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地上文物的数量冠居全国,就是一座“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从北到南,从东到西,28000余座文物建筑鳞次栉比。
山西地下文物同样多彩多姿,从中国最早的旧石器和用火痕迹,到各种墓葬的挖掘出土,见证了原始部落和古代帝国的兴衰。
山西的馆藏文物也十分丰富,博物馆已成为山西城市文化的标配,成为人民增长知识、研究学问和休闲小憩的文化会客厅。
这些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厚重丰饶,有关著录亦庞杂浩繁,然而却没有一套著作系统地将它们分类收录,以便读者欣赏和研究。《山西文物精华》丛书,便伴随着这个空白,横空出世。全套丛书将山西的历史文化遗产分类成编,对每一类别的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剖析其深层的价值,图文并茂地向世人介绍山西文物之美。
丛书由山西省文物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三晋出版社出版,先期推出四种,分别是《晋国兴衰六百年》《民居城池》《走向大唐:山西北朝文明源流》和《历史的卷轴:山西古代建筑》。

晋国兴衰六百年
谢尧亭 著
ISBN 9787545714487
定价 108元
一提到晋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山西,想到的是晋文公。然而她不仅仅如此。晋国从最初的分封到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持续了六个半世纪左右,其间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她是西周王朝的作品,是周武王和邑姜之子唐叔虞的作品,是表里山河的晋南的作品,是晚商古唐国夏民和戎狄的作品……
在历史上,晋国曾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史书中曾说“周卑,晋继之”,苏秉琦先生的诗说得好:“华山玫瑰燕山龙,大青山下斝与瓮,汾河湾旁磬和鼓,夏商周及晋文公。”一部晋国史就是两周王朝历史的缩影;
春秋时期,南楚北晋,东齐西秦,一代雄主晋文公的霸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也乃战国三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文化上其实并没有完全实现统一,所以在汉初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直到汉武帝时期才逐渐统一为汉文化。在汉代的基础文化中,晋文化和三晋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晋国兴衰六百年》由历史学博士谢尧亭先生撰写,以近年来出土的有关晋国的考古实例为主线,如讲故事一般,把历史文献和实物遗存图片连缀起来,讲述了动荡起伏的晋国兴衰六百年,分为“叔虞封唐”“燮父徙晋”“西周时期的晋国”“翼与曲沃”“故绛”“新绛”“三家分晋”“晋国总论”等八个部分,是有关晋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谢尧亭,1967年10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历史学博士。曾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现为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考古学系教授,是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夏商、两周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持或参与田野考古发掘项目36项,撰写相关报告和论文80余篇、专著7部。主持的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获“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田野考古一等奖。著作《侯马白店铸铜遗址》获山西省第八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倗、霸及其联姻的国族初探》获山西省第九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优秀奖。
前言
概述
叔虞封唐
牧野之战曾封唐
唐地七说有早晚
唐地归宿在哪里
桐叶封弟是传说
两个唐叔虞?
唐叔虞是武王的儿子还是弟弟
唐叔虞的排行
尧唐与叔虞唐是不是一个唐
商代晚期晋南有没有人居住
晋南西周封国知多少
怀姓九宗是什么人
赵氏之封的故事
黎国能否说清楚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燮父徙晋
邹衡发现了早期晋国
燮父有没有迁都呢?
“晋”字原来是地名
天马—曲村是晋都
永凝堡遗址是杨国吗?
