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动态】韩国清溪川复兴实践及其空间规划启示|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陈晨)

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专栏,向大家介绍韩国清溪川复兴实践的案例。


(专栏编辑:陈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韩国清溪川复兴实践及其空间规划启示

 

1. 案例背景

 

清溪川位于首尔市中心区钟路区,周边商业密集,交通便捷,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清溪川自西向东流向汉江,流域面积59.83km2,是首尔市水系的组成部分。清溪川的改变与首尔市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600多年前,由于市区内的积水问题,朝鲜王朝下令挖掘一条作为排水的城市的内河,由此最初的清溪川由此形成,后来清溪川及其两岸逐渐成为传统节日等市民生活和生计的重要场所。到了朝鲜王朝时代晚期,越来越多的农民拥入首尔,清溪川逐渐成了穷人聚集的棚户区,日益严峻的环境致使河岸疾病肆虐,清溪川变成了韩国垃圾和平民窟的象征。1937年,韩国政府为了整治清溪川糟糕的环境,清溪川在历史上第一次被覆盖,直到1978年清溪川最终被埋入地下,而同时,首尔市中心区交通问题的出现,政府在清溪川上又修建了高架桥,但由此又带来了城市尾气、汽车噪音、阻隔了城市中心区内部的联系等一系列问题。2003年,首尔市政府为了提升首尔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品质与城市吸引力,拆除了被覆盖的清溪川上的高架桥和道路,并进行了综合整治,让清溪川重新出现在了首尔市民的生活中。清溪川的修复成功地促进首尔市的城市再生,使首尔市摆脱了以开发为主、车辆为中心的城市形象,蜕变为以人为本、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新形象,顺应了21世纪城市发展新趋势。

 

2. 实践过程

 

清溪川的复兴工程目的在于提高首尔的城市形象,改变首尔市中心的区的环境,该项工程由2003年7月开始,历时2年3个月,由2005年10月竣工。除了首尔政府管理层面,清溪川还推行了以清溪川修复支援团为代表的临时性研究机构,联合政府、产、学、研四个不同力量,为清溪川的修复事业提供基础资料和基本构想。项目改造通过对清溪川路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修复,拆除了原本覆盖的土地和上面的建筑物以及高架桥,并从水源供给、下水道维护、两岸的道路交通以及景观方面的考量构建了新的基础设施。

 

3. 问题分析

 

清溪川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污染。覆盖前的污染,在对清溪川进行覆盖前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清溪川两岸的居民增加,生活生产垃圾的随意排放丢弃使得清溪川的污染越发严重,成为了城市的“下水道”,此外原本作为城市排解内涝的清溪川到达枯水期时,原本污染严重的河流由于河流的缺水显得更加恶劣;覆盖后的污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对清溪川实施了覆盖工程,使得清溪川成为城市地下污水通道,后来为了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又在上面修盖了高架桥。而这一举动后不久,高架桥车辆的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尾气,噪音等问题。大量的城市交通也使得这一区域显得极其混乱。进入21世纪后,这一问题变得尤其严重,2/3的车辆为穿越交通,排放了大量污染气体。

 

二是历史和文化的衰退。清溪川这条来自朝鲜时代流淌下来的都心之河,对首尔市和市民有着独特的意义。从汇合了城市周边山上的多条溪流,作为疏通城市内涝的功能性河流起,清溪川已经成为了首尔市民的生活场所、精神文化中心,人们在此举办重要的传统节日,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文化市场,连接河两岸的广通桥,水标桥等重要的城市空间也成为了首尔市民的历史记忆。然而,到了19世纪末期,日本开始对朝鲜半岛进行侵略,大量的农民卖掉土地来到首尔,随之带来的清溪川两岸的居民增加,环境恶化。进入20世纪,韩国政府为了解决清溪川的环境污染问题,几次对清溪川覆盖,记录首尔市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场景已逐渐被首尔市民所遗忘,唤起被遗忘的历史记忆成为了新时代的使命。

 

4. 经验借鉴

 

