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匠城【规划新知】栏目,旨在为大家发掘整理行业新知识,带大家一起增加知识储备,每日汇总,共同学习。欢迎大家加入国匠规划学社讨论,文末可查看规划学社服务内容与加入方式。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珠三角,都市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图
资料来源: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专题研究
珠三角各市空间结构拼合图
资料来源:珠三角各市已编、在编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若干生态命题与我国生态规划实践演进特征
关键词:生态规划,新型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若干生态命题包括: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生态环境压力,生态文明,生态修复,生态环境质量;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成本;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网络,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空间,生态用地,生态休闲公园;生态保育区,生态敏感区,生态缓冲地带,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廊道,文化生态,生态文化,(耕地)生态管护,生态效益,生态脆弱,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修复。
实践演进特征
1、从“单一形式”到“多元载体”
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实践脱胎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980 年代至今,“城市绿地系统”一直是相关研究文献的高频词,对于合理配置城市生态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出现了更多的城市生态规划类型,如城镇群、生态控制线、生态带、生态网络、生态功能区、非建设用地、新城及新区、街区、社区、大学城、商务区、工业园区、空港城等生态规划;或针对某一种景观类型,如城市森林、水域、湿地、流域、绿化隔离带等所做的生态规划。
2、从“宏观愿景”到“全域视角”
最初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大多聚焦于区域和总体规划层面,存在“高高在上”、落地性不够、过于空泛而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如很多城市将“可持续”作为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但缺乏可操作的指标和绩效体系,无法指导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
近期生态规划研究和实践开始将生态理念与控规运行体系相结合,从指标体系的角度对生态理念进行量化和细化;也有研究和实践分别从生态社区、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建筑等不同层面出发,从更为具体的微观视角探讨生态规划的实现方式。城市生态规划的全域视角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从“刚性控制”到“弹性管治”
早期的城市生态规划实践强调规划管理的刚性控制,“寸土不让”地守住“红线”,管理手段强硬,有时会造成极为激烈的矛盾冲突。例如,深圳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实施初期实行“铁腕手段”,两年间采取了2000 余次清拆行动,但结果是违法建筑屡禁不止,造成对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排斥和对抗。
到了2010年代,屡禁不止的违章建筑和层出不穷的管理问题迫使研究者和管理者对“一刀切”的生态刚性管理模式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之路,将社区经济效益、基层民众诉求和生态补偿机制等弹性思维与弹性管制纳入考虑,尊重社区发展权,建设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制定社区发展计划,重点解决民生问题。从刚性控制到弹性管治,表征了我国对城市生态规划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全面转型优化的过程。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现代中国城市生态规划演进及展望
█ 泰晤士河南岸的硬币街社区城市更新项目
在有限治理中,社区发挥起“补位者”作用。
硬币街的实践是,已演化为社会企业的“硬币街社区建设者(CSCB)”以百万英镑接手整个地块,通过只租不售的方式开发了4个住宅片区,住房优先配给低收入社会工作者,并由其开发的两个商业空间资助。它通过自主更新,解决了社区发展和居民需求的矛盾。
在城市新一轮发展中,社区能扮演何种角色?阎力婷认为,由社区主导的项目,不仅能清晰了解本地居民的需求并及时响应、创造工作岗位以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唤醒居民集体意识,并成为重构市民身份认同的“粘合剂”。
千头万绪的社区生活,也使得凝聚共识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钟晓华指出,20世纪70年代,有关城市文物保护和绿化的运动先后在社区层面开展。这些运动不仅整合了社区资源,同时,社区参与也缓解了新纽约市民的认同危机。
如今,中国城镇化步入下半场,“社区”也将真正登场。
四川省人大代表江然曾多次呼吁增强“社区”的存在感,在她看来,随着越来越多人聚集到城市,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的多元化,最后都将通过基层民主自治来实现。
眼下,一个个“社区规划师”已悄然走入成都人的日常生活。
譬如在和美社区,社区规划师发挥了意见“桥梁”的作用——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块专门用于议事的白板,上面贴满了写着各种意见的便利贴,规划师会定期组织社区对每个事项进行讨论和投票,甚至会对某一项难以决策的事件进行多次商议。根据讨论最终方案,规划师会酌情组织居民,共同对相关事项进行调整。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超大城市的自白:拿什么安放2000万人?
欢迎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和2000+名规划师一起
共同学习,每日进步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国匠规划学社
国匠规划学社往期专题如下
城市更新 | 乡村振兴 | 田园综合体
城市双修 | 社区规划 | 创意产业园区
TOD导向下的城市设计 | 绿道规划
街道空间品质 | 国土空间规划
海绵城市 | 古城更新 | 色彩规划
生态规划 | 总体城市设计 | 公园城市
历史城区城市更新 | 规划实施评估 | 高铁与城市发展
三区三线划定 | 生态规划理论 | 双评价
公共服务设施 | 滨水空间设计 | 城市设计新理念
生活圈规划 | 创新型园区 | 村庄规划
国匠规划学社是国匠城基于知识星球平台创建的规划行业知识社群,包含每日分享、果小匠微信智能助手、城市设计案例地图、国匠规划学社专属社群四项服务,满足每一位学社会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业热点知识、方案借鉴、资讯查询、案例查找等需求。经过积累和迭代升级,目前国匠规划学社发布了1500+篇知识内容,已有2000+名规划小伙伴加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规划新知(11.29):带你每日了解规划新知识 | 国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