山西中北部在西周时属于谁
晋国至少有三群人
西周采邑制度说
语言文字话融合
庞杜墓地埋葬谁
西周时期的晋国
公墓、邦墓制度说
晋侯墓地的夫妻制
墓主晋侯都是谁
古代文化变革的推想
两周政治大不同
晋献侯苏了不得
晋侯鸟尊的故事
青铜器种类浅说
青铜鼎的种类和用途
方鼎原来地位高
用鼎一定有制度
商周墓道的重要性
晋文化排斥商文化
晋南狄人知多少
晋侯功业留青史
霸国和格国是一回事
倗国略说
晋南西周国族的分布
翼与曲沃
分封叔父惹出祸
翼都在哪儿
曲沃在哪里
故绛
晋献公营建绛都
故绛不在天马一曲村
晋国的领土扩张
晋献公的婚姻
骊姬的悲剧
秦晋之好
晋惠公的功与过
晋文公的流亡
上马墓地埋葬了什么人
晋文公的性格
蒲城在哪里
晋灵公与晋厉公的遭遇
新绛
晋景公迁都的奥秘
新田与新绛
侯马晋国都城遗址的发现
新绛的城市布局
白店古城是怎么回事
侯马盟书盟什么
晋国的宗庙
晋国青铜器铸造业的辉煌
晋景公掉进了厕所
晋吴通使
赵氏孤儿的真实历史
情人的力量
忠实的鲁国与不安分的齐国
晋楚争霸
晋国霸业的衰落与黄池之会
九原对话
三家分晋
三晋的来源
晋国卿大夫为何能专权
三家分晋之后的晋国
太原晋阳的来源
赵卿墓的价值
晋国赵氏的命运
晋国息论
晋国都城的变迁
晋国的疆域变化
晋国历代国君略说
晋国国君的死与葬
晋国平民百姓的生活
晋国平民百姓的埋葬
与晋国联姻的国族
晋国两周墓葬概说
晋国盟誓与祭祀
晋国的外交
晋国的乐器和乐师
结束语

民居城池
王金平 朱向东 著
ISBN 9787545714494
定价 128元
自古以来,衣、食、住、行就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系统。而其中的“住”,对咱中国人来说格外重要。时至今日,居者有其屋,仍然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梦想。
民居作为“住”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一切建筑形制,诸如宫殿、佛寺、道观、衙署、书院、宗祠等,无不脱胎于民居。
民居的聚集又产生了聚落,从而形成城池。城池是部落斗争的产物,具有行政、教育、祭祀、军事、宗教、生活、生产等诸多功能。
民居和城池的形态和风格,除受自然环境影响外,还受当地社会人文、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民居城池,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的一扇窗口。
山西境内保存的民居城池质量上乘、类型多样、价值独特,从其产生、发展到其演变,建立了一条较为完备的发展序列,反映着华夏文明中民居城池理念一脉相承的发展历程。截至今日,山西已经拥有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6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45处“中国传统村落”,15处“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5处“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18处“山西省历史文化街区”。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配以大量实景图、平面图、剖面图,详尽地介绍了山西不同地域民居城池的形态与风格,全面分析了它们的构成要素、类型、结构和空间布局特征,并归纳总结了山西民居的技术与艺术成就,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民居城池普及读物。
王金平,山西孝义人。1988年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所学专业为建筑学,199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破格晋升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2005年聘任为教授,现为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历任第三届太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四部(局)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太原市规划委员会委员。致力于城乡聚落和建筑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展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研究项目十余项。完成城乡规划、建筑设计任务一百余项。获得各种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著有《山右匠作辑录》《良户古村》等专著。
