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1969年,遵照毛泽东同志“三线建设要抓紧”的指示,在长汀县东阳山大峡谷建立了福建红旗机器厂(即国营9456厂),是华南地区唯一制造12.7MM高射机枪的军工厂,曾取得的辉煌成绩,被国家授予“大庆式企业”荣誉称号。

产品鉴定总结大会
七十年代末,国防科技工业已具有相当规模,但是,在和平时期,军工生产能力与军品需求量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八十年代初始,由于军品订货量下调,工厂开始了军品转民品生产。

1981年春,工厂参与研制20吋折叠式自行车,后工厂又以386厂为龙头,配合5735厂生产20吋、24吋、26吋三种规格固定式“仙女牌”自行车。下半年同时开发研制出台式电风扇的微型电机,接着又相继研制出300mm“茶花牌”台式电风扇。

上(厂长楼)中(机动科宿舍)下(母子楼)
党的十二大以后,随着国家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红旗厂从1985年开始遴选新址,准备将工厂往沿海城市搬迁。工厂总部搬迁漳州后,将老红旗厂设为分厂。分厂一边生产,一边做好搬迁工作。到1995年春,才结束漫长的搬迁历程,为山区向沿海城市的转移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福建红旗机器厂旧址坐落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长汀馆前东阳山大峡谷之中,占地3000多亩,有天然的土仓岩、七层岩、千岩十八洞等著名自然溶洞风景。遗留下一百多座厂房、宿舍、办公楼、电影院、商店、食堂、澡堂、医院、幼儿园、学校等建筑,星罗棋布在数公里长的主峡谷和十多个支峡谷中。建筑物风格造型各异,有本土风格、苏式建筑(受苏联专家影响),各种厂房更是别具一格。特别是长1000多米,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人工开凿的两大洞体,让人感到神秘莫测。

厂内大部分建筑物及水电设施保存完整,计划开发成一个集红色文化教育、国防教育培训基地、军旅体验、渡假养生、休闲旅游的场所。如今,那里悦耳的鸟鸣,葱郁的树林和废弃的101幢建筑颇具野趣。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瓷器的专职制造场所,代表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是重要的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遗址。

上世纪80年代初,珠山中路北侧人行道铺设管道,在御窑厂南大门旧址距地表 0.5米处发现了明宣德官窑青花残片,随后又在御窑厂东墙旧址长达 160 米的沟道中清理出明永乐、宣德年款一批明初官窑残器,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御窑厂这座明、清时期的官窑,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御窑厂珠山南麓窑炉遗址区
2002-2004 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御窑厂旧址珠山南麓和北麓进行了主动性科学发掘,发掘出 10 道墙体,25 座明代窑炉,辘轳坑及掩埋烧造御用瓷器的小坑和文化层堆积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青花、青花釉里红、白釉、黑釉、蓝釉等大明王朝不同年代的可供复原的瓷器残片及大量的烧瓷窑具,本次考古发掘曾被评为 2003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景德镇御窑厂是中国古代制瓷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证,代表了中国制瓷技术由成熟期到鼎盛期的发展演变序列。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是经历了五代至元代的逐步发展,建立在南方白瓷、影青瓷、二元配方制胎法等地方技艺革命性发展基础上的,形成了青花斗彩、青花分水、粉彩、镂雕等一些系列工艺,以及平焰式镇窑等烧造技术的突破。

御窑厂出土部分瓷器
御窑厂是江西省首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推动陶瓷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向社会大众分享御窑厂考古文明成果方面起到了重要且有效的作用,目前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
编辑:JQ / 审阅:兰舟催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工业文化遗产):【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红旗机器厂&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