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习总书记考察上海,从“一字之差”看城市治理

习总书记考察上海,从“一字之差”看城市治理

新华社上海11月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大推进三大攻坚战力度,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妥善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勇挑最重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一字之差”的深意,上海考察后看得更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三次赴上海考察,五次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对上海寄望殷殷。围绕城市治理和国家治理,总书记先后三次表达了“一字之差”,引人深思。


1、变“锈”为“秀”

2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结合视频和多媒体演示听取黄浦江两岸核心区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基本情况和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上海市推动黄浦江两岸贯通及滨江岸线转型工作,杨浦滨江逐渐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为上海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习近平对围拢过来的居民说了这样一番话:


「百年上海,中国工业的发祥地,现在已经是沧桑巨变了。如今,“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老百姓的幸福乐园。公共空间要扩大,公共空间要提质,让人民群众在这里有获得感,有幸福感。」

独家V观《让城市成为百姓的乐园》



锈带,泛指工业衰退的地区。变“锈”为“秀”,是华丽的转身。习近平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城市治理的大智慧。

习总书记考察上海,从“一字之差”看城市治理

11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这是2日下午,习近平在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杨树浦水厂滨江段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同服务站工作人员和居民交谈,了解基层党建和公共服务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由“特”到“超”

“治理”是习近平寄语上海的高频词。


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这分别是2014年、2017年习近平到上海代表团的讲话。由“特”到“超”,同样是一字之差,体现了总书记对城市体量和能级的分析。摸透了治理对象,才能找准治理之策。


在最近一次上海考察中,习近平说,要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这是更具前瞻性的谋划。


3、从“管”向“治”

2014年3月到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就针对“治理”做了系统阐述。他说,“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第二年再到上海代表团,总书记进而提出,要实现从“管理”向“治理”转变,激发基层活力,提升社区能力。


从“管”向“治”,一字之差的背后是理念之变,这也是近年来上海“蝶变”的重要原因。


在最近一次考察中,习近平对上海提出四点要求,其中摆在首位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在这次考察中,总书记重申了去年在上海说过的一句话: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习总书记考察上海,从“一字之差”看城市治理

11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这是2日下午,习近平在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老年助餐点,同正在用餐的居民热情交谈。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总书记考察上海,从“一字之差”看城市治理

总书记2日考察的古北市民中心一角 (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变“锈”为“秀”

由“特”到“超”

其实都可以归因于

从“管”向“治”这一字之差

这一字之变

也正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讲给上海听

也讲给全国听的“治理名言”

↓↓↓

习总书记考察上海,从“一字之差”看城市治理

由《时政新闻眼》整理



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中国政府网、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

习总书记考察上海,从“一字之差”看城市治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习总书记考察上海,从“一字之差”看城市治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