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木新城位于东京都会区的六本木丁地区,用地面积11.6公顷,长期以来建筑陈旧且密度极高,街道拥挤狭窄。借助东京港区重划、朝日电视台迁移的契机,六本木新城地区的更新改造在政府、民间企业、地方人士的合作下,经过17年的不断努力,于2003年完成,堪称城市再生的典范。
六本木新城在规划建设中采用垂直花园城市的理念,通过多种功能的纵向叠加,建设可在徒步圈内完成日常生活的超高层集约型城市,将城市构造由以往的职住分离型转变为职住结合型。具体来说,该项目对垂直花园城市理念的落实可概括为三大策略:
(1)垂直叠加的复合功能空间。通过将工作、居住、游玩、学习、商业等丰富多彩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为一体,形成集约型的城市组织方式。特别是美术馆、观景台、会员俱乐部、会议论坛等功能的引入,使该地区成为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文化综合体。而在对上述复合功能的组织上,则创造性地通过纵向叠加的方式组织职、住、娱、商、学、休憩、文化、交流等多项城市机能,探索能够在徒步圈内完成多种生活需求的超高层集约型城市模式。
图1:六本木新城的功能组织
图2:森大厦的垂直功能组织
(2)立体连续的交通组织方式。在道路系统组织上,采用立体组织的方式,结合道路周边地块的改建,形成上部建筑、下部道路的道路系统,在保证道路容量的同时,提供充足的建筑面积。在人流组织上,建立无终点式的城区空间系统,大量采用回游型的交通流线,营造不断发现的新鲜感和空间体验的多样性,使该地区形成充满意外收获的趣味城区。另外,配合垂直方向的功能复合,同样以垂直流动线来思考建筑的构成,使整体空间充满层次感。
图3:六本木新城的交通组织
(3)花园式的垂直公共空间。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城市高楼屋顶的空间装扮成广场和庭园,并用绿色步道串连各个空间,形成了屋顶花园、中心花园、露天广场、内部中庭等多种类型的垂直公共空间体系。同时,通过在开放空间内引入表演、娱乐、社交、购物等功能,进一步增加地区的活力与品质。
图4:六本木新城的垂直公共空间体系
另外,在长达17年的更新过程中,多方合作的实施机制也是该项目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更新过程中建立的在政府和民间充分沟通协调基础上的引导规划,是对积极的土地使用方式的成功探索。在土地产权所有者森大厦株式会社的牵头组织下,更新过程吸收了约400家企业团体个人共同参与项目开发,保证了整个更新项目的顺利实施。
本期内容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四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