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01 13:00
FRIDAY
面对高铁迅速发展的当下,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综合枢纽势必将为城市发展注入高能动力。围绕这一主题,2017年9月1日下午1点,「如何筑·境」系列之“启程——筑交通综合枢纽下城市之境”主题论坛暨展览在青岛规划展览馆成功举行。
主持人:城市复兴2050创始发起人姚京、
筑境设计总建筑师,上海公司副总经理 薄宏涛
论坛从不同维度、专业且跨领域地探讨高铁站对于城市空间及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两者之间整体联动的策略、路径、研究方法和创新模式等。
对于主办方之一的筑境设计来说,此次论坛亦是筑境设计15周年以城市视角探索建筑与城市共生发展的一次全新启程。坚持对交通综合枢纽与城市共生关系的研究和实践,也正意味着从建筑走向城市,让建筑思考并回应城市问题,实现由节点激活网络之有机统一的持续探索与开拓。
论坛第一会场现场
“启程——筑交通综合枢纽下的城市之境”主题论坛,暨青岛红岛高铁站的全新启程及筑境设计15周年,迎来诸位顶尖专家学者、规划设计师、实施主体、政府部门等,就“高铁代表的交通综合枢纽与城市共生发展”的理念、经验等进行共享和讨论,开启在这一领域首个跨界的思想盛宴。
论坛第一会场现场
论坛由筑境设计、青岛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城乡规划协(学)会、青岛市城乡规划展示中心联合主办,城市复兴2050协办,亦是一次对高铁与城市共生发展的全新展望、深度探讨和开拓实践。
程泰宁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筑境设计主持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程泰宁院士等特邀嘉宾亲临论坛现场。
滕军红女士
胡新先生
青岛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滕军红女士以及筑境设计总经理胡新先生分别进行致辞,他们表示非常高兴通过搭建这样一个资源对接的平台,可以共同加入到高铁建设的洪流中,对于高铁枢纽的建设表示了坚定的决心。
论坛第一会场现场
论坛第二会场现场
本次论坛聚集致力于交通枢纽研究、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以及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各位知名专家,他们的精彩演讲不断将论坛推向高潮,亦将此次论坛升华为一次值得全社会关注的文化事件,对中国高铁的发展以及如何通过高铁站的建设促进城市发展等带来重要的启示和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潘昭宇先生
首先,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所所长、高级工程师潘昭宇先生,就《城市引擎,高铁枢纽与城市空间一体化整合》的主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他从宏观层面解读全国城镇化和高铁发展趋势及国家层面对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明确我国高铁枢纽与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特定历史机遇、挑战及任务要求;通过总结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了高铁枢纽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人口变迁等影响规律及高铁枢纽(站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关系、辐射效应等内容;
结合国内高铁枢纽实践,从高铁枢纽布局选址、城市空间及功能布局优化、集疏运体系构建、站城一体化整合等方面提出高铁枢纽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刘岱宗先生
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EMBARQ中国主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国有厅级单位)外部董事刘岱宗先生,带来以《高铁站区的城市化转型》为主题的演讲内容。
他指出,随着国务院2014年发布有关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政策性文件之后,我国高铁站的规划设计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将高铁站区由传统的交通枢纽转型为城市工作生活目的地。
他就此分享了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工作成果,即:高铁站的城市化转型(Rail-volution of TOD),包括高铁时代的枢纽规划设计的机遇与挑战,TOD概念在高铁站城市化转型的应用;
并以昆山阳澄湖高铁站的规划设计案例为例进一步阐述了其在中国的实施路径和挑战,希望借此推动我国高铁站区加快融入城市建设,营造成为城市新的目的地。
谢晓东先生
中国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谢晓东先生,继而分享《高铁与城市,深度融合与共生发展》的主题演讲,他总结了高铁在工程建造、装备制造、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高铁建设对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国家战略实施的作用;并就规划对接、发挥高铁引导作用、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方面提出高铁城市共生发展的建议。
吴建平先生
智慧交通顶尖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先生,分享了《大数据时代下智慧交通》的主题演讲。
介绍了交通仿真与交通仿真平台技术,在线交通仿真支持下的交通管理系统,通过两个成功案例说明了交通仿真平台以及在线交通仿真支持下的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
马清先生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城市规划大师马清先生,就《青岛铁路枢纽规划探索》进行主题演讲。
他回顾了由青岛的铁路发展历程而带来的城市发展进程,即:青岛在德占期间建造了胶济铁路和青岛站,港口通过胶济铁路拓展了腹地,青岛港口的地位迅速提升,逐步形成了全国五大流域中黄河流域出海口;
城市发展至1990年代初期,城市形态呈现沿胶济铁路带状布局,北部工业区布局在胶济铁路沿线,铁路在青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当前,在全国高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青岛一直处于铁路尽端,与高铁枢纽型大城市相比,铁路可达性低、铁路客流量偏小、铁路对港口的支撑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他提出,枢纽建设要结合未来发展形势要求,城市总体规划、铁路总图规划等提出铁路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