清溪川实践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实施彻底的截污工程。原本作为排涝的清溪川变成了城市的“臭水沟”,由此首尔市政府重新建立了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用来处理汇入清溪川的各类污水,并保证污水和生活废水通过一个管道排出的合流式系统,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合流式处理模式中,管网需要接纳雨水,为有效应对暴雨等突发事件,清溪川流域的两岸设置了阻断集中式管道和CSO管道,可以有效减少溢流和倒灌,减少河流水质污染。同时,管网内部还建设了污水箱,增强了对污水的收集能力。清溪川截污之后,考虑到旱季清溪川的缺水问题,首尔政府共采用了三种方式向枯水期的清溪川提供干净的水源,一是就近取材,通过抽取处理过的汉江水来作为补给水源,这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二是使用由专业的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地下水和雨水;三是进行中水利用,将污水引到下游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水质超过亲水用水标准,可以作为生态补水,减少调水的费用。对清溪川实施的彻底截污是工程成果关键,完善的截污工程保证了清溪河干净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人流活动,高端产业的入驻。促进了整个地区的活力,使得清溪川得以重生。

 

其次是推动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建设。对清溪川进行复原的同时,拆除高架桥,必定会对原本的交通体系造成大规模的改变。一个对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的建设便提上议题。为了推动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建设,首尔政府的策略是大力鼓励公共交通,通过增加中心城区的公交线路、优化路线、定制专线,并建立公交信息管理控制中心,同时,通过对公共交通的大规模宣传,让市民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在实施这些交通措施的同时设置了大量的问询设施及在现场配备了问询人员以强化交通指引,最后政府以清溪川修复为契机,鼓励原本习惯开小汽车出行的首尔市民乘公交出行,这些做法都大大提高了公交系统的使用效率。据相关机构统计,自2004年7月对清溪川片区进行改编公共交通体系后,与之前相比,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首尔市民增加了11%。在整个首尔,利用地铁的人数与之前相比也增加了6.0%,在市中心现象更为显著,增加了13.7%。环境友好的交通体系的建设大力减少了原本存在的噪音尾气等问题的同时,同时缓解了首尔市不堪的交通状况。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公共交通系统的增强,使得市民乘坐公交交通也同样能享受到便利的城市生活。

 

再次是注重与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综合整治工程结合清溪川所处的区域条件进行区域功能定位,并进行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考量。并将城市住宅、交通、游憩场所、基础设施等元素与河流的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考虑,为首尔市民提供给宜居的人居环境;同时,在保证高质量的工程建设的同时,推动沿河两岸土地的经济价值,提升空间品质,进行高质量的招商引资,带动沿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吸引游客,从而塑造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城市空间形象,促进清溪川片区的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良好结合的城区建设。

 

最后是强大的公众参与力度。清溪川的复兴计划不同于一般的河流政治工程,它牵动的是首尔中心区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关乎首尔市的城市形象,甚至城市地位。然而这巨大的工程往往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进行的积极参与,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修复之前,清溪川周边有6万家店铺和20万名商人,每天交通量达17万台。清溪川的整治牵动着整个首尔人的心。强大的公众参与贯彻到整治工程的整个阶段,在项目施工之前,首尔政府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当时的首尔市长李明博,他广泛的与参与公众会面,整个工程累计高达4 000多次,并最终尊重纳税人的权利,采取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开挖重建清溪川。为了把整治工程做好,首尔市政府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对首尔市民宣讲清溪川综合整治的意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步报道在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解决方案,并专门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为市民进行政策说明,并收集和反馈市民的意见、召开听证会并提供对应的咨询服务;在征集文化墙的绘制图案时,广泛吸引市民参与。这些做法不仅能够使市民更加了解工程,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并支持工程的建设。政府的科学决策,公众的广泛参与,都是清溪川整治工作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供稿:张卓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术动态】韩国清溪川复兴实践及其空间规划启示|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陈晨)本文为《城市规划学刊》原创文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联系upforum@vip.126.com【学术动态】韩国清溪川复兴实践及其空间规划启示|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陈晨)

【学术动态】韩国清溪川复兴实践及其空间规划启示|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陈晨)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8年电子阅读版

【学术动态】韩国清溪川复兴实践及其空间规划启示|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陈晨)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官方网站:http://www.upforum.org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学术动态】韩国清溪川复兴实践及其空间规划启示|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陈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