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周末丨山水园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真切体会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亲身去走一走、看一看。“京城周末”栏目将为大家推荐北京的展览活动、胡同小巷、历史遗迹、文化小店、山水园林,让大家在闲暇周末,走出房间、走进城市,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感受北京这座城市浓郁的文艺氛围,去了解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快来跟小印一起周末打卡吧!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今日春分,一年中诗意最浓的日子
久居室内的你留意到春天的脚步了吗?

这个周末
小印为你精心准备了
清华园的云踏春之旅
快来一起看看吧~

迎春、山桃、玉兰、丁香
……
园子还在熟睡着
这些精灵们却醒来了~

景昃鸣禽集
水木湛清华
据2019年数据统计
清华园宿根花卉有近17万株
色块33万株
园中花卉种类众多
篇幅所限不能尽述
仅列举一十二例
邀你云端品赏春日繁华
迎春最先迈出轻盈的步子
原来是她穿上了新的黄裙子

迎 春

“ 破寒报春来,金英装点春。”



花期:2-4月
校园分布:校园广布。苏世民书院,荒岛,学堂路,绿园,逸夫馆,28号楼,校河边,西门附近,19号楼东,北馆,C楼,新清华学堂东侧,医科楼东侧,东操北侧,综体两侧,主楼北,新水,清芬南,清芬东,雕塑园,团委南侧,西体北侧,世纪林,新民路等。
桃花灼灼,似去年光景
熟悉的人一直都在

山 桃

“ 夭夭桃花,其华灼灼,春色暖先开。”



花期:3-4月
校园分布:校园广布。综体东,六教南,C楼,听涛园南侧,新清华学堂东侧,28号楼东侧,大礼堂西侧,生物学馆附近校河边,主楼北,西门附近,绿园,文图北侧,25号楼西侧,旧水利馆,情人坡,五教南侧,荷塘,医科楼,校医院东侧。
二月兰应该是星海溢出的水滴
和谁的思念,厚厚一叠

二月兰

“ 小楼望春去,二月兰花繁。”


花期:3-5月
校园分布:校园广布。逸夫馆南,六教南,主楼北,美院北,三教,医学楼,理科楼,世纪林,校河沿岸,综体。
玉兰花瓣晶莹剔透
是往昔大唐的白玉杯吗

玉 兰

“ 玉落真仙子,霓裳共羽衣。”


花期:2-4月
校园分布:逸夫馆南侧,六教南侧,工字厅,新水,清芬北,西门附近,伟清楼,1号楼北,绿园,文图,蒙楼南,人环楼南侧,维学馆,世纪林,四教,何添楼,建馆,化学馆,技科楼南侧,主楼北,1号楼北,小桥西侧,艺博北侧,北馆,东门。
前方的身影莫不是丁香姑娘
请等等我,让我赶上你的步伐

丁 香

“ 春雨洗纤尘,丁香结春梢。”


花期:3-4月
校园分布:雕塑园,C楼,主楼北,荒岛,六教,旧水北侧,建馆北,主楼东,西操北侧,美院北侧,留学生公寓附近,经管学院北侧绿地,绿园。
榆叶梅的层层花瓣舒展
是快门按下片刻芳华

榆叶梅

“ 花团锦簇,蝶飞蜂舞,青枝始泛红。”



花期:3-5月
校园分布:校内常见。校河沿岸,建馆北,绿园,紫荆园,主楼北。
被绣在万绿丛中的绣球
像一团团云朵

绣球

“ 千花圆玉翠枝寒,抛得高处寄春来。”



花期:6-8月
校园分布:校园广布。宿舍区,六教东,理科楼,校河沿岸,南区宿舍。
樱花花瓣以五厘米每秒的速度飘落
只希望这一次,是我越来越靠近你

樱 花

“ 枝头烂漫渲春空,一寸芳心送君时。”



花期:3-4月
校园分布:主楼北,雕塑园,绿园,蒙楼北,紫荆宿舍区,维学馆,26号楼,紫荆3号楼,生物新馆,工字厅,天文台东南
海棠还有点困意,仿佛身处昨夜的筵席
酒杯碰撞,欢迎春天回家

海 棠

“ 春宠海棠花下逢,几度花开斗晚风。”



花期:4-5月
校园分布:校园广布。宿舍区,艺博北,罗姆楼,苏世民书院,六教附近,何添楼,紫操附近,东操附近,绿园,25号楼南,11号楼前,清芬北,明理楼,主楼北,荒岛,工字厅,学堂路边,雕塑园,快递点,北馆北侧,紫荆6号楼。
牡丹和芍药
她们一直在那里等着学子

牡丹 、芍药

“ 深藏数点红,花开动全城。”



花期:4-5月
校园分布:牡丹园,四教,C楼,主楼北。
紫荆眨着眼睛,问学子
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紫 荆

“ 又到紫荆花开时,无限春意思故人。”


花期:3-4月
校园分布:六教西侧,观畴南,工字厅,雕塑园,老馆,紫荆园,清华学堂门两侧,紫荆公寓区绿地,新水前,综体附近。
清华园的春天
一切都在苏醒
一切都将回归
待到疫情消散后,再聚春暖花开时
快把这份美好,分享给身边的人吧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
原文有删改,开头动图来自网络,仅作文化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唐晓峰:历史上的流泉与北京城
一本《图鉴》在手,防疫生活两不误!
邱跃:解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加强三山五园整体保护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 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起,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它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APP、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清华园的春日精灵们醒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