按照持续规划、协同推进、动态调整的思路,结合近远期国家和区域铁路网络规划,以及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山东半岛龙头城市的目标,对铁路网络与城镇空间体系布局协调发展、铁路枢纽城市构建、市域(郊)铁路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于晨先生
筑境设计设计总监、交通专项研创总监于晨先生的主题演讲——《城站一体——交通综合枢纽与城市共生共存》,由“如何筑.境”展开,论述了交通枢纽在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在“城站一体”的中心思想中进行明确定位,并借助城市缝合、零换乘、综合开发、城市设计视角四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通过回应四个层面在当代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辅以国内外案例分析的佐证,阐述了当下交通枢纽设计中的全新思路与理念,并分析了这些理念对于交通枢纽建设的助益与提高。
傅强先生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博士、筑境研究员傅强先生,以《济青高铁及其影响的初步思考》为题,重点阐述以济青线为典型案例的课题研究背景、方向、路径和成果。
这一课题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利用通达时间指数综合分析途内时间、途外时间、等候时间,量化评价基于铁路路网的两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
并通过对比青岛、济南等15个副省级城市通达时间指数、相关社会经济指标,以及对胶济铁路沿线各站的调研,和对比已经开通的高铁城市中心与高铁站位的关系,对未来济青高铁潜在客流、既有车站在站位及车次安排上的关系等作出预测。
他提出,现阶段,如果仅凭借一个高铁站作为发展动力源,很难平地起一座新城并使其繁荣。高铁站周边发展,找准定位,顺势而为很重要。
圆桌对话环节
在主题演讲之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中,来自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学报、交通运输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系主任毛保华先生。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金旭炜先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王昊女士,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城市规划大师马清先生。
在筑境设计设计总监、交通专项研创总监于晨的话题引领下,对话交通与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不同维度、跨领域地展现出城市空间拓展、转型、产经、城市品质、新能源、大数据、智慧出行、城市活力等交通综合枢纽与城市共同营造的潜力与未来。
合影
作为济青高铁线始发终到站的青岛红岛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探索下应运而生,由筑境设计从区域、城市、站区三个空间尺度针对沿线城市及站区对其提出了全面的发展策略与综合的设计方案。
此次论坛亦是筑境设计15周年以城市视角探索建筑与城市共生发展的一次全新启程。面向新时代的变化,筑境人并不止于过去所取得的成就,而是时刻准备好,以具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迎接新的问题和挑战。
浙江美术馆模型
伴随此次论坛,青岛规划展览馆二层展示了程泰宁院士及其筑境团队在过去几年所完成的重要项目的成果模型。
回应本次青岛交通枢纽建设发展的青岛红岛站设计模型,展现了筑境设计从区域、城市、站区三个空间尺度针对沿线城市及站区对其提出了全面的发展策略与综合的设计方案。
北京首钢西十冬奥广场模型
在筑境团队的诠释下,新时代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综合枢纽不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城市大门”,更是负担城市内外联系的最重要的枢纽空间,通过利用枢纽的立体交通系统可有效缝合因铁路而割裂的城市空间,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从而为现代高铁站打造“城站一体”的枢纽形象。
加纳国家剧院模型
“启程——筑交通综合枢纽下的城市之境”主题论坛开启「如何筑·境」系列对话与论坛的帷幕,作为筑境设计15周年向前迈进的新一开始,把自身的探索与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城市议题紧密结合,通过“如何筑.境”这一开放性且跨学科的研究平台,将各专业的智慧进行共享与协同,共同面向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刻践行以人为本的城市品质和对境界的执着追求。
当“筑”交通综合枢纽下的城市之“境”这一探索性的主题在展开时,它不仅具有物理的特性,也具有社会和文化的属性,交织出建筑这一具有创造力的行动之于城市空间事件上的活力与多重维度,凝聚合作伙伴们共同面向未来的潜能与行动。
此次论坛是「如何筑·境」之筑境设计十五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场。论坛结束后,随即举行了“程泰宁院士青岛工作室”以及“筑境设计青岛分公司”在青岛的成立仪式,预示着青岛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筑境设计的强强联合,也开启了山东青岛建筑设计的新里程,将用更好的设计服务于青岛的市民,服务于青岛这座城市!
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
chengshifuxing2050
2050
有感
一直致力于探索城市更新创新模式,探索城市未来基因的城市复兴2050对于以高铁站为代表的交通综合枢纽与城市共生发展的关注与探索,正是我们探寻破解城市问题的智慧、路径、经验和创新模式的又一拓展。此次论坛并不止于当天的演讲和讨论,还包括之前和之后所开展的持续观察、对话与结合真实项目的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见证了筑境设计对高铁站设计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见证了各专业领域在这一议题的精深研究和创新开拓,将枢纽规划、交通规划、建筑、城市规划与设计等整合在一个大系统中,更伴随大数据、智慧交通、产业经济结构、枢纽运营等重要内容。我们渴望和更多人分享,也会不遗余力地推动先进的理念、经验能够在实际的城市项目中发挥作用,为了城市的明天,为了有积极意义的改变,为了每个生活在城市的人拥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城市设计]是由一批资深专家团队运营,可开展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旅游规划、公共艺术的投资咨询与综合发展。旨在以新型城镇化带动社会与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合作洽询 陶丽悯 Mino / 1501370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