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位置: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
核心物项:厂部,火工库工房,机工部工房,窑洞(双孔),总装部工房,完成库残墙,水塔,烟囱;朱德总司令任命书、生产计划等历史档案

南石槽兵工二厂,即晋冀鲁豫军区兵工二厂,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二分厂演变而来,1945年11月迁至长治市南石槽村,仍称兵工二厂,今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东南郊南石槽村,是生产迫击炮弹的工厂。在争创“刘伯承工厂”的立功竞赛运动中,兵工二厂获得了产量高、质量好、技术改革成果大的突出成绩,于1948年4月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授予“刘伯承工厂”的荣誉称号。
“刘伯承工厂”旧址位于长治市区东南3公里处塔岭山下南石槽村
“刘伯承工厂”,是我国唯一以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军工生产厂,该厂是我党领导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标志性的兵工厂之一。
“刘伯承工厂”旧址内保存下来的火工库和隔离室
南石槽兵工二厂(“刘伯承工厂”的前身),主要任务是生产50毫米炮弹和82 毫米迫击炮弹。1948年春,西北战场炮弹紧缺,兵工二厂决心加倍努力搞好军工生产,1948共生产82毫米迫击炮65万发。
1949年春,华北兵工局成立。同年6月,兵工二厂改编为第一兵工厂第一分厂,继续生产迫击炮弹。这时,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华北大片土地已经解放,工厂职工为了支援前线,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又开展了“红五月”生产竞赛,82毫米炮弹的生产继续成倍增长,到年底共生产1018727发。
“刘伯承工厂”旧址内保存完好的水塔
1948年,根据刘伯承提议,取消“刘伯承工厂”这一名号。现在该厂为淮海机械厂的九分厂。刘伯承工厂厂部、生产部及炮弹仓库旧址基本保存完好。
近几年,山西长治城区区委、区政府规划着手修复“刘伯承工厂”旧址,以期将其打造成集军工历史、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观光、党的廉政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品牌,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军工历史文化纪念馆。
石圪节煤矿
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石圪节煤矿

项目位置: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
核心物项:南副立井、北副立井、主斜井,“三天轮”提升装置,洗煤厂及附属设施,更新厂2栋,职工集体宿舍3栋,苏式矿工俱乐部,1978年建成的矿工俱乐部,裕丰煤矿工人抗日救国会旧址与康克清到石圪节煤矿传播革命火种旧址;清末生产的道轨,朝鲜机床;部分媒体报道、老照片、全国科学大会奖状等历史档案

抗日战争时期的石圪节煤矿
石圪节煤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上党盆地北缘,始建于1926年,康克清曾两次到矿传播革命火种,1938年成立了潞安地区第一个企业党支部,由党组织领导的“工人抗日救国会”进行了多次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1945年8月,石圪节煤矿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接收的第一座煤矿,在新中国矿山的发展中以“石圪节精神”成为了一面旗帜。
裕丰煤矿工人抗日救国会旧址与康克清到石圪节煤矿传播革命火种旧址
1963年,石圪节煤矿被树为全国工交战线勤俭办企业五面红旗之一。1965年自主研发的“三天轮”提升装置使提升能力提高了56%,是在国家极度困难的特殊条件下,立足实际、深挖潜力、创新思维的智慧结晶。二十世纪80年代,建成了全国首批现代化矿井。
三天轮提升装置
1990年“石圪节精神”正式被确定为中国煤炭工业的行业精神。石圪节煤矿现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在原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持续生产,为现今的山西潞安石圪节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八一八文化广场


编辑:Miss梧桐 审核:兰舟催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工业文化遗产):【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刘伯承工厂”旧址 &石圪节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