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446 号的实施,最大效能地发挥文化和旅游的叠加效应,推动山东省全域旅游战略和工业旅游专项发展,依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 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字〔2017〕205 号要求,结合山东省实际发展状况,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现状
山东省工业遗产丰富,工业基础条件好,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多,适合发展工业旅游,现已拥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1 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单位 3 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39 家,全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20 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337 家。截至 2017 年 6 月份,录入山东省文物单位的工业遗产已有 200多处。全省工业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和“山东省名牌工业旅游商品”均达 100 家以上,基本建立了由工业企业、产品设计、旅游市场三方共同参与的工业旅游商品市场开发机制。但是目前大部分工业企业还存在着对发展工业旅游认识不到位、开发水平低下、产品同质化等问题。
二、目标要求
(一)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制造 2025〉山东行动纲要》的要求,发挥全省工业基础条件好、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多的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旅游+为路径,深度挖掘山东工匠精神,讲好山东工业故事,提升山东工业知度度和美誉度。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完善设施,优化服务,将工业旅游培育成旅游发展的新领域和工业转型的新动能,构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工业旅游体系。
(二)任务目标。力争到 2022 年,全省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 5000 万人次,工业旅游年收入达到 100 亿元,拉动间接收入 430 亿元,工业增加值 470亿元,实现综合收入 1000 亿元;建成 1-3 个国家级工业旅游城市(以传统老工业基地为依托)、10 个国家级工业旅游基地(以特色工业小镇和产业园区为依托)、100 个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和一批省级工业旅游城市、工业旅游基地、工业旅游示范点(以企业为依托);到规划期末的 2025 年,形成“景区、全域协同发展,生产、遗产并行发展,观光、体验互补发展,东中西全面发展”格局,实现消费大众化、产品特色化、服务规范化、效益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三)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通过政府的规划和政策引导,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纳入全省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发展的原则。以《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为指导,坚持统一标准,确保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和水准。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工业旅游的发展要统筹兼顾正常生产与开放旅游、产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工作重点
(一)全域推进,精准发力。确立滨海、省会、鲁南、黄河三角洲地区和鲁中五大城市群工业旅游片区,以产品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大健康特色工业旅游和海陆空精品工业旅游两大领域,在大健康、海洋、航空、遗产、体育五大阵地形成集群优势;完善观光工厂、工业园区、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工业文化创意基地、重大工业工程、工业旅游小镇、工业节庆会展活动、“好品山东”旅游购物品牌、旅游装备制造产品十大工业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培育葡萄美酒、未来家电、激情鲁啤、养生阿胶、齐鲁霓裳、鲁酒金樽、味美山东、大国重器、现代海洋、云天翱翔、百年记忆、齐鲁工匠十二大工业旅游品牌;提升打造张裕葡萄酒城、东阿阿胶集团、青岛啤酒、海尔世界家电博物馆、力诺瑞特科技园、德州扒鸡集团、景芝酒之城、大高航空产业园、周村烧饼、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等成为具有世界吸引力的顶级项目。
(二)启动工业旅游示范工程。一要在全省遴选培育若干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市”,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挖掘城市工业文化,展现工业发展特色,推动工业旅游示范市“旅游+工业”多维度融合发展,把工业旅游打造成为示范市的城市名片;二要将工业旅游的全域覆盖重点放到各市下辖的区(县/市),梳理省内各市下辖的区(县/市)级工业发展品牌,突出工业文化特色,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区(县/市)”,引领工业旅游与产业发展的联动;三要推动“工业旅游示范园区(小镇)”的建设和升级,强调多业态、多功能、融合产业发展,并打造一批“齐鲁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四是着重整治现存的国家级和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建立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点)的进入退出机制,使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点)真正发挥示范作用。
(三)推进精品工业旅游项目。一是以引导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工业旅游示范点景区升 A 为着力点和工作抓手,提升工业旅游景区和企业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接待水平;二是实施创意研发工程,鼓励引导工业企业依据自身生产优势开发衍生品和旅游商品,提高工业生产附加值;三是发展精品人才培养工程,设立工业旅游人才培养专项,引入双千人计划,着重培养工业旅游发展所需的精英导游和管理精英等复合型人才。
(四)丰富工业旅游产品内容。一是挖掘整理工业遗产,加大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百年老厂区、老厂房等工业遗址的保护力度,结合新旧动能转换和生态环保要求,识别适宜发展工业旅游的厂矿企业,打造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吸引广大游客参观游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二是引导支持重点城市、重要园区、重点工业企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发展规划,进一步统筹空间布局,优化要素利用,完善旅游设施配套,构建各具特色、总体协调的工业旅游发展格局;鼓励新建工业企业将工业旅游与主业生产经营同步规划、统筹推进。三是依托现存的工业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炼,着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叫得响、卖得好的品牌产品,包括十大特色观光工厂、十大工业旅游园区、五大工业文化主题博物馆、五大工业遗址公园、五大工业文化创意基地、五大重大工业工程项目、十大工业旅游小镇、五大特色工业节庆会展品牌、二十强工业旅游购物品牌和五大中国旅游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等,将其打造成为山东省工业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相关部门共同成立山东省工业旅游协调小组,指导全省工业旅游工作健康发展,并设立日常联络机构;
二是成立山东省工业旅游促进中心,具体承担工业旅游的规划实施、组织协调、宣传推广、产品策划、人员培训等职能;
三是引导工业旅游相关企业成立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工业旅游分会,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建立工业旅游企业自律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积极性,鼓励和倡导诚信旅游、公平竞争,促进工业旅游市场规范化;
四是根据《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等国家相关旅游管理规范,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拟定《山东省工业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草案)》;
五是做好工业旅游统计工作,摸清开展工业旅游的工业企业的发展概况,将工业旅游商品消费列入旅游统计范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工业文化遗产):【转载】山东省工业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