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讲座预告丨赵云:大运河遗产的动态认知与创新发展

大运河遗产的动态认知与创新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第四届“文化遗产学术周”

“跨越文化的线性遗产”系列讲座


讲座预告丨赵云:大运河遗产的动态认知与创新发展


讲座预告丨赵云:大运河遗产的动态认知与创新发展


内容提要


大运河是什么——21世纪以来,国内外各个层面、不同领域的学者从文化遗产角度对大运河进行了多维度解读:大运河是由国家主导建造、使用和维护的战略工程;大运河是一处超大规模的文物古迹,是遗产运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运河,是融合、交流着沿线各种文化的独特文化线路,是持续不断演进而成的独特的线性文化景观。大运河在中国,是和万里长城一样的具有文化坐标意义的常识。此外,还有大运河世界遗产、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这是一场持续近二十年的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文物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对话,每个精致的概念和闪亮的头衔都展现了不同主体的认知与期待。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也许都能发现自己的大运河,无论理性或直觉、宏大或亲切,都能够接触遗产、感动自己。


讲座信息


主讲:赵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 研究馆员)

主持:陈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系系主任 副教授)

时间:2019年11月4日(星期一)19时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14号楼A306教室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主讲简介


赵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馆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首批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利用和监测。代表性学术成果包括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文本、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和管理规划、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文本、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文本和管理规划、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国家总平台建设等项目和课题,以及《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6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等专著。


相关链接:

“跨越文化的线性遗产”系列讲座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讲座预告丨赵云:大运河遗产的动态认知与创新发展
讲座预告丨赵云:大运河遗产的动态认知与创新发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讲座预告丨赵云:大运河遗产的动态认知与创新发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