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贺颖团队&鲍莉团队

鲍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建筑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贺颖:ARCO安构建筑设计事务所主任、首席设计师

自参与“城市微更新”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鲍莉、贺颖团队利用周末去片区内调研,与小区居民、管理者交流,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生活痛点,把能更新改造的区域梳理出来,再选取一些节点,做一些方案。


这类老旧小区通常存在多种问题,鲍莉、贺颖团队将目光瞄准了车棚。

他们调研发现,梅花里、茶花里片区共分布有三个主要集中式自行车棚,且存在以下问题:


1、外部以栅栏、实墙的形式与周边住宅割裂开来,呈现出封闭隔绝的状态;

2、内部停车秩序混乱,电动车、自行车、三轮车交错停靠、缺乏统一管理,“僵尸车”较多;

3、车棚内光线昏暗,缺乏采光通风;

4、车棚管理员居住空间存在于停车棚之中,生活质量较低。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基于此,他们创新性地对车棚进行改造,不仅是车棚,更是社区活动室、共享花园、阳光花房、社区小菜市场!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鲍莉老师的团队,主要通过学生参与,而我们团队是建筑师介入项目,微更新项目的改造更为开放,可发挥我们专业所长。”ARCO安构建筑设计事务所主任贺颖介绍,关于车棚我们就有两种设计,一种是横向的打通多种功能,希望做成社区会客厅,外形看起来有点像火车厢,大家可以去里面休闲、喝茶聊天;另一种就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用设计来进行引导,扩大可使用的公共空间。


方案1:社区会客厅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以位于梅花里、茶花里街道中心的线性停车棚为例进行改造,将其与公众广场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在与社区内部道路相交叉的丁字路口设置较为开放的阳光花房与共享花园,并以其为节点,考虑不同区位的特点,沿线从东向西依次布置社区小菜场、共享停车棚与社区活动中心。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改造后的车棚和公共广场将与周边住宅楼共同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社区公共空间,并起到激活社区活力与增强居民归属感的作用。密闭的车棚空间被打开,让全体业主们共享,可以在里面喝茶聊天、买菜,还可以改善小区道路断头路的情况。


方案2:复合车库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老旧小区用地紧张,缺乏让居民休闲的公共场所,把车棚顶部利用起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贺颖表示:“我们发现,车库占地面积不小,但车库顶部却是浪费的,在不增加小区容积率的前提下,我们设计了这个方案:一层停车,二层活动。”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车棚采用轻钢结构、木质百页围合,再利用坡道路径连接二层场所。坡道设计要比较缓,一则减少人们爬楼的抵触,二则也顾及到老年人的需求。二楼场所则可以打造成休闲客厅,上面有绿植,有长椅,老人小孩都可以在此游玩。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贺颖称他们还跟加拿大木结构学会有合作,小区都基本采用了轻质钢和木结构,希望让老旧小区更自然、轻盈。“我们在做的这个微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当中需要不断激发大部分居民参与进来,表达需求。”

南大建筑院团队

1

吉国华:南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

胡友培:南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自从加入“微更新”活动起,南大建筑院团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调研,与小区居民进行深入沟通。南京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胡友培表示:“以前我们是甲方委托的模式,这次的改造需要跟片区的老百姓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只有把老百姓积极性动员起来,我们的改造设计才会真正有意义。”


针对小区里车棚存在的问题,胡友培团队给出了另一种复合空间的设计。


复合停车空间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同样是地下停车,地上活动,胡友培团队通过地下空间适当下挖、二层缓坡道的设计,让空间更友好,让车棚顶也自然成为地面。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小区车棚原貌↓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胡友培称,我们更关注场景、场所的营造,你不要把它看成车棚,要把它当成景观。我们是把车棚做成景观,屋顶其实也是地面。此外,他们还特别关注老龄化社区的需求,考虑无障碍设计,不要过多转角,而是要做平滑设计。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胡友培表示:“南湖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是南京市井气息集中的地方,要保护,也要提升生活质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尊严感,要从环境、空间、使用功能上进行提升。”关于微更新,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需要摸索、填补空白的地方。


东大建筑院团队

1


殷铭: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副教授 

徐瑾: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

雷一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

针对同样破旧的小区车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殷鸣团队给出另一种设计方案——把车棚打造成新的复合的公共空间、民生改善的窗口和老旧住区改造的触媒。

阳光车棚 社区舞台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经过调研发现,茶亭村小区现有广场座位排布不合理,缺少大的停留空间,广场与将改造的车棚互动不足,殷铭与雷一鸣团队带来的设计,是把密闭的车棚打开,与广场进行呼应,人们可以在里面游玩、休闲。这不仅是车棚,也是社区的大舞台。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后续改造 —— 增设充电桩 杜绝火灾隐患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增加自然采光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改善建筑通风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雷一鸣表示:“不同车棚设计方案,是根据车棚本身和周边场地的现状来生成的,比如有的方案强调利用屋顶空间,但我们的方案更加强调改善车棚本身的采光通风,以及车棚对于原有广场的呼应,这也成为了我们这个车棚改造的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利用车棚靠近社区原有广场的一侧,加建了一个自带花架的二层平台,去连接社区原有的活动广场,并弥补了原有广场休息空间不足的缺陷。”


此外,殷铭与徐瑾团队针对文体社区车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车棚改造方案。

文体社区车棚改造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南湖片区的华丽转身:“微更新”之车棚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