朱向东,山西太原人。1981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土木系,所学专业为工民建,1997年获工学硕士学位。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原副院长、工程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山西省城镇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建筑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学术委员,山西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古建筑保护专家组专家,太原市规划委员会规划咨询专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研究项目十余项。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著有《宋金山西民间祭祀建筑》《晋商民居》等专著。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自然环境述略
二 人文环境述略
三 山西民居地域分区
第二章 城乡聚落
一 古代都邑
二 城镇聚落
三 乡村聚落
四 聚落居住模式
第三章 晋南民居
一 晋南地区概况
二 晋南民居的特征
三 晋南民居实例
第四章 晋北民居
一 晋北地区概况
二 晋北民居的类型与特征
三 晋北民居实例
第五章 晋中民居
一 晋中地区概况
二 晋中民居的类型与特征
三 晋中民居实例
第六章 晋西民居
一 住屋的形式及其演变
二 院的构成和类型
三 晋西民居建筑形态分析
第七章 晋东南民居
一 晋东南地区概况
二 晋东南民居的类型与布局
三 晋东南民居实例
第八章 山西民居的营造技艺
一 山西民居的技术经验
二 山西民居的装饰及其象征性表达
三 山西民居的细部构造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走向大唐:山西北朝文明源流
张庆捷 张喜斌 王普军 著
ISBN 9787545714470
定价 108元
世人皆知隋唐是两个统一的多民族融合的朝代,这个统一的基础,可追溯其精神来源,那便是北朝文明。统一和多民族是北朝文明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甚至远来的西域诸国人,全部自称属于华夏民族,最终融入汉文化中,统一已由汉族的观念升华为各族的共识与政治目标。这种新历史观,是隋唐统一的精神基础。可以说,没有北朝,便不会有一个多民族的开放统一的隋唐,也不会出现盛唐。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亦认为:“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所谓(北)魏、(北)齐之源者,凡江左承袭汉、魏、西晋之礼乐政刑典章文物,自东晋至南齐其间所发展变迁,而为北魏孝文帝及其子孙摹仿采用,传至北齐成一大结集者是也。”
本书以近年来出土的有关北朝到唐代的考古资料为主,结合文献及遗迹,分为“平城时代”“晋阳风云”和“隋唐画卷”三大部分,讲述了山西北朝向唐代演变的文明发展历程,语言生动,图片精美,力图以具体的实物展示唐代社会与北朝社会的密切联系,是有关山西北朝向大唐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
张庆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敦煌研究院丝路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多年从事汉唐考古和历史研究,独著或参与的著作主要有《太原隋虞弘墓》《黄河漕运遗迹:山西段》《民族汇聚与文明互动:北朝社会的考古学观察》《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胡商、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解读虞弘墓》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张喜斌,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主任科员,曾任职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要从事田野考古和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发表《山西右玉县中陵古城的调查与试掘》《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等考古发掘简报、论文二十余篇。
王普军,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基建考古研究部主任,主要研究基建考古、汉唐考古和石窟寺考古,出版有合著《晋阳古城晋源苗圃考古发掘报告》及其他相关论文。
北朝文明源流(代序)
平城时代
历史背景
北魏遗址
佛光普照:云冈石窟遗址
王都气象:操场城皇家建筑遗址
都城礼制:明堂遗址
工官重地:西册田制陶遗址
北魏墓葬
千古一后之陵寝:永固陵
戎马生涯:沙岭壁画墓
弃凉归代:宋绍祖墓
衣冠北归:司马金龙墓
农牧交融:和平二年壁画墓
北魏遗珍
精雕细刻
古墓丹青
陶塑艺术
晶莹剔透
异域来风
陶瓷鉴赏
晋阳风云
历史背景
湮没的繁华:古遗址
晋阳古城
朔州古城
尘封显赫:古墓葬
奢华缩影:张肃俗墓
