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看江苏省如何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编者按

12月10日,《中国自然资源报》头版以“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看江苏省如何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为题,聚焦报道了省厅通过省委省政府领导挂钩、建立工作专班制度、开通用地审查“绿色通道”等创新举措,进一步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保障服务工作。

以下为报道原文。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看江苏省如何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2019年,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热情,就像冬日里的暖阳。因为,在江苏看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一招。

过去这一年,从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核销制、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到厅领导挂钩联系推进、全程保障服务监管等一系列办法,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在全力做好220个省重大项目用地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想项目之所想,急项目之所急,完成了宁淮铁路、溧宁高速公路、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建设等一系列存在特殊困难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保障服务工作,呈上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看江苏省如何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省委省政府领导挂钩推进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表示,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

2019年,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亲自挂钩全力推进,对确保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振发展信心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意义,也为各地各部门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树立了榜样。目前,2018年和2019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0个省领导挂钩联系推进的重大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已全部落实到位。
为了更好地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江苏成立了重大项目挂钩联系领导小组,并在用地保障工作中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深入重大项目现场,引导党员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聚焦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合力攻克难题、化解矛盾。
今年以来,该厅和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在徐州东枢纽交通工程建设现场开展了“聚力擎旗·同心筑梦”党支部共建活动,通过“部门联动、党建联建、业务联办、品牌联创”的方式,促进自然资源部门保障职能和交通运输部门建设职能有机融合,为该项重点工程建设注入强大动能,圆满完成了省政府制定的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实现了开工目标。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看江苏省如何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江苏厅建立工作专班制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重要项目用地的保障,同样如此。

为切实落实用地保障责任,江苏厅建立了厅负责人挂钩联系制度及工作专班制度,对每位省领导挂钩联系推进的重大项目,均明确一位厅负责人挂钩,牵头协调解决重大项目用地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围绕每个重大项目,成立由省厅对口处室负责人、地方自然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联络人组成的工作专班,负责对项目用地进行全流程帮办。
南通市中天精品钢建设重大项目,位于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是江苏省“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为保障该项目用地,该项目的工作专班积极组织各级部门、各业务处室研究制定了陆域、海域等多个选址方案,多管齐下,最终助推该项目顺利落地。
在建立工作专班的同时,江苏厅还积极拓展项目协调沟通工作对接机制:一是厅分管负责人采取“单个重点项目”“专类共性问题”和“项目集中地区”3种形式,组织召开多场重大项目保障协调会,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就存在用地问题逐一进行梳理研究;二是加强与省重大项目办公室的沟通协作,在省重大项目办公室年初拟定和年中调整重大项目清单前,对计划纳入清单的项目提前进行用地审查,对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刚性控制要素的项目,提前联系项目所在地调整优化选址,确保项目在年内顺利落地,由此大幅减少了因用地问题造成无法实施的项目数量;三是与省交通厅、省铁路办、省水利厅等召开多场重大项目对接交流会,就具体项目一一进行对接。
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建设项目,是阿里巴巴集团除杭州外在全国设立的首个总部项目,也是省领导挂钩联系的重大项目。为保障该项目建设用地,江苏省、市、区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按照沟通协调对接机制,在规划设计、用地计划、占补平衡、项目供地等方面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工。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看江苏省如何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以高执行力促用地应保尽保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执行力是政府行政的生命力,也是把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江苏厅特别强调,在土地利用规划修改中要切实提高审查效率。今年以来,南京市浦口区等21个地区的规划修改方案通过了技术审查并获批;苏州等5个城市的规划中心城区规模边界调整方案审查工作顺利完成并报自然资源部。泗阳县等6个地区获规划流量指标6.2万亩,为地区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用地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执行效率,江苏厅将土地利用计划一次性下达的方式改为精准分批下达,即在国家计划下达前,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分两批预下达各市县4.78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比去年预下达计划增加了1.81万亩,用以优先保障各地重大项目顺利开工。
今年上半年,江苏厅按规定下达了51个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共9416亩用地计划,规模较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75%,并建立省重大项目省级计划核销制,对上报省厅的省重大项目做到了应保尽保、随到随办。此外,江苏厅今年以来累计流转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1652亩,筹集资金102.1亿元,在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南京等地区重大产业项目计划与空间不足的难题。
重大项目用地需要保障,而事关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也要牢牢守住。为此,江苏省在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上不敢有一丝懈怠,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切实抓好占补平衡,确保耕地得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
今年以来,江苏省建设项目共补充耕地5.96万亩。其中,通过省级补充耕地平台交易、指导各地自行协商等方式,跨市域易地调剂补充耕地指标4879.7亩,保障了重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同时,规范做好重大项目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补划省级论证工作,围绕南沿江城际铁路、宁淮城际铁路等24个重大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及时组织开展了省级论证,实现了“保发展”和“保资源”的双赢。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看江苏省如何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开通用地审查“绿色通道”

为进一步优化用地保障服务,江苏厅今年开通了重大项目用地审查“绿色通道”。

——落实“不见面审批”要求,启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系统,实行建设用地报批电子报件远程申报、网上审查、用地批文网络远程电子章打印,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查;
——优化再造审批流程,以“一张图”工程为平台,建立起“收接件—窗口形式审查—综合审查—发文”的建设用地审批新流程,将规划、地籍部门审查内容全部纳入窗口实行综合并联审批,审批时间压缩至11个工作日;
——针对重大项目,采取优先受理、重点保障、优化程序、责任到人、限时办结等措施,加快审查报批。
“绿色通道”运行下来,效果立竿见影:在自然资源部的关心和指导下,宁淮铁路项目用地预审和先行用地报批时长创造了“江苏速度”;在溧宁高速公路(江苏段)的预审、报批工作中,江苏厅与省交建局、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联合会商,仅用10天就完成了项目重新预审材料上报,并在72小时内完成预审批文取得、用地补正材料上报等工作,创下了多项纪录。
此外,为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江苏厅今年还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一是经省政府同意,出台了规划建设用地空间规模指标流转使用规定,促进流转的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落地,优先保障重大产业用地需求;二是会同省交通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重大交通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工作的通知》,多措并举破解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占补平衡难题;三是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出台《助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全省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点状用地项目进行规范,明确用地报批、供地方式,以及后续开发建设要求,切实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提供保障;四是印发《关于做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组织实施工作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采取利企便民措施保障重大产业项目供地。(王旭雁 赵丹)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南京规划资源):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看江苏省如何做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