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摄影:纪展鸿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19届学士
注:除已标注的照片外其它均摄于2019年8月18日
版权说明:原文网络首次发布于公众号“ 展鸿随记”。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8月18日,我又一次来到深井古村,这一次来主要是搜集一些田野材料,因上次5月底来时发现在深井公园内有一块关于村内武乡侯祠(今称诸葛亮纪念堂)的碑记,故有意再来转一圈,顺便加深对村落结构的掌握,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深井村。

以上为深井附近的卫星图像,深井实际上是位于珠江下游、河南岛东部的的一座岛屿,东北临长洲岛,西南靠小谷围(大学城),西北隔江与黄埔村、新洲村相对。深井岛与长洲岛中间水道原本较为宽阔,今水道北侧为黄埔造船厂所在,水道东南口建有水闸,故仅能通小舟。

深井岛与长洲岛间河涌,摄于桥上,东南望
先放一张深井村的街巷略图,随手画的,比较简略。深井村东北部紧靠着河涌的是安来市,今日深井码头就在安来市。安来市西南行经过村北的荷花池,就来到了深井村的“主体”街巷:正吉坊、岐西坊、丛桂西街、中约下街、中约上街、丛桂东街等,此处为深井村民居主要聚集之地,中约上、下街南部尽头有一座小山,名圣堂山,山南有一公园,再西南行即是南田坊。

好了,终于开始正文了。上一次是从新洲搭渡船到深井码头,这一次则是乘公交车到深井南田坊下,南田坊位于深井村圣堂山公园西南。

南田牌坊,似乎尚未完工…

南田坊的民居

南田坊德厚里的小门楼
南田大街西行可见一座“三聖宫”,今已荒废,据《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黄埔区卷》,旧祀车公、大圣、财神三位神明,于道光十年(1830年)迁建今址,该庙有《三聖宫遷建碑記》一方,因未能入内,以下摘录上述书中录文。

三圣宫今貌

三圣宫简介
《三聖宫遷建碑記》
向下滑动查看碑刻原文
由南田大街东行,来到圣堂山,这座小山上建有一座凌氏墓园,系1987年深井华侨、旅港同胞集资重建,上有凌氏始祖、明代二、三世祖墓。

墓道牌坊

三座重修的墓

镇墓的后土石碑
圣堂山下为中约上街南入口,此处有“光德”门楼一座,内有《重修門樓碑記》一方,中途跑去买了面粉,以下附本人所录碑文。

中约上街“光德”门楼

《重修門樓碑記》
《重修門樓碑記》
向下滑动查看碑刻原文
与中约上街大致平行的是中约下街,其南端亦有门楼一座,名“永安”,内有《助修門楼石街碑記》一方,该门楼系“乙亥年孟秋凌来先生捐资重修”,亦附碑文于下。在这里上粉时遇到住在附近的两位小朋友围观,和他们搭讪,得以借到一只凳子,才能将碑搞定,它嵌得太高了,完全不考虑我的身高…

“永安”门楼今貌

《助修門楼石街碑記》
《助修門楼石街碑記》
向下滑动查看碑刻原文
沿中约下街东北行,中途有柏轩凌公祠一座,该祠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因附近在施工没有到其正面,据《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黄埔区卷》,内有《燕昌堂新建碑記》一方,兹附该书录文于下。
《燕昌堂新建碑記》
向下滑动查看碑刻原文
沿中约下街继续东北行,经过充亭凌公祠,转入洄波巷、洄波门楼,来到景客凌公祠,该祠现作为村中“女红学堂”活动地点,该组织由村中一对母女发起,祠堂内有关于织绣的陈设,并介绍其活动。

景客凌公祠,摄于2019.05.31

景客凌公祠内部陈设

女红学堂、青草埔衣活动照片

青草埔衣活动的旧民居
继续沿中约下街东行,经过洞亭凌公祠(该祠两次出现在修路碑记中),来到凌氏宗祠,祠前空地放置有两堆石条,细看其中一堆中至少有两块不同旗杆石。

洞亭凌公祠,今为民居

凌氏宗祠,摄于2019.05.31

“光绪十一年乙酉科考取第一名拔贡生凌福添立”

“光绪己丑恩科中式第二十四名舉人凌鴻書立”

凌氏宗祠旁小屋一座,挂有“深井水管站”牌子
自凌氏宗祠起向北为丛桂西街,北行不远来到一座祠堂,肖兰凌公祠,该祠头门前还有一道照壁墙,沿街而立,故欲入祠堂需从偏门入,当日去没有开门,似乎每周六这里会有活动。肖兰凌公祠对面是一座“扶輪”门楼,该门楼以东巷道为丛桂东街。门楼的北侧又有一座由民居改建的深井微改造工作坊,为中大城市化研究院等单位在深井开展微改造的工作地点,当日也没有开门。

肖兰凌公祠照壁外墙上的砖雕,摄于2019.05.31

“扶輪”门楼,摄于2019.05.31,东望

深井微改造工作坊外景

可能是放假没有按此时间值班
沿丛桂西街继续北行,路过一座“大雅里”门楼,进去一看,竟有碑刻二方,第一方未见题目,第二方为《重修大雅里石路碑記》,均附于下。

丛桂西街“大雅里”门楼,摄于2019.05.31

未见题名之碑刻
未见题名之碑刻
向下滑动查看碑刻原文

《重修大雅里石路碑記》
《重修大雅里石路碑記》
向下滑动查看碑刻原文
从大雅里继续北行,来到丛桂西街、正吉坊、岐西坊、四通渠交界之处,路口有一家有记事多店,一座前山凌公祠,今作早茶店,前山凌公祠对面为伯成凌公祠(敬思堂),据《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黄埔区卷》,内有碑刻一方,名《敬思堂建祠碑记》,知该祠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与上文所述柏轩凌公祠建成年代(1862年)相近。