扑朔迷离: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皇亲国戚:娄睿墓
北齐重臣:徐显秀墓
马背功臣:厍狄迴洛墓
子袭父爵:韩裔墓
塞外将军: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
空山梵音:石窟、摩崖石刻
皇室开窟
民间造像
寺庙遗珍
金戈铁马:古战场
玉璧古城
高欢旧寨
斛律光寨
黄花梁古战场遗址
雄关据险:长城关隘
岁月留痕:遗珍赏析
壁上丹青
尚武崇勇
神鬼传奇
胡乐歌舞
异域交融
千年窑火
华光溢彩
法相庄严
屋宇春秋
隋唐画卷
历史背景
隋代墓葬
草原来客:斛律彻墓
魂归丝路:虞弘墓
情系上党:浩喆墓
唐代墓葬
壁画遗风:太原唐墓
州郡吏民:长治唐墓
西望长安:晋南唐墓
佛教遗迹
心灵寄托:佛教石窟
千年心愿:摩崖造像
佛身金妆:铜造像
经像瘗埋:单体石造像
别具一格:道教造像
隋唐遗址
昔日中都:蒲州故城遗址
黄河大桥:蒲津渡遗址
州城缩影:绛州署衙遗址
古道悠长:黄河古栈道遗迹
遗珍赏析
隋唐陶瓷
珍贵墓志
丝路漫漫
石雕造像
金银器皿

历史的卷轴:山西古代建筑
郑庆春 杨国柱 著
ISBN 9787545719239
定价 118元
在古建筑领域,山西省的地位无可匹敌——其地上文物的数量冠居全国,就是一座“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从北到南,从东到西,28000余座文物建筑鳞次栉比。
山西现存古代建筑以封建社会中晚期的宗教建筑数量最多,价值也最高,时代从唐代至清代一脉相承,最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采。这些魅力独特的古代建筑保存了古代的建筑、雕塑、壁画、碑刻、文献等珍贵文物,堪称古代社会的全息图像,真实地反映了古人的技术水准、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和艺术风采。
久远的历史已经逝去,但分布在三晋大地上的这些古建筑就像历史画卷上的坐标,不仅清晰地画出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轨迹,而且将悠远、厚重的文化显现得五彩斑斓。当今天的我们重新面对这些艺术瑰宝时,那历尽沧桑的一砖一石仍然可以作为研究古代社会和宗教的具体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让我们领略到岁月的流逝和人世间的兴衰。
本书对山西古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犹如展开一幅古建的“历史的卷轴”:大唐遗珍——乱世佛音——西京梦华——走向世俗——法雨禅风——承前启后——落日余晖,就像一部部立体的史书,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留存于山西大地上的各朝各代古建筑的建筑特征与风格。
郑庆春(1959—2017),山西五台人,1985年山西职工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保护工作。主编和参与编著《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卷》《中国文物大典·山西部分》《山西通志·文物志》《土木华章·山西古代建筑巡礼》《山西建筑发展史》等著作。
杨国柱,1967年出生,山西新绛人,1990年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山西省文物资料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文物博物馆行业信息化工作。主编和参与编著《文物景观游》《晋宝藏·山西省馆藏文物精华》《山西通志·文物志》《山西古代建筑楹联匾额选编》等著作。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历史长卷
木石史书:山西古建筑文化
凝固乐章:建筑艺术
东土祠庙:庙堂宫观
西天伽蓝:佛教寺院
第二章 大唐遗珍
法难方舟:五台山南禅寺
梵林宝刹:五台山佛光寺
大唐孑遗:天台庵和广仁王庙
浮图舍利:北齐至唐代的砖石塔
第三章 乱世佛音
乱世遗珠:平遥镇国寺
峰锁龙门:平顺龙门寺
紫殿红楼:平顺大云院
第四章 西京梦华
西京祖庙:大同华严寺
薄伽教藏:大同下华严寺
峻极神功:应县佛宫寺木塔
世尊善化:大同善化寺
北魏名刹:灵丘觉山寺
第五章 走向世俗
晋水圣母:太原晋祠
慈林圆觉:长子法兴寺
紫云梵刹:长子崇庆寺
硖石双璧:晋城青莲寺
群仙荟萃:晋城玉皇庙
开化禅林:高平开化寺
第六章 法雨禅风
塞外巨刹:朔州崇福寺
净土莲影:应县净土寺
彩壁灵光:繁峙岩山寺
第七章 承前启后
全真圣地:芮城永乐宫
汉唐古刹:洪洞广胜寺
森严巍峨:元代衙署
第八章 落日余晖
梵天佛地:佛教圣地五台山
武圣关公:山西的关帝文化
北岳奇观:恒山建筑群
双林入灭:平遥双林寺
琼楼玉宇:隰县小西天、长治观音堂和悬塑艺术
巧夺天工:明清楼阁建筑
附录:古建筑词语浅释




《山西文物精华》丛书
三晋出版社
2019年7月
美术遗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图书资讯丨《山西文物精华》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