神像和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等。1980年该铁路线被废弃长达30年。1999年,高线附近居民约书亚戴维和罗伯特哈蒙德,发起成立了非营利组织“High Line之友”(FHL)提倡进行保存并再利用作为公共开放空间;2003年,开始改造工程。
随即,高线公园进行了包括园艺、工程、安全、维修、公共艺术等全方位改造,这条高架线最后成为一块“漂浮在曼哈顿空中的绿毯”,以其极佳的观赏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参观,被誉为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性空中花园。该项目是景观设计事务所Fieldopreations的成名之作,也成为当下城市工业废弃物改造成城市绿化社区的最成功案例之一。
景观设计师詹姆斯·科纳的景观都市主义理论背景主导了高线铁路公园的功能与调性的完美结合。詹姆斯·科纳是一个尊重场地原貌的设计师,在保持场地文脉与特色的同时,致力于将景观公园有机融入城市体系中,为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他提出了“植-筑”的概念,在不同形式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植物-铺装比例,让整个设计保持了其整体性的同时增加有趣的变化,即使线路过长也不会觉得无聊。
Part.3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
的借鉴与启示
当前,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正由增量向存量转型发展,城市更新应当引起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成为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城市现代化、融入全球化与推进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基本而关键的方式。但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立足现状,树立有机更新的理念。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发展的历程回顾可知,当前世界范围的城市更新已经从单一目标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目标。推进城市更新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承有机更新的原则,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采用保护、整治、重建、开发利用等不同途径实施。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城市由传统的物质更新向融合社会、文化、经济和物质空间为一体的全面复兴,强调更新行动的连续性及城市的继承和保护,而不仅仅是旧建筑物、旧设施的翻新或重建,也不是单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导的经济活动。
二是着眼长远,建立现阶段综合行动纲领。在有机更新的理念指引下,立足现阶段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议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着眼较长时间段城市更新行动的发展指引,确立系统综合的行动纲领。从区域、城市和社区多尺度着手,吸引政府、市场和社区多方主体介入,综合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可持续社区建设、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城市特色保护与发展、建筑创意产业转型发展等,形成对新时期城市和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强大支撑。
三是适应需求,完善有关城市更新的制度机制。根据发展形势需求,建立严格的法律政策体系,详细规定城市更新的实施内容、目标、程序、各方的责任义务等相关内容,以法制约束和指导管理工作,确保在各方参与和资金保障的前提下,顺利推进存量用地再开发。并围绕城市更新建立完善动态的政策评估机制,以便于适应发展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多种融资渠道,加强对公益属性项目的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吸引各方力量参与,降低融资风险,保证更新工作顺利开展。在运作模式上,引导更新主体采用多元化的更新模式,针对不同的改造对象采取灵活的改造模式。

文章来源丨城市窗
新土地规划人 投稿邮箱丨xjxtd@126.com
中规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
文章精选



About Us
中规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有限公司
为人与空间策划沟通的桥梁
在城市、乡村、景区实践着我们的追求
中规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9号汇智大厦B座
电话:13691099891

欢迎关注“中规建业”微信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土地规划人):「新·周看」西方发达国家如何玩转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