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编者按:


8月15日~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现场会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58个试点城市及其他有关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经验。


近几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导58个试点城市工作,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探索城市补短板、惠民生转型发展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这些城市从百姓身边小事、难事入手,取得了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改善城市生态本底和城市公共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动老旧城区改造、传承历史文化、改善城市风貌等多方面成效,受到广泛好评。


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以来,陕西省延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动圣地延安转型发展、促进山水人城融合互动”的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生态修复为基础,以改造提升为途径,以完善功能为根本,以健全机制为保障,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压茬推进,推动“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探索走出了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思维,突出规划引领地位


延安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理念,把“城市双修”作为有效治理“城市病”、补齐城市短板、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的有力抓手。围绕“革命圣地、历史名城”的城市定位,依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力量,深入城区、社区,大范围开展基础调研和问卷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布局、历史文脉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科学分析城市构成要素、结构和功能,梳理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脆弱、公共空间局促、旧址保护压力较大、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不够完善五类问题。


延安市以问题为导向,将“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与新型城镇化推进、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紧密结合,编制了延安“城市双修”总体规划等规划,并与现有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有序衔接,实现试点目标与群众期盼相一致、相适应。


延安还制定了“城市双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山体生态修复、河道水体整治、革命旧址保护、街区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九大工程,增强工作针对性、指导性,让“城市双修”有章可循。目前,延安形成了以“城市双修”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方案为主,5个专项规划、2个片区控制性详规、14个城市设计、47个重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辅的城市规划体系,实现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全覆盖,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空间布局合理、结构功能互补、生态环境协调、基础设施共享、社会服务完善的现代城市格局奠定了扎实基础。


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微创提升,重塑城市山水格局


延安曾是黄土高原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数十年来,延安人民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先后两次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工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1077.5万亩,全市植被覆盖度达到81.3%,黄土高原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提供了短期内生态修复可逆的成功样板。


近年来,延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城市生态优化作为大生态改善的重要节点和实现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尊重自然特点和城市发展规律,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河流+山体+公园+绿道网”系统建设,打破城区“三山两河”空间隔离限制,缝合山水、修复生态,促进城景融合、山水相依。以保护山水生态格局为底线,采取拆迁建绿等措施,注重季节变化和地域特色,采用本地乡土树种,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和片区绿地隔离带,增加城市公园绿地,90%以上居民搬迁区域恢复植被。


延安累计投资100多亿元,建设18个山体公园,面积达1.4万亩;建设山体休闲健身步道54公里,绿化山体30万平方米,使绿色成为延安城区的主色调。延安以推动硬质堤岸向生态自然水岸转变为目标,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以延河城区段为主的堤岸河道、湿地公园、水保生态等综合治理。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宜居性,延安还铺设慢行步道13公里,贯通山体泄洪通道2处,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碧水环绕”的显山、亲水、透绿城市园林景观格局。目前延安市区绿化覆盖面积近2.4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1.85%,建成城市公园62个、口袋公园20个,人均绿地面积35.3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不仅让“圣地蓝”成为一张靓丽名片,还让延安成功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坚持保护为主,注重风貌协调,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延安现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市区168处,红色革命旧址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布局最完整、内容最丰富,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是延安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核心特质。


由于延安中心城市沿河谷地带呈“Y”字型展开,是典型的“线”型城市,建设用地不足,城市人口密度高达1.4万人/平方公里,因此许多革命旧址处于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由于历史原因,革命旧址与居民区、商业区、机关单位混杂,城景争地矛盾突出。


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延安坚持算大账、算长远账,坚定不移推进中枢外扩,建设城市新区,妥善处理革命旧址文物保护利用与城市开发建设关系。确立中心城市核心保护区多拆少建、革命旧址景区周边只拆不建、力戒大拆大建的原则,将革命旧址保护与城市建设改造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成片推进,减规模、疏密度、降强度、优品质,为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腾出更大空间,推动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交织融合。


延安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主的老城改造,全面实行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市场价评估加20%的奖励政策,棚户区改造成为近年来延安市投资量最大、惠及面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4.6亿元,征收房屋面积200万平方米,搬迁山体居民16.1万人,腾退用地1800多亩。目前,延安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近50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3%。


坚持为民取向,注重优化供给,补齐民生服务短板


延安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推进“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中,将拆迁腾退用地绝大多数用于城市生态恢复和基础设施、活动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布局,补齐民生短板弱项,有效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提升的切身利益问题,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延安还聚焦群众关注的城市问题,持续推进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整治,拓宽城区易堵道路8处,改造交叉路口4处;充分利用山体脚下和公共空间,“见缝插空”修建停车场、停车楼19处,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成一批生态停车场;整合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卫生厕所86处,新建市区旅游卫生厕所186座;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逐步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整合地下地上空间,更新了一批水电气热供应和通信管网;新建了一批市政道路、桥梁隧道、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实施了建筑外立面改造、广告牌匾统一、杆线整理入地、市容市貌整治等一批城市景观风貌管控提升工程。


这些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供给、提升城市形象,使长期困扰群众的上学难、出行难、买菜难、如厕难等操心事、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群众在“城市双修”中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市区联动,注重全民参与,健全长效推进机制


延安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把“城市双修”工作上升到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并成立专门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延安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一套长期指导延安城市规划建设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延安还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将群众意见建议、诉求呼声作为“城市双修”工作决策、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以实实在在的城市发展赢得群众支持,使“城市双修”试点工作更接地气。


延安在推进“城市双修”试点中做出了一定工作,探索形成了一些经验,但仍然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接下来,延安将进一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下绣花功夫补齐短板弱项、刷新城市颜值、优化功能服务、提高宜居水平,努力把延安建设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向往的红色文化之城。


来 源:2019年11月11日中国建设报

原 题:《延续延安城市文脉 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延伸阅读: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报发展 建未来 欢迎订阅中国建设报


作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唯一综合性报纸,创刊32年的《中国建设报》始终不忘初心,记录时代的进步和祖国的巨变。我们的报道涵盖住房保障、村镇建设、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建筑市场监管、住房公积金监管、城市设计、房地产市场监管、标准定额、工程质量监管、建筑节能与科技等方方面面。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我们的见微知著

助力您的高瞻远瞩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扫描上方二维码 订阅中国建设报



监制:肖正华  主编:程小红  编辑:高洋洋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建设报产经报道):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二):注重全民参与让延安彰显革命圣地特色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