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5期
热文

数据来源:腾云采编系统,2020年1月15日
本期榜首文章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新常态下城市交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对策,针对城市交通新的发展需求,提出创新组织城市交通可持续运行的理论和方法构想。
其余四篇精选自2019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优秀论文,从不同层面关注中国城市交通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
2018年第6期之前过刊已开放下载!
点击“传送门”进入官网,注册即可获得电子文件。
新常态下城市交通理论创新与发展对策研究——成果概要
汪光焘 陈小鸿 殷广涛 郭继孚 陈艳艳
[下载次数:113]
摘要:在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城市交通面临着新的问题及发展瓶颈。从问题—难点—新要求三个层次论述新常态城市交通理论创新的必要性,总结组织城市可持续运行的城市交通理论和方法演进脉络,剖析城市交通学研究目标的内涵及研究对象特征。研究提出,城市交通应关注人的公平出行及出行环境,优先配置资源于公共交通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据此建构城市交通学研究对象、确定新的研究框架;通过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的核心特征,提出支撑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和运行的理论体系、界定三大科学问题,并给出依托信息化实现城市交通网络构建和运行的技术途径。
点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成渝城市群交通发展研究
郝媛 李潭峰 徐天东 李鑫
[下载次数:94]
摘要:当前新发展理念对城市群交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成渝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城市群,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群。论述成渝城市群当前发展存在的三个特征,即高首位度、内陆型城市群和多要素共存的旅游资源富集区。识别存在的三个交通问题,即成都、重庆枢纽的国际性有待提升,交通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行政分割和同质竞争突出。最后,提出未来交通发展的五个对策:强化大枢纽建设,完善城际铁路网,提升次级节点的枢纽功能,促进基础设施和政策的共建共享,支撑成都、重庆都市区交通发展。
宜居城市背景下街道设计方法探索
夏胜国
[下载次数:61]
摘要:传统道路设计聚焦于道路红线以内,以机动车通行效率为优先目标,对非机动交通以及建筑后退空间考虑较少。宜居城市背景下,街道设计的重心逐渐由效率向服务转变,更注重人的感受。回顾宜居城市与街道设计的国内外发展历程,对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进行梳理。提出安全、绿色、活力、智慧和共享的街道设计目标,详细阐述各分解目标的重点设计内容。最后,以昆山市中华园街区嵩山路街道改造为例,从现状问题和人的需求出发,从横断面改造、停车整治、步行与活动区改善、交叉口改善几个方面对改造方案进行阐述。
基于扎根理论的区域停车共享实施方法——王府井地区停车入地项目的启示
周晨静 吴海燕 王佳敏
[下载次数:50]
摘要:停车资源共享是缓解城市停车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当前研究更多集中在理论研讨上,在推进共享停车落地实施方面存在缺口。王府井地区在1.5 km2内全部实现路面不停车,为停车共享工作推进提供了良好研究案例。面向参与该项目的6个部门、24位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记录在整个事件推动过程中各个单位的工作内容、工作难点及工作体会;并应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备忘录进行编码分析,总结提炼区域停车共享实施工作模式和架构;最终形成以”基础摸底、方案制定、推动落实”3大工作阶段为核心范畴的共享停车实施技术方法的理论模型,并由此演化出9个实施步骤,有效推动区域停车共享工作的实施。研究结论既可以为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王亿方 刘翀 谢辉
[下载次数:48]
摘要: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运营10年之际,探索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十分必要。基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现状和历年交通运行数据,对枢纽开通至今的设施建设、客流增长、对外交通系统、城市集散交通系统、枢纽内部换乘交通系统进行回顾。对比规划预测目标,系统评价目标的实现情况,掌握实际的出行特征,分析总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结合枢纽未来发展趋势,从控制集散交通规模、优化枢纽布局、分流商务区交通需求三方面提出改善策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排行榜”栏目更多内容

202008期
编辑 | 耿雪 张斯阳 王海英
审校 | 张宇
排版 | 张斯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城市交通》2019年5期热文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