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治疫】王承慧|通过社区参与规划提升社区韧性


编者按


当2020农历春节来临之际,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在神州大地爆发,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及身心健康。无疑,疫情对我国城镇化及人居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冠肺炎这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规划该如何为城市提高“免疫力”?本刊特召开笔谈会,邀请规划各领域的专家,从专业的视角,针对此次疫情中突显出来的国土空间规划与城乡建设中被忽略、需反思、必应对的学术问题或实践话题进行讨论。健康城市,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以规划人的担当,建言献策,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作者简介】王承慧,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 

【doi】10.11819/cpr20201606v
【知网链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2378.TU.20200212.1135.010.html

 * 本文已在知网发布,网址栏复制搜索此链接 或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过程中,应急响应系统、行政决策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被追述,城市管理、卫生防疫、慈善公益、科研系统亦将面临严苛追问。笔者希望在反思中,不要忽视一个重要领域——社区建设。社区建设中两个很重要的方面,即社会可持续性的提升以及社会资本的拓展,这两者恰恰是社区韧性的重要指标。
社区韧性指一个社区能够应对和适应灾害等风险的能力,包括社区自我组织能力、在压力下调整的能力,以及学习和适应的能力。一个有韧性的社区能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变化或压力,并快速恢复。城市作为典型的复杂巨系统,科层体系面临灾害时若由于种种因素不能快速切换至应急模式时,社区将直接面对灾害巨大冲击,此时韧性可有效减轻灾害影响。有韧性的社区还可以反馈警示信息、督促政府决策,成为政府抗灾的伙伴。聪明的政府应努力为社区创造一个有利其能力提升的环境。
本次疫情的社区响应是极其不平衡的。能够看到一些有责任心和能力的居民、志愿者、居委会、社区民警的智力贡献、爱心奉献和超负荷工作,但还有很多情况令人痛心:为何脏乱差的海鲜市场得以在人口密集区长期经营?为何全国文明社区百步亭竟然在1月18日还举办了万家宴?为什么一个父亲被隔离的脑瘫患儿竟然因无人照料而死于家中?为什么一些弱势群体只能求助媒体而非社区?为什么社区在抗疫责任下沉后不堪重负?为什么一些街道社区能够擅自做出不允许返回人员入住小区的决定?为什么一些需要报备的社区居民敢于无视公共责任?这些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水面以下的更需反思。

基于政府和社区有效链接的社区韧性营建,融贯于长期不懈的政府日常管理和社区参与治理过程。中国城乡规划领域近年也出现了众多社区营造或更新等实践,但是这些实践有比较明显的项目导向,与社会建设的融合不足,缺乏对于社区参与规划的制度性探讨,项目效果局限于需求满足、缺乏更深远的目标,综合效益不显。

 为使社区营造、社区更新的投入获得更综合的效益和更长远的影响,笔者建议如下:


(1) 全面开展区韧性评估既包括物质空间韧性,更要重视社会韧性评估结果作为社区营造和社区更新的依据;

(2) 对社区项目进行综合成效评价要包括物质空间功能更要重视项目带动社会可持续性和社会资本提升的效果
(3) 亟需探讨基于社区的规划体系和政策通过制度设计科学合理地推进参与深度杜绝表演型参与
(4) 基于支持社区的目的进行机构改革涉及地方政府社区支持体系和基层社区治理组织构架进一 步修订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相关阅读

免疫

作者 :石楠 

【规划治疫】王承慧|通过社区参与规划提升社区韧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规划思考 

作者 :杨宝军 

【规划治疫】王承慧|通过社区参与规划提升社区韧性

以共同缔造重启社区自组织功能  

作者 :张京祥 

【规划治疫】王承慧|通过社区参与规划提升社区韧性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规划治疫】王承慧|通过社区参与规划提升社区韧性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规划治疫】王承慧|通过社区参与规划提升社区韧性
关注我们,精彩无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规划治疫】王承慧|通过社区参与规划提升社区韧性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