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两山”理论提出十五周年,回望来时路,已郁郁葱葱。全区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也一直秉持“两山理念”,着力建设山清水秀的高品质大都市新区。
小编特别推出《回望来时路,已郁郁葱葱:一览“两山”理论在余杭大地的生动实践》系列微信,让我们一起流连青山,徜徉绿水,悟往昔,展未来。
今天给大家带来实践案例
仁和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永泰村胡金坝垦造耕地项目整治前后对比图

渔公桥村美丽乡村景观节点整治前后对比图


通过全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用地指标,有效整合各类土地碎片化问题,极大拓展用地空间,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要。2018年以来,实施废弃矿山治理55亩;垦造耕地项目16个,新增耕地1444亩;旱改水项目7个,面积224亩;建设用地复垦项目2个,面积为95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个,涉及面积4100亩,从而有效提高耕地连片度,为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村集体入股创收提供强大用地要素保障。
实施村庄整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美丽公厕提升改造、文化礼堂、养老中心等工程建设,完善区域内交通路网,实施道路提升改造约143公里,并打造三处精品环线,总投资49867万元,进一步完善区域内农业、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田园规模,优化田园风貌,提升区域整体形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乡村。
仁和街道大力引导农民建房集聚,加大低效企业整治力度,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通过整治,盘活建设用地40亩,完成农村拆违治违675亩,完成土地流转约1.6万亩,“腾笼换鸟”推动辖区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大农村电商行业扶持力度,引入“互联网+”举办农产品销售展、冬捕节、鱼汤饭等活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整合各项资金,打造田园综合体,培育农村特色民宿、养生养老、运动休闲等业态,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全域整治工作,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跨越,创新农村土地管理新模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两山”理念,将美丽环境变为美丽经济。坚持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区,以景点的要求建设城乡,以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以线带面,推动全域环境再升级,2018年以来,仁和街道以精品村创建为载体,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以“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域美丽”串连起18个美丽乡村,绘制全域秀丽的美丽乡村蓝图,共投资11357万元,分三批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打造一个“景中有村、村中有景”的美丽乡村。

獐八线至顾三塘道路改造前后对比图
转载:余杭规划和自然资源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案例】“两山”理论在余杭大地的生动实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