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风貌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酝酿大规模扩容


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大都市。上海历史保护工作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中西合璧”城市风貌和“海纳百川”城市文化特色得以延续的必要手段。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上海共计公布了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19处、632处共2138幢优秀历史建筑,144条风貌保护道路,44片共41平方公里历史文化风貌区,构筑了较为完整的风貌保护体系,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但在已经公布的法定保护对象之外,还有不少历史遗产有待深入研究,还有不少优秀历史建筑散落民间,藏在深巷,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扩大工作通过对中心城现有的12片风貌区之外的地区开展实地普查,反复调研,科学论证,提出新增百余个风貌保护街坊和二十余条风貌道路。推荐名单即将上报市政府审批,作为上海市现有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有益补充,将纳入全市风貌保护体系。


风貌区扩大推荐名单中包含以下类型:

1石库门等里弄建筑


石库门是上海重要的城市名片,也是构成上海城市风貌的基底,其主要价值和特征包括了以下方面:

历史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众多名人都曾居住在石库门中,许多历史事件也以石库门为场所发生;

建筑价值——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早、中、晚期呈现不同特点,建筑营造技术出众;

文化价值——是上海市民生活形态的重要空间载体,承载传统社会结构和生活形态。

扩区中对石库门地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选择了一批建筑质量较好,整体风貌较有特色、或者急需抢救性保护的石库门建筑作为里弄类街坊推荐。


2工业遗存


上海是近现代中国工业摇篮,留存着大量工业、仓储、交通运输、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其他服务类工业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浦江、苏州河沿线。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转型发展,大量的产业用地被拆除或外迁,加强工业遗存保护并促进实现再利用是历史保护的重要内容。


扩区中提出增加保护杨浦滨江、徐汇滨江、宝钢地区、苏河湾地区、彭浦工业区等地区有特色工业遗存,同时将老码头、复兴五库等已改建完成的创意、休闲园区纳入保护名单。


3其他各类历史遗存


保护在上海城市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性和历史价值的工人新村、百年高校、百年公园等。如同济新村、鞍山新村、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上海理工大学以及闸北公园、昆山公园等。


4风貌区外风貌保护道路


增加风貌区外具有风貌特色的道路,如金陵路、苏家屯路、花溪路等。为加强风貌区之间的风貌景观联系,增加南京路步行街、四川南路等风貌道路。


扩区工作今年将继续开展,普查和调研转向更广阔的浦东新区和郊区。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新增保护对象的规划和实施,目前已联合区县和相关部门着手开展保护试点研究,探索并进而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完善管理和实施机制,汇集各方智慧和积极性,实现保护融于城市发展,保护服务于提升城市品质,保护助推城市文化软实力。

本期内容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二所(历史文化保护和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王明颖供稿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