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时长:6-7分钟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品质 全要素
道
路
设
计
发
展
史
城市道路网可以归纳为“城市街道+驿道”、“城市街道+公路”这两种主要的组合类型,它们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时间划分点。回顾城市规划发展史,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是伴随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而产生的,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在一百多年里,城市道路设计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3年-1920年前后
以芝加哥世博会为导火索的“城市美化运动”盛行,城市街道美化是重要内容;公路产生,此阶段以车行道的路面铺装与改进提高为主。
第二阶段,1920年 -1950年
欧美各国公路普及阶段。人们加强了在平、纵、横线形的几何设计以及提高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组织和减少交通事故等方面的设计。1930年-1950年,欧美各国着手进行高速公路和干路公路的规划。
第三阶段,1960年 -1980年
欧美各国开展“城市更新与改造运动”,提倡人文主义思想,着重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促进邻里和睦。这期间也是欧美各国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快速发展阶段,提出了道路美化和道路景观设计的理念。
第四阶段,1980年至今
建设者与设计者开始将系统论思想引入城市道路建设中,强调城市街道各个系统间的联系与整合。这期间,欧美各国开始重视街道环境设施建设,重点关注人的使用与功能提升。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街道环境?正所谓“览别水之址,采他山之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纽约和伦敦在当下的做法……

纽约的街道设计手册已更新至2015版,主要关注城市街道的平面几何设计(包括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细节设计、交通稳静措施的细节设计)、街道材料的使用(车行道、人行道、交叉口、安全岛、广场等)以及街道照明、街道家具、街道植栽景观的类型及推荐形式,并将道路、行车道、步行道、广场等交通工程打造成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它的编制意义在于:
-
给每个项目设置合适的目标;
-
给设计决策提供一个框架;
-
建立一个清晰和持续的设计检讨程序;
-
建立一个核心的详细的参考指南。
设计原则:
1 将街道作为公共空间设计
增加可利用的公共开场空间;设计能够鼓励人们运动的街道;设计稳静化的交通环境鼓励步行、骑车和休闲活动;增加可用的公共座椅和自行车停放点。
2 可持续和弹性的设计
最小化不透水的表面,最大化街道的地表植被;采用可承受周期突发洪水(包括咸水和淡水)的弹性材料;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树冠覆盖减少街头热吸收率;尽量减少对项目生命周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包括开采、运输、施工、维护和更换材料。
3 高性价比的设计
不仅考虑前期的资本投入,而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设计满足城市未来需要的街道;保持清晰、一致的设计审查程序,以简化项目审查;在项目发展早期建立考虑周全且清晰的目标,并专注于通过规划和设计实现这些目标。
时代广场改造前后对比:
新的公共空间:
伦敦街景导则已更新至2016版,主要针对“5类街道,10类系统要素”分别制定其设计与实施标准。根据伦敦市道路网络所覆盖街道的区位和用地属性,总结划分出5大类街道。针对不同类型,为不同的环境提出设计原则,读取包括道路边界、车道、交叉口、路缘、步行带、车道设施、步行道设施、绿化植物、公共交通设施以及过街设施等街道要素。
设计亮点:
1 以分工权属为纲组织导则
2 对全周期管理流程的规范
3 将设计材料和施工做法标准化
伦敦街道的愿景:
伦敦街道的重新分类:
从策略到实施:
以新方法面对新挑战:
物理设计和材料选择:
成
功
经
验
目前这些街道手册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成功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众规武汉):“路网微改造”案例之国际篇:人性化、品质化、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