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MTA在读,无畏文创与社区设计工作室发起人
张帆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照片来源:
郑荃月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温丽夏 摄影爱好者,无畏文创与社区设计工作室志愿者
指导老师:
李郇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版权说明:本文转自无畏foreveryoung ,感谢作者及无畏foreveryoung 授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共 同 缔 造
如果把社区比作一个“家”,那么,公共空间就是“客厅”。如何营造人性化的社区公共空间,让社区更宜居、让人民更幸福?在城市微更新的背景下,先锋社区以“旧小学”及“工会”空间的改造作为试点项目,以此对居民进行意见征询,主要方向为公共空间的休闲功能需求。力图以优质的“空间改造”为番禺区营造一个具有认同感、幸福感和归属感的慢生活公共空间。打造番禺区乃至广州市“最漂亮、最好玩、人气最旺的社区休闲功能空间。”
从社区生活时间图绘制起
在征询会最初,以邻里间自我介绍的暖场后,街坊们通过时间轴线讲述“自己及家人的一日先锋故事”,来进一步厘清在社区生活中的需求。
方案讲解
随后,岭南建筑中心余灏深向街坊们讲解具体的规划和建筑方案。居民听得认真,询问得细致,俨然已慢慢适应了专业的规划图纸。
意见表达与汇总
在居民热情且充分地表达后,工作坊协助居民将意见记录、分类。同时,规划师团队现场详细记录居民反馈意见,并向居民表示会根据各方意见进行方案的修正与完善。最后,将居民关于公共空间功能的意见汇总,并让居民以投票的形式选择心目中认为最需要的设施与场所。
工作坊不止于一次征询
以自然教育活动形式进入开放场域
为了让更多元的声音被抒发、被倾听,以及让“共同缔造”流淌入社区单元中更多的细胞里,我们将“意见征询会”拓展到旧先锋小学的篮球场上。在户外空间的开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吸引路过的人驻足、停留以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前的传播、告知更多的适龄亲子家庭以参与“叶脉化石”的实验与制作的亲子自然课堂的形式,将规划方案的讲解与意见的征集“潜伏”在自然课堂的过程中。前后参与活动的亲子有20余组,各位都认真的在意见征集簿上写下了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一位孩子家长“波斯”表示,“感谢有这样的对社区的了解和反馈的机会,对亲子能共同开启对社区生活、对公共事务的关注是非常有意义的。”
工作坊不止于一场活动
规划设计
从踏勘、观察、访谈开启
共同缔造工作坊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实践过程。每一次走访、每一次调研,人们通过活动交织与碰撞的同时,凝聚社区发展愿景的多方共识也逐渐达成。
公共空间的活动是人们互相交流的一种形式,丰富的日常活动则是公共空间保持活力的根本。公共空间包含了地方感和社会性功能,共同缔造需要促进地区的人们能够拥有并且参与其中生活的场所,并反过来赋予公共空间的内在价值。
“宜居、宜商、宜业、宜游”
我们对社区的憧憬与期待

共同缔造工作坊通过对社会、建筑、规划与景观等多元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及社区持续发展。
初审:李郇
审核:刘晔
终审:邓孺孺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先锋工作坊】先锋社区“共同缔造”启动啦!老社区开启“美颜”模式让居民更有期待!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化研究):【先锋工作坊】听见先锋,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意见征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