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背景
林芝市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素有“藏地小江南”的美称。旅游资源具有全域分布的空间特征,类型以自然风光为主、人文资源为辅。近年来,林芝市旅游发展迅速,2018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714万,旅游收入达5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近40%。本次控规包括老城区、新城区、觉木片区和火车片区4个片区(中心城区共6个片区)。
二、四片区发展现状与特征
通过对四个片区的现状整理与识别,具有3大特征:
1、建成度高,增量空间有限
老城区和新城区整体格局已经形成,主要功能为城市综合生活服务,是中心城区的主体部分,增量空间有限;觉木片区和火车站片区专业功能起步,是中心城区最后两片增量空间。
2、服务功能过境性空间特点
城市格局已经拓展为多组团,但是服务上仍为单中心结构,各片区托于老城区的各项设施。空间特征为单中心+沿街底商布局为主,旅游服务设施依托于城市服务设施,缺少专业设施。功能类型体现一定的过境性:住宿业(41%)为主,大量设施依托于滨河路、G318。
3、城市风貌特色不足
林芝早年因援建起步,汉化程度较高。经过改造,沿主要道路形成连续的工布藏式风貌,但相对于其他西藏城市城市风貌仍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机遇与挑战
全域旅游背景下中心城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同时也迎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1、机遇
国家地方政策层面: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谈提出“建设好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指示;林芝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也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行政等级层面:2015年6月,林芝地区成为西藏第四个地级市,中心城区对资源的集聚、基础建设以及招商引资等方面将有更强的统筹协调能力。
交通层面:米林机场升级扩建拉近林芝和各大城市的距离。而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将“拉萨-林芝”的时间距离缩短至5.5小时和2小时。交通便捷性不断提升,从根本上改变了林芝的区位条件。
2、挑战
激增的游客数量并没有带来应有的旅游收入,且中心城区的消费额相对较低,旅游模式急需转变,“旅游目的地”功能亟待提升。
四、发展策略
立足“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完成“旅游过境地—旅游目的地—观光旅游+创意旅游并重”的发展路径为目的,我们提出4个空间发展策略:
1、弹性留白,为大事件留有可能
觉木片区和火车站的专业服务职能短期内无法快速入驻,且地方发展意图多次调整,两片区规划暂停编制。现有发展意图集中一侧落位,为如国际会议等大事件预留规整性空间。
2、提升服务能力,协调城市功能
重点补充新城区中心,形成“双城双中心、多片区多节点”的空间格局,提升整体服务便利性。此外,在核心功能发展轴的基础上,重点补充人文以及生态旅游服务功能,培育文化旅游服务带、生态休闲服务带以及现代旅游服务带。
3、培育精品空间,提升城市活力
重点培育老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和新城区中心两个战略精品空间。老城区结合原服务中心、工布老街以及毛纺厂创意产业园区,功能错位发展,打造城市会客厅。新城区中心通过五个功能片区系统性提升新城区旅游服务和城市服务能力。
4、城市风貌强化,增强城市竞争力
明确以工布藏式为主,局部重点地段为传统藏式风貌为辅的建筑风貌控制格局,并对不同建筑风貌分区提出具体管控要求。
片区规划条件示意图
老城区和新城区规划结构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蓝绿系统与公共服务旅游服务空间关系图
建筑风貌控制图
老城区综合服务中心城市设计图(左);新城区中心城市设计图(右)
注:本文出自《城市规划通讯》2019年第10期“中规院专栏”.责任编辑 马赤宇.
《林芝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

点击图片 阅读全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增存量并重阶段旅游城市中心城区特色发展策略——以《林芝市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