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15日~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现场会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58个试点城市及其他有关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经验。
近几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导58个试点城市工作,通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探索城市补短板、惠民生转型发展的城市建设管理经验。这些城市从百姓身边小事、难事入手,取得了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改善城市生态本底和城市公共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推动老旧城区改造、传承历史文化、改善城市风貌等多方面成效,受到广泛好评。
黑龙江省抚远市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素有“华夏东极”的美誉,辖区面积6262.48平方公里,边境线长212公里,全市五乡五镇,69个行政村,总人口15.6万。抚远生态优良,地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有国家级三江自然保护区和黑瞎子岛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市域内没有污染型工业。
近年来,抚远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了全面展开,特别是“城市双修”工作开展以来,城市面貌有了显著变化。
规划引领、有序推进
2017年7月,抚远市被列为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自被列为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城市双修”相关工作。将“城市双修”作为重点工作进行考核,紧紧围绕“山水入怀、百姓系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系统梳理、重点突破,以点带线、以线促面,规划引领、专业协作,上下联动、有序推进”的理念开展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建立责任体系。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双修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抚远市“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试点城市实施方案》,自上而下建立了主要领导牵头抓双修的责任体系,细化工作分工,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
科学编制双修规划。抚远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抚远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全面调查评估城市自然环境质量,识别生态环境存在突出问题、亟须修复的区域;按照城市设计逐步将城市天际线、街道立面、城市色彩、夜景照明等景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排查出来,并形成项目库。
建立项目库。结合抚远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抚远市实际情况,通过梳理“城市病”,制定了抚远市“城市双修”项目库,共有项目252项,其中生态修复项目39项、城市修补项目213项。
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按照“城市双修”工作方案及相关项目库内容,重点推进了沿江公园、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的长江路东段、湘江路东段、沿江景观大道、老旧小区改造、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生态保护项目、黑龙江(抚远段)支流伟华滨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三北防护林等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15项,累计投资13.80亿元。
水体治理和修复。投资4697万元开展了黑龙江(抚远段)支流伟华滨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中伟华滨河全长3.52公里,绿化工程99853.6平方米,人行道21120平方米,新建截污管线4181米。开展伟华滨河两岸的综合治理,实施拆违、清淤、修砌等工程,同时完善景观绿化和增设游憩健身设施等工程。结合当前全国正在开展的河湖长制“清四乱”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河流两岸乱堆乱占乱建等现象和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截至目前,已完成两江一湖的治理,共拆除29户1205平方米违建,清理乱占3500米。
完善绿地系统。投资4.11亿元开展了滨江公园建设工程,占地面积148.16公顷。项目于2018年开工,预计2020年年底完工。其中一期21.74公顷,主要以植物多样性修复为主。结合市民健身游憩活动的需求,建设知青广场、花瓣广场、开江广场等配套设施及休闲绿道。二期规划面积126.42公顷,位于滨江公园东侧,旨在对现状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净化水质,保护生态湿地,恢复生态多样性,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体的自我更新和代谢。
开展了黑瞎子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生态保护项目,主要对保护区核心区重点选定保护地2800公顷区域进行保护,建设围栏、瞭望塔、购置远程监控设施等。投资197万元开展了黑瞎子岛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面积为6500亩。该项目的建设对改善黑瞎子岛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减轻水土流失、促进植被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乡村建设与整治。投资4314.88万元完成了乌苏镇朝阳村等5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总面积3362.8497公顷,建设规模2732.3561公顷。衬砌原有晒水池39座,规划沟道整形23条,总长30.825公里。新修高压线路17.846公里、低压地埋线路5.432公里。修缮田间道路27条,总长35.04公里,田间道(水泥混凝土路面)6条,长7.754公里;生产路21条,总长27.286公里,其中土毛石路19条,总长23.735公里;泥结碎石路2条,总长3.551公里。新修晾晒场10座,共计45225平方米。
填补基础设施欠账。开展了抚远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占地1万平方米,提标后污水处理达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完成了供热老旧管网改造27.63公里,其中一级网7.03公里、二级网20.6公里,改造智能热力站5座,进行了智能换热站改造2座、供热老旧管网8公里,其中一级网2公里、二级网6公里。开展了生物质热电联产建设项目,建设130吨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一台、30兆瓦抽凝式汽轮发电机带低真空供热一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年消耗秸秆25.4万吨,对于抚远市全域禁烧后秸秆的有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嵩山街、沿江景观大道、黄河路的排水管网改造7518米工程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出行条件。完成了嵩山街、平安街工程一标段、佛山路、福山路、黄河路工程一标段、长江路东段第一部分道路改造,工程全线7324.3米。道路改造完成后,极大地美化了市民晨练沿途的环境,成为了抚远游览的一张新名片。城市道路系统更加合理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更加便捷。
改造老旧小区。对城市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环境整治,建设内容包括对老旧小区内路面硬化、绿化、亮化及配套其他附属设施,共涉及小区66个,总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
保护历史文化。投资完成了莽吉塔站故城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看护展示用房800平方米。
通过一系列“城市双修”项目的实施,抚远市的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总结经验、持续发展
“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双修工作推进的难点,如“城市双修”工作需各级部门联动执行,工作量较大且涉及面广;专项资金缺口大,需要当地政府投入资金过多,由于抚远市自身财力的原因实施难度较大;专业能力不强,“城市双修”工作专业性较强,抚远市相关专业人才缺乏,急需开展相关培训,增强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等。
抚远市总结经验,探索方法,持续推进“城市双修”工作。一是明确工作任务。聘请专家从整体出发,在“城市双修”总体规划引导下,不断细化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重点开展市容整治,大气治理,矿山修复,水源、森林、湿地保护等工作,使城市功能更完善、生态环境更和谐。二是抓好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和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同时借助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银行、企业资金支持,大力推广PPP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为“城市双修”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加强社会宣传。充分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广泛宣传,普及“城市双修”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使“城市双修”工作转变为一项凝心聚力的社会行动。
通过“城市双修”工程的建设,抚远的城市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城市功能和景观风貌明显改善。抚远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园林城市。
来 源:2019年11月11日中国建设报
原 题:《保护城市生态空间 展现“华夏东极”魅力》


报发展 建未来 欢迎订阅中国建设报
作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唯一综合性报纸,创刊32年的《中国建设报》始终不忘初心,记录时代的进步和祖国的巨变。我们的报道涵盖住房保障、村镇建设、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建筑市场监管、住房公积金监管、城市设计、房地产市场监管、标准定额、工程质量监管、建筑节能与科技等方方面面。
我们的见微知著
助力您的高瞻远瞩
扫描上方二维码 订阅中国建设报
监制:肖正华 主编:程小红 编辑:高洋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建设报产经报道):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工作经验(七):规划引领专业协作助力抚远城市功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