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沉重地悼念空间句法创始人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教授的不幸去世。他是智慧哲学巨家,慷慨导师以及好朋友。他所创造的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持续影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
希列尔全名为威廉·罗伯特·乔治·希列尔(William Robert George Hillier),英国伦敦人,1937年6月15日出生,2019年11月6日去世。1961年剑桥大学艺术学本科,1964年剑桥大学艺术学硕士,2002年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高级科学博士。
希列尔是伦敦大学建筑与城市形态终身讲席教授、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巴特雷特建成环境学院(The Bartlett of Built Environment)研究生院院长、空间句法中心主任以及空间句法公司非执行董事。希列尔开创性地提出建筑和城市空间中自组织的社会逻辑,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代表作为1984年的《空间的社会逻辑》(Social Logic of Space)和1996年的《空间是机器》(Space is the Machine)。1996年获欧洲规划学院联盟(Association of European Schools of Planning)最佳规划论文奖——《城市作为运动的经济体》。2016年获城市设计联盟(Urban Design Group)城市设计终身成就奖,之前获此殊荣的为柯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
基于对原始社会聚落、儿童游戏、社会住宅、欧洲村落、语言学以及数字计算等跨学科的研究,希列尔于1976年首次提出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即空间模式中的社会内涵与社会模式中的空间内涵彼此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空间本体的建构机制、人们的空间认知机制以及社会空间的运作机制等三个层面的内容。他明确提出空间不是人们活动的背景,而是人们活动的一部分;以及空间的本质是其内在的彼此关联,而非个体空间本身的局部属性。根据该理论,他发展了一套空间研究方法,包括空间表现、空间分析以及空间模型,其中空间之间的彼此关联被诠释为拓扑关系。他的研究团队以此为基础,开发了相关的软件,运用计算机来探索建筑与城市空间自动生成、限制性分析以及定量评估等技术。
之后,基于世界不同地区的城市以及诸如医院和办公楼等特定建筑物的深入研究,希列尔进一步发展了空间句法理论,明晰了组构(configuration)的概念,意为一组关系,其中任意一关系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其他所有关系,并融入了人们不可言表的直觉之中。该概念用于解释建筑或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如何自下而上地自发生成,同时又如何自上而下地限制参与空间结构生成的局部要素或个体,从而强调了不同尺度下局部与整体之间的互动关联。以此,他鲜明地呼吁建筑学不应该沉浸于那些借鉴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而形成的规范性理论之中,而应该去回答“这个建成环境是如何运作的”,建构基于建筑和城市空间本体的分析性理论,回归到建筑学理论本身的自洽性。空间句法形成了两年一届的国际大会,并于2019年7月在我国召开了第12届国际空间句法大会。
希列尔不仅是城市设计的理论家,而且是城市设计的实践者。1980年代,他首次将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国王十字火车站地区(King’s Cross)的城市更新项目之中,在社区参与的层面上取得了当地居民、自愿者、政府以及专业人士的认可。1989年他以及同事们依托伦敦大学学院,创立了空间句法有限公司,其长期的合作者包括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等。他提供咨询的知名项目包括大英博物馆、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东西柏林统一的规划、伦敦战略规划、英格兰区域规划、伦敦奥林匹克公园赛后利用改造、哈佛校园更新、沙特阿拉伯吉达城市总体规划、华盛顿前广场规划设计以及苏州总体城市设计等。
注:本文作者杨滔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副主任.
空间句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凯文·林奇纪念演讲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空间句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悼念空间句法创始人Bill Hillier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