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细数赣东11县区老城老街,黎川无疑是最具特色的、最完整的。黎川明清老街,是江西省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街之一,现存的老街连绵毗邻600余家骑楼式店铺,有100余幢保存完好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明清古建筑,其中还串联着丰桥和横港桥两座极具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廊桥。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还有更幸运的是,黎川老街上保存着中国近现代文学巨匠张恨水的故居。这栋始建于清朝中晚期,,小二层的阁楼,可以一览黎滩河双廊桥风光,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民居。恰恰是张恨水少年文学萌芽之地,已经成为为海内外游客必定观赏的一处风景名胜。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张恨水(18951967),安徽安庆潜山县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自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张恨水的父亲是清末地方税务官员,由于父亲的工作调动,张恨水与其家人在黎川生活了一年的时间。张恨水在黎川生活时间虽然不长,但黎川是张恨水成长中的重要一站,也是文学生涯中的关键起点。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张恨水旧居: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张恨水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奇才。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毛泽东曾三次会见张恨水: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单独接见张恨水,肯定他创作的进步倾向;1955年,张恨水参加全国政协团拜会期间,毛泽东第二次会见张恨水,并询问他的创作情况;1956年,张恨水列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毛泽东第三次接见张恨水。图为毛泽东1956年在中南海怀仁堂与张恨水亲切握手交谈。(左一:茅盾;右一:张恨水)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 作家茅盾如此评价张恨水。而作家老舍则说: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上世纪初,张恨水在黎川度过了难忘的一年。 1905年初春,10岁的张恨水随清末官吏的父亲,沿赣江上游的抚河、盱江水道,乘乌篷船,一路风尘来到黎川。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几天行程,一线水路,乌篷船上张恨水一家,尽情欣赏两岸的春光美景。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张恨水闲来没事,偶然发现了船篷底下,一本绣像小说《薛仁贵征东》,他一看就上了瘾入了迷,这就是先生第一次接触的文学作品。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紧邻南津码头,就是张恨水故居。故居门前有两条青石板路经过,左边的小巷通向老街,小巷引人登上廊桥石阶,踱步其中,定会想起“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句,这幢典型赣派风格的小木楼,历来为官署办公之地。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步入大门,你会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大厅地面一律的麻石板铺就,右侧有一方天井,供阳光和雨水进入。大厅左侧有三间贯通的平房,窗下就是码头渡口,躺在床头就可以听到黎滩河上的捣衣声。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透过木窗,映入眼帘是新丰桥和横港桥古老的身姿。两条河水在这里合流,黎滩河从这里出发,形成千年一梦的黄金水道。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大厅右侧的门后,有踏步楼梯,二楼是一处敞亮的大厅,两边各有两间耳房。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左边为张恨水父母的卧室,右边为张恨水居住。中间厅堂就是张恨水上课的地方,当年恨水就在这里接受了,私塾老师端木先生的古文启蒙教育。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他是这样描写在阁楼的学习生活:“……于是我就把书锁在箱子里,等着无人的时候再等拿出来看,尤其是夜里看最好,大家睡了,我就把帐子放下,把小板凳放在枕头边,在小凳子上点上蜡烛,将枕头一移,把书摊开,大看特看。后来我父亲知道了,每晚都要查上一查,他说12点以后该睡觉了,在床上点蜡烛太危险……”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端木先生爱看小说,他常带一本《三国演义》来,张恨水一有机会就拿起来看,在先生的影响下,他很快就成了小说迷。他把零用钱积攒下来,够个几元几角,就跑到书铺子里去买小说。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父亲对他的管教很严,只准他看《儒林外史》、《三国演义》之类,别的书往往要被扣留,有时还被痛骂一顿。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正是在黎川,他增长了不少的文学知识,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年,他了解了文言的虚字眼,还莫名其妙的爱上《千家诗》。他请求端木先生教他读诗,先生答应了。就这样,张恨水又和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张恨水离开黎川多年后,黎川的山水仍然让先生魂牵梦绕。192933日,张恨水在《上海画报》发表《旧岁怀旧》一文,他用优美的语言抒发了,对黎川的思念之情:予前岁为天津某报,作一万里山水雾烟记,中有杉关一节,今日言及旧事,犹如忆也。其文曰:芥子园书谱第四卷,所绘山楼水阁,巨桥水磨,于瓯闽间随处可得之。长桥大抵跨河而通山,桥正中建屋,敞轩而观四面。桥下临闸,以围大数丈之木轮,置闸口中。水自上流头来,激轮辗转如飞,浪花作旋风舞,至为可观。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儿时,随先严客新城县。县为闽赣交界处,距杉关约六十里。是处万山丛杂,林齐深密,驿路一线,曲折于山水间。将及关,两峰夹峡下通马道,仅可并骑,出关俯瞰,势如建瓴。古人南征,以此为天险,信矣。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二十年来,百事都如一梦,唯山色泉声,偶然闭目,犹在几榻间。瓯闽春早,尔时灯节方届,隔河古道,柳条已作盈盈之态。乡人沿山道为圃,满种荞麦油菜,柳下淡黄微紫,可指而辨之也。涉笔至此,有“莫向春风唱鹧鸪”之感矣。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当时张恨水离开黎川20多年,百事如梦,唯黎川的山色泉声,犹在眼前耳边,难以忘怀。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2011年、2013年,张恨水的女儿与孙子,沿着先人的足迹,来到了黎川,参观了先辈的故居,女儿张明明题写下溪水潺潺,书声琅琅赠言,在儿女们看来,张恨水的文学巨舰,就是从故居门前的小溪小河驶向了大江大海。(文内图片及文字部分来自黎川张恨水故居纪念馆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长按二维码,关注抚州乡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抚州古村那些事儿):黎川老街:莫向春风唱鹧鸪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