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北京在行动 | 大运河北京段保护传承利用提上日程!

北京在行动 | 大运河北京段保护传承利用提上日程!

12月5日,北京正式发布《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从遗产保护到环境整治、从水系治理到文化挖掘、从旅游提升到跨区域合作工程,大运河北京段保护传承利用提上日程!


北京在行动 | 大运河北京段保护传承利用提上日程!

早在2017年,北京市26个部门、7个区组成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共同推进实施重点任务。《规划》从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进行了安排,涉及文物、生态、旅游、景观、协同等多个方面。展望2050年,大运河文化带将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全国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示范工程。


以《规划》为依据,北京市还同时出台了五年行动计划,对《规划》任务进行了细化、量化、具体化和项目化。


文物:腾退什刹海周边文物建筑


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星星点点散落两岸的文物和遗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保护的重中之重。


据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古河道方面,将加强对玉河、玉带河、明清通惠河、北运河故道等历史水系以及土坝、里二泗等码头的勘探发掘,恢复部分历史水系的重要点段,创造条件展示古河道风貌和古码头遗迹。在遗址方面,将完成澄清下闸的遗址保护工作,建设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整体保护利用高梁桥等水利工程遗产、颐和园等古典园林和“三庙一塔”等古建筑。


此前,部分文物曾被占作他用,今后也将分批腾退,展现古都风韵。北京市将推进什刹海周边文物建筑群的腾退修缮,以及白浮泉、万寿寺、延庆寺等重点文物周边的疏解搬迁及环境整治,恢复其完整性和原有历史景观格局,增加运河文化展示空间。


为了让更多市民领略运河文化的魅力,北京市将打造七大运河文化展示区,分别位于白浮泉、颐和园、万寿寺、什刹海-玉河、通惠河沿线、通州古城、城市副中心。在该地区,通过整体保护恢复遗址遗迹,促进被占用、闲置的遗产向公众开放。


生态:贯通北运河等6条绿道


大运河不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将给北京市民带来生态福祉。


河堤之外,绿廊在不断延伸,滨河林荫里多了遛弯儿、跑步的万千市民。得益于这个《规划》,北京市将重点推进京密引水渠、南长河、玉河、通惠河、潮白河、北运河绿道建设升级,增强绿道的平行连续性、垂直可及性,形成贯通、便捷的大运河绿道系统。


遍布城市的水网变得愈加清澈。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大运河北京段水系已实施了上下游、干支流的协同治理,对白浮泉、长河、什刹海、玉河、通惠河、潮白河、北运河等开展了环境整治。今后,北京市还将全面提升大运河水系水质,实现沿线污水全处理。


五个大尺度的生态景观区,将渐次出现在大运河周边。“生态景观区是运河水系、城市森林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大型绿色开放空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景观区主要位于白浮瓮山河、南长河公园、大通公园-庆丰公园、潮白河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


旅游:打造京东首个5A级景区


“目前,全市共有7个5A级景区,全部分布在中轴线及北京西部。”市文旅局副局长王粤介绍,大运河将创建京城东部的首个5A级景区。届时,将有助于均衡全市重大旅游资源的布局,分流城市核心区旅游压力。


在创建通州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时,将整合“三庙一塔”、西海子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文旅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拓展体验性、互动性的特色文化内容,打造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景区。


游船通航,不但可让游客饱览美景,也能串起沿岸的文化“珍珠”,充分展示大运河的文化生态价值。


今年10月,北运河城市副中心段游船通航,推出了三条游船旅游线路和一条夜游线路。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开展河道整治、景观改造、船闸码头建设和桥梁过河设施改建等,实现北运河全线游船通航和潮白河、通惠河部分河段通航。


此外,北京市还将依托大运河,与沿线省市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千龙网、发展北京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点儿北京 | 明日“大雪”,你还记得老北京的冬天是怎样的吗?

京城周末 | 抓住年末的尾巴,去看一看京风墨韵

文遗小百科 | 北京中轴线——历史与文明的千年回响


 

您与京城,一之隔!

北京在行动 | 大运河北京段保护传承利用提上日程!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北京在行动 | 大运河北京段保护传承利用提上日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北京在行动 | 大运河北京段保护传承利用提上日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