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上不再有人类,城市会怎么样呢?一周,各类设施陆续停止运转,几个世纪以来城市将首次陷入黑暗;五年,街道布满裂缝,而缝隙中将充斥着绿草和灌木;二十年,公园将变成沼泽和湖泊,植物重新繁盛的城市将会被野生动物所占据;一百年,水泥混凝土建筑将会遭到风雨和植被的严重侵蚀,曾经的标志性建筑也会因严重的锈蚀而坍塌。五百年,曾经辉煌的摩天大楼和高大庙宇将会只剩下一片废墟,城市变成一片森林。
时间可以吞噬一切,也可以塑造一切。
时间徐流,城市因人而立,也因人而辉煌。五百余年的武侯祠,因人的存在,历经历史变革,依旧熠熠生辉;近一百年的春熙路,因人的存在,踏过战乱,仍旧热闹非凡;二十余年的锦城艺术宫,因人的存在,与天府广场的日出日落一同迎合着成都人的喜怒哀乐;五年的成都太古里,因人的存在,呈古今交相辉映之态,引领潮流,走红全国;一周的行政学院站TOD项目,因人的存在,破荒而出、等待新生。
成都,走过了古蜀先人逐水而居的生存足迹,趟过了封建社会兴衰交替的统治浓雾,历经了近代动荡纷乱的战争洗礼,在1949年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曙光,正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3000余年,时光飞逝;成都始终在那里,车水马龙、日新月异;成都人也始终在那里,代代相传,安逸闲适,求真上进。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里,成都人砥砺前行,坚守住了都江堰精华灌区的沃野千里,传承和发扬了锦城底蕴、古蜀文化和成都精神,向东建设起了成都经开区和中国“汽车城”,向南打造了成都经济发展极核成都高新区,再向南迈出了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天府新区的坚定步伐。如今,成都东站的高铁承载着往来成都的笑容和期待,双流国际机场的飞机承载着国际联系的自由和希冀,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蓉欧铁路承载着对外开放的战略与经济,成都已经成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交往中心。成都人民,每天漫步在绿意盎然的街道和公园中,穿梭在各大充满活力的商场和街区中,乘坐在拥挤但便捷的地铁和公交中,欢笑在各大诱人美食的餐桌上,成都已经成为西部重要的生活中心。
不仅如此,历经六十余年的成都站踏上了改造提升之路,天府站和天府国际机场正在加速建设中,公园城市街道正在按照人本理念营造着,东部新城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未来之城”,全世界第一座“公园城市”正在打造和建设中。成都,未来可期。
时间的洪流当中,人仅仅是一颗水滴。但是一个越来越美好的城市,正是由无数颗渺小的水滴堆砌起来的,历史因人而被铭记,未来因人而可期。一座座高楼大厦的背后是建设者充满汗与泪的拼搏和坚持,一条条整洁的大街的背后是环卫工二十四小时的坚守和执着,一盏盏灯光的背后是每一个工作者为让城市和生活更美好的奋斗和付出。
在成都未来美好画卷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画笔镌刻着成都的历史,用热情和责任描绘着成都的未来。他们以“成规院”之名,以“让城乡更美好”之义,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当中,用智慧探索着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35个春夏,年轻的规划师们披星戴月,满怀着对城市的情怀和激情,追求着完美。城市的每一片土地,每一条街巷,都有他们的脚印和感情,为此他们付出了所有的时间和心血,直到变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规院为成都持续跟踪服务35年。70年也许已经超过了一个人一生的时间,35年也许已经超过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时间。在时间的面前,人总是显得很渺小。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的却很多,坚守初心,立足当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人所能做的就不再渺小,也许平凡但却在改变历史、改变城市、改变世界。
时间轻轻从指间划过,但因你我的存在,成规院依旧充满活力,成都人依旧安逸闲适,成都依旧车水马龙;成规院持续务实创新,成都人始终求真上进,成都始终屹立焕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庆专栏】时间徐流,城市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