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新闻发布会现场。
资源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围填海管控纳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强化围填海监管工作,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严管严控围填海管控态势已经形成。今天,自然资源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2019年上半年违法用海情况,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介绍了有关情况。详细内容如下。

2019年上半年违法用海情况
-
山东省1处,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用海主体为威海汇元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涉及海域面积约0.08公顷。
-
福建省7处,共涉及海域面积2.07公顷。1处位于宁德市福鼎市,用海主体为福鼎市桐城街道办事处,涉及海域面积约0.43公顷;2处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用海主体分别为福建宁港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宁德市蕉城宏鑫交通工程投资有限公司,涉及海域面积分别约0.23公顷、0.52公顷;1处位于莆田市荔城区,用海主体为个人,涉及海域面积约0.16公顷;1处位于泉州市南安市,用海主体为个人,涉及海域面积约0.13公顷;1处位于漳州市龙海市,用海主体为福建城投置业有限公司和天工方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涉及海域面积约0.32公顷;1处位于漳州市漳浦县,用海主体为漳州市悦港投资有限公司,涉及海域面积约0.28公顷。
-
辽宁省1处,涉及海域面积约0.10公顷;
-
河北省4处,涉及海域面积约1.87公顷;
-
江苏省1处,涉及海域面积约0.84公顷;
-
浙江省4处,涉及海域面积约1.67公顷。
-
福建省7处,涉及海域面积约3.67公顷,
-
广东省5处,涉及海域面积约1.31公顷。


资源君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王宏和有关司局负责人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详细内容如下。

问
想问一下严控严管违法用海的局面怎么实现的?
答
-
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围填海的管控工作,持续加大了监管力度,形成的严管严控围填海的高压态势。有效地震慑了违法填海活动。
-
能力的提高。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持续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应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早发现这样的监管能力。现在已经实现15天一个周期全覆盖的监管。一些苗头性的违法用海的活动一旦出现,就能得到及时的制止。正因为有这样的能力,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违法填海的活动。查处的8处违法填海总的面积并不是很大,加在一块仅有2.15公顷。这就很好地说明在监管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把违法围填海的活动,只要是出现了苗头或者是在苗头阶段,就得到了及时和严肃查处。
-
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上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增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也在不断强化。依法用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问
我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自然资源部现在实行“15天一覆盖”工作机制,我问一下我们的监管工作是如何实现15天一覆盖的?
答
-
发现,一是通过卫星的遥感监测,二是目前所用的卫星在15天周期内还不能完全覆盖我国全部的近海海域,我们部署在三个海区的派出机构分段负责进行地面、海上、空中的监测,来发现用海的疑点疑区。
-
核查,派出机构和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联合对发现的疑点疑区进行现场核查。
-
移交,是对确认的疑似的违法用海现象移交有关执法机关进行查处。
问
咱们对违法用海的行为是怎么查处的?
答
问
刚才提到围填海的监管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下一步部里开展的监管工作我有哪些重点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答
-
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管严控围填海、保护滨海湿地的工作部署坚定不移,不能够因为现在整体的非法用海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动摇我们的决心,减弱我们的力度,同时放松我们的尺度。所以,我觉得首先从管理上坚持三个“不”,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
-
仍然以围填海为重点,全面履行监管的法定职责。“15天一覆盖”具体的监管机制仍然要做大做强。我们还在系统地完善和健全这个机制,三个海区的派出机构,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现在在打造全覆盖的监管体系。从机制上说,监管的总队、支队在沿海全覆盖。这是从中央层面。同时,我们跟地方自然资源海洋主管部门一起构建防范的工作机制,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做好监控监管工作。
-
加大宣传引导。一方面,要及时向社会通报违法用海的情况。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严格管控围填海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共识,引导全社会提高依法用海、规范用海的意识。我们感到面向一线、面向社会这个工作我们还要加强。这次通报的相对零散的违法用海活动,我们感觉往往是“最后一公里”的监管还有进一步要完善的地方。有一些是乡镇、是街道,这个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另外还要宣传引导,让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用海、生态用海、依法用海的理念要深入人心。
问
请问国务院24号文下发以后,自然资源部在违法用海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
-
严控新增项目。过去围填海从国家角度有一个围填海指标的控制做法,但是实践证明指标控制还是有一些偏差的。也就是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就和国家发改委一起研究,取消了围填海指标。过去是国家整体有指标,分解到沿海各个省,但实施起来对控制围填海效果不明显,我们就会同发改委研究取消掉了。在此基础上,明确除国家重大战略性项目之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的审批,管的是比较紧的,比较严的。 -
严格审批程序。对于国家重大战略性项目涉及围填海的,由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按照严格管控、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原则,严格审核,按程序报国务院审批。24号文下来以后,处理过几起涉及重大战略性项目,整个程序我们感觉是非常严格的。既有政府部门的审核把关,也有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这些重大战略性项目用海进行专业的评估。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严格审批程序应该说有效地把用海秩序进行了规范。同时,重大战略性项目用海得到了保障,而且效率是高的。 -
进行开展围填海现状调查。我们国家围填海活动时间持续的比较长,从《海域法》生效实施之前围填海活动就一直在开展,当然围填海的用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有调整的。最早开展的填海活动,主要是填海造田,到后来逐渐集中在解决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上。所以,摸清现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从去年开始用了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清查了全国围填海现状的审批状态、用海主体、用海面积、利用现状等。我们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已经完成了这项工作。有关情况我们也是通过发布会、通气会向社会媒体进行了通报,有关情况也同步向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报告。 -
稳妥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24号文,也就是《通知》当中有明确要求,要稳妥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刚才我提到的自然资源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落实国家24号文实施意见中,就出台了围填海标准处理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包括要开展围填海生态的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方案制定等一系列要求。 -
全面加强监管工作。刚才我已经强调了,我们按照“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工作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监管手段开展高频率的监管工作,坚持“15天一覆盖”的监管工作机制,目标是能够及早的发现并制止各类违法用海的活动,从苗头上加以遏制,把非法的用海活动遏制在萌芽状态。
问
《通知》之前形成的违法填海会如何处置?
答
问
答
(内容来源于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
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视频征集活动开始了!欢迎各位读者朋友踊跃投稿!
我们将在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官方微博、微信、今日头条号、大屏等平台上开设专栏,在9月30日前随时刊发收到作品中的优秀短视频。
投稿时间为:即日起至9月30日。
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拍摄内容:在视频中寄语祝福新中国成立70年。视频中要介绍自己或介绍工作、拍摄地点和正在做的事情。并在视频结尾前加一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可以多提供相应视频素材,如展示工作场景的镜头,只要够紧凑、有趣或有故事。请同步提供视频相关文字。敬请留下联系方式。
期待你们的参与!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全年均可订阅~
2019年1月1日起,《中国自然资源报》支持智能手机端同步原版阅读,当期报纸当天看,往期报纸即翻即览,价值文章随手评论、收藏、转发,附赠百余种期刊杂志、有声读物,读报互动积分有机会兑换神秘礼品哦……请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全年定价456元。
2019年度《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为自办发行,订阅详情见杂志内页“征订启事”,或致电:010-68047627/010-68047643索取订单。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负责新闻宣传的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欢迎自然资源企业的读者朋友加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本期编辑:赵志坤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15天一覆盖”,严管严控围填海局面得以巩固!自然资源部通报2019年上半年违法用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