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自然资源部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略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网址:www.zrzyb.net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自然资源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立足贫困地区特殊自然资源条件,翻箱倒柜,倾囊相助,不断创新和完善土地政策,实施差别化支持措施,用特殊的用地保障政策、增减挂钩政策、耕地保护政策、项目支持政策,为充分激活和释放贫困地区土地资源、资产和资本价值打通了枢纽和路径。


特殊的用地保障政策



  在规划计划管理方面,自然资源部每年对全国832个贫困县专项安排每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00亩。足额保障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用地需求,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指标不足部分由中央协同所在省份解决,为顺利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空间保障。


  在用地审批方面,深度贫困地区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在做好补偿安置前提下,可以边建设边报批;涉及占用耕地的允许边占边补,确实难以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可按补改结合方式落实,并按用地审批权限办理用地手续。同时,将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以下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预审权下放到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脱贫攻坚项目尽快落地破解了难题。


  在土地利用方面,深度贫困地区在充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防止外部资本侵占控制的前提下,允许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鼓励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贫困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重要渠道和制度保障。


特殊的增减挂钩政策



  自然资源部允许贫困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突破县域,实现省域内流转;对深度贫困地区,允许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突破省域,实现国家统筹的跨省域调剂。


  省域内流转方面,28个省(区、市)享受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的政策,自2016年2月以来,有18个省份开展了省域内流转,累计完成流转指标45万亩,流转收益超过1300亿元。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自然资源部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略

土地整治项目“田、水、路、林、村”整村推进项目使赣县江口镇旱塘村旧貌换新颜。 


  跨省域调剂方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重大决策部署,允许“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流转,开展增减挂钩不受规模指标限制。2018年,19个深度贫困地区所在省份调出节余指标19.43万亩,获得调剂资金607.28亿元。2019年的跨省域调剂任务已经下达,深度贫困地区调剂节余指标20.88万亩,调剂资金647.30亿元。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增减挂钩政策,显化了土地级差收益,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优化了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复耕,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一举多得的好政策,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特殊的耕地保护政策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方面,目前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法律规定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需报国务院批准。


  为体现对深度贫困地区的特殊支持,2017年出台政策明确“深度贫困地区省级以下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建设项目,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可纳入重大建设项目范围”。2019年出台文件将这项政策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全国832个贫困县,进一步提高对贫困地区三类项目用地保障力度。同时,立足一些贫困地区实际,允许在一般耕地和已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河滩区、低丘缓坡地种植杂交构树,拓展了杂交构树扶贫空间。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自然资源部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略

于都县段屋乡胜利村的富硒蔬菜大棚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宝库。 


  生态退耕方面,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将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度~25度的坡耕地、陡坡梯田、严重污染耕地等五种地类纳入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范围。根据生态退耕检查验收和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以实际退耕面积核减有关省份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予以调整。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有关通知,明确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仅用于扩大贫困地区所在的11个省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不仅能直接增加退耕农户收入,而且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


  跨省域补充耕地方面,出台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优先考虑在老少边穷地区选择承担补充耕地省份。2019年拨付第一批承担补充耕地任务的新疆、吉林、四川、黑龙江、青海5省区补充耕地经费约103.8亿元。通过实施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促进了经济发达地区资金优势与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互补,为贫困地区提供了资金支持。


特殊的项目支持政策



  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全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安排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下达年度奖补资金170亿元。在试点选择上向生态环境脆弱的贫困地区倾斜,试点涵盖乌蒙山、祁连山等多个贫困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矿山生态修复,2019年下达中央奖补资金3.9亿元。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约164亿元,支持甘肃、陕西、四川、江西、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贫困地区部署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村面貌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使贫困农户直接受益。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自然资源部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略

地质灾害防治、扶贫移民搬迁用地应保尽保。图为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禾丰镇大字村小西湖集中安置点。 


  在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同时,自然资源部结合6个定点扶贫县和牵头联系乌蒙山片区工作,深入调研,针对地方提出的困难、问题和需求,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实施订单式差别化支持措施,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了不懈努力,取得了喜人成效。


  脱贫攻坚将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必须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自然资源部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群众不脱贫、政策不脱钩”的精神,继续加大扶贫用地政策支持力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好分内职责。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中国自然资源报》 (含智能手机原版阅读)请直接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


订阅《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请直接汇款到报社,并将订阅回执连同汇款凭证复印件传真或发至邮箱 。 

传真:010-68047681

邮箱:bkfx68047628@163.com


不明事宜请与报刊经营部联系

联系电话: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快来订阅吧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负责新闻宣传的朋友加入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自然资源部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欢迎自然资源企业的读者朋友加入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自然资源部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略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i自然新媒体团队

编辑:赵志坤

审核:程秀娟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自然资源部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自然资源部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纪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