丛桂西街上的旧店铺

丛桂西街有记事多门口,前为丛桂西街,南望

有记事多,在这里和阿伯买了一瓶矿泉水

前山凌公祠,今作为早茶店

伯成凌公祠(敬思堂)门前,远处可见前山凌公祠镬耳山墙,沿敬思堂门前四通渠东行,可以去到念公凌公祠

伯成凌公祠(敬思堂)外墙砖雕,似曾为沙土覆盖
《敬思堂建祠碑記》
向下滑动查看碑刻原文
前山凌公祠旁,有一小门楼,名“沙巷”,穿过该门楼西行,为岐西坊,沿岐西坊西行,可见不少精致的民居,其中有民国广东警察厅厅长凌鸿年旧居“愚园”,今为其后人居住,不仅大门紧闭,侧门还有一条大狗怒目而视。西边还有一座“说言里”门楼,其侧旁小广场放有一方“鼎星书室”石额,再向西行可以去到黄埔军事主题园、竹岗外国人公墓等处。

“沙巷”门楼,通往岐西坊,摄于2019.05.31,西望

“沙巷”门楼背面,东望

岐西坊一巷1号民居

愚园今貌,大门紧闭,摄于2019.05.31

凌鸿年旧居“愚园”简介,摄于2019.05.31

说言里门楼,摄于2019.05.31

“鼎星書室”石额,上刻“光绪丁酉孟秋”(1897年),摄于2019.05.31

说言里前停放的一根石柱,上刻“光绪丁酉年四月吉日”(1897年),可能为旧祠堂/书塾拆除后的残件,年份与“鼎星书室”石额相同,可能存在联系
从岐西坊回到前山凌公祠,沿正吉坊北行,中途突然在路边墙上发现一方碑刻,原来是重修正吉门楼的碑记,录文附于下方。

《重修碑记》一方
《重修碑记》
向下滑动查看碑刻原文
正吉坊北行可至村中荷花池,池边有休闲公园和一座“古戏台”,以及深井工作坊的展示厅“飞扬阁”。“古戏台”不知何时才有戏可看,但台上已经被村民摆上神案,作拜神之用,看来村民们觉得这里很适合作拜神的场所。

荷花池和小凉亭,摄于2019.05.31

焕然一新的“古戏台”,摄于2019.05.31

“古戏台”上村民摆放的神案

深井工作坊“飞扬阁”

“飞扬阁”前放置的村中所赠龙标和木舟,摄于2019.05.31
穿过荷花池,便来到了安来市,安来市面积不大,只有一条直街、数条横巷,尚存有少数古旧店铺,凭以想象昔日繁华。安来直街北侧有旧洪圣宫一座,但是我走来走去没看到,处处都是新建的握手楼,最后拍到了一座疑似的老屋。据《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黄埔区卷》,洪圣宫内亦有碑刻一方,名《正吉萬竹二坊創建新廟》,录文据上述书附下。

安来市旧址简介

安来市遗存的老店铺

疑似洪圣宫建筑
《正吉萬竹二坊創建新廟》
从安来市南行,从正吉坊东边水塘边上走,经过念公凌公祠,来到丛桂东,沿丛桂东街涌口直街东行,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金鼎”门楼。深井村古称金鼎,至19世纪才改称深井,故有此门楼,据称该门楼上石额立于明代,但其上未见确切年代。

念公凌公祠

“金鼎”门楼今貌

“金鼎”石额特写

“金鼎”门楼简介

金鼎门楼旁,深井第七股经济社2019龙舟节捐资名单
从金鼎门楼旁的巷子南出,就来到了深井公园,该公园及其中的“诸葛亮纪念堂”为1991年捐资重建。深井公园为一座小花园,园内休闲的老人多在打麻将,园内有一座“诸葛亮纪念堂”,原为武乡侯祠,内奉祀诸葛武侯,为1991年重建,堂外公园内的草地上,躺有一块石碑,名《重建武鄉侯廟碑記》,碑记称该庙于嘉慶丁卯(1807年)重建,我在上粉时,一位阿伯过来观看,和他搭讪,得知该庙被毁之前原在现址东边,91年重建时迁来此处。

深井公园外景

“诸葛亮纪念堂”外景,摄于2019.05.31

“诸葛亮纪念堂”外墙上贴的龙船招景邀请函

躺在树底地上,断为三块,底下有缺损的碑记

《重建武鄉侯廟碑記》
《重建武鄉侯廟碑記》
向下滑动查看碑刻原文

树底下摆放的观音、关公等瓷像

刚上完粉拍完照,一阵大雨袭来,马上毁于一旦,幸好及时弄完
结束了田野材料的搜集后,出村去坐公交车,路过深井文塔,特将上回拍的一张照片附上。来到金洲南路上的公交站,没想到远远望去,另一座文塔屹立在村东南的小山岗上,但中间荒地正在施工,无法去到那座文塔近处,只好远远拍下。深井岛上能保存两座文塔,实在是难得。

深井文塔侧面,摄于2019.05.31

深井村东南小山坡上的另一座文塔,似乎仅有两层
深井村与隔江相望著名的黄埔村相比,自然是黯然失色,同时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游客亦较为稀少,我此次周日前去村中的游客仍然很少。不过这也是深井村的优势所在,静谧的街巷、缓慢的步伐,不似黄埔村近于喧嚣,也别有一番味道,可以在此慢慢品味,下次有机会还当再访。
初审:李郇
审核:刘晔
终审:邓孺孺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学生作品】何以共处——基于社会排斥视角的商品房配建保障房现状研究
【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区外来人口入户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0~2015年东莞积分入户全样本数据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田野随录】门楼、祠堂、旧庙记录的深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