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观察家】以人民为中心,污染治理就不会延宕十年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

电话:010-68047618

网址:www.zrzyb.net

中国自然资源报微信平台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不长稻子长野草,不流清水流红汤。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大偶屯,一废弃的铅锌矿不断排放含有铅、锌、镉、砷等重金属的强酸水,污染周边村庄、农田和县城水源地达十年之久。如今,治理刚提上日程。


  面对这样的新闻,在震惊之余,笔者首先想打一个问号——如此严重的污染,为何持续十年才开始着手治理?细究后发现,这起污染事件属于典型的历史遗留问题。废弃矿井是以探代采的违法开采,因环保问题被叫停后,至今找不到业主,无人为污染修复埋单,致使污染治理延宕十年之久。


  但是,找不到为修复埋单的业主,并不代表污染治理就可以放任不管。该事件暴露出的让人心痛的问题是“等不起”。十年来,面对农民继续在被污染的田地上耕种,基本农田多年撂荒无人管理,民众的生活、水源和食品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等现状,当地政府却视而不见,撒手不管,放任污染持续扩散。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缺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生态方面,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笔者以为,不是喊多高的口号,而是从老百姓的基础需求做起,让老百姓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种上肥沃的土地,吃到放心的食物。


  客观来讲,生态修复的确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巨额的修复费用以及数十年的久久为功。对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德保县来说,修复的成本之高,难度之大不可回避。但生态修复的决心不能因此而动摇,面对现实的种种困难,更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开始着手”变为“立刻着手”,不懈怠不拖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生态修复的脚步快一点,再快一点,让人民群众早日从污染的“泥泞”中解脱出来。这才是当地政府对待污染治理应有的态度。


  得益于国家对土壤污染治理力度的逐步加大,中央刚刚批复的2000万土壤修复专项治理资金为当地带来了曙光。资金到位的同时也为当地政府带来新的考题——如何科学开展治理?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笔者认为,一方面,依法治污,开展综合性生态修复必不可少。今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针对如何认定污染责任人、治理资金谁来出等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无论是联合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主管部门联合认定治污责任人,启动多方综合治理,还是寻求中央专项资金和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支持,都为下一步治理工作提供了多条解决路径。另一方面,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必须启动问责程序,严格追查涉事责任人;公开污染检测数据,保证民众知情权,加强群众监督;同时,进一步强化环保督察“回头看”力度,做到惩前毖后,从根本上遏制此类事件的重演。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面对环境问题,唯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才能真正地守住蓝天、护好净土。


(作者系本报记者)  

 



自然资源报刊征订进行中!

《中国自然资源报》 (含智能手机原版阅读)请直接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2。


订阅《自然资源通讯》《中国土地》《中国不动产》杂志请直接汇款到报社,并将订阅回执连同汇款凭证复印件传真或发至邮箱 。 

传真:010-68047681

邮箱:bkfx68047628@163.com


不明事宜请与报刊经营部联系

联系电话: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快来订阅吧

欢迎自然资源系统负责新闻宣传的朋友加入

【观察家】以人民为中心,污染治理就不会延宕十年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欢迎自然资源企业的读者朋友加入

【观察家】以人民为中心,污染治理就不会延宕十年


申请时请备注“单位+姓名”,核实后入群

i自然新媒体团队

记者:李卓聪

编辑:赵志坤

审核:程秀娟

喜欢我,就给我一个“在看”

【观察家】以人民为中心,污染治理就不会延宕十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自然资源报):【观察家】以人民为中心,污染治理就不会延宕十年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