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东厅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定点帮扶大罗村“拔穷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东厅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定点帮扶大罗村“拔穷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东厅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定点帮扶大罗村“拔穷根”

7月的广东,骄阳似火、暑气蒸人。丰顺县汤西镇大罗村村民黄老汉家里,却凉爽惬意。“有钱了,村里人也学会享受生活了。”黄老汉指着墙上崭新的空调,乐呵呵地说,“现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腰包鼓了,底气足了!”
消费扶贫见实效
大罗村是广东省重点贫困村之一,由于地处大山之中,基础设施落后,经常发生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有一半村民跑到珠三角打工谋生。这里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穷山村。
2016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开始定点帮扶大罗村。该厅依托行业优势,因地制宜探索长效帮扶产业,通过拆旧复垦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盘活土地资源。同时,积极拓展消费扶贫之路,取得了良好效果。
黄老汉一家就率先尝到了消费扶贫的甜头。之前,因为儿子黄瑞林患上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黄老汉一家成了因病致穷的贫困户。
得知这一情况后,广东厅驻大罗村扶贫工作队积极筹措,帮黄瑞林在丰顺县城开了一个档口,销售大罗村的土特产;该厅干部职工购买的扶贫产品,包括蜂蜜、走地鸡、梅菜干和苦笋等,均由黄瑞林负责收集、销售。仅今年5月和6月,他就赚了8000余元。
长效产业鼓腰包
“钟村长,快带客人过来!”在通往深山的羊肠道上,记者远远看到一位村民在山坡上招手。走到近处,占地近100亩的“景天三七”中药材种植产业扶贫基地令人眼前一亮。
钟奕苑,被大罗村岳潭自然村村民誉为“活地图村长”。据他介绍,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属于新兴产业,也是村里的特色产业。“景天三七”的叶菜每斤能卖15元,高峰期这里日产达500公斤,每3个月就能采收一次。今年4月下旬栽下的苗,8月份就能采收。几年后,景天三七的根部就成熟了,将作为药材被收购。“林下经济基地市场前景看好。”钟奕苑说。
“我是主动应聘来种景天三七的。”那位招手的村民名叫黄会文,他说自己种了大半辈子农田,但得知工作队启动了种植项目并招工后,立刻就报了名,“在基地不仅能学到种植技术,每个月还能领到4500元工资。”黄会文脸上洋溢着喜悦。
大罗村村长黄福财算了一笔账:林下蜜蜂特色养殖项目使村集体收益14.52万元,137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20.2万元,帮扶资金入股带给村民保底收益……今年,预计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年终可分红近万元,加上在村里扶贫产业的打工收入,部分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能超过2万元。
土地带来“活资本”
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来到岳潭自然村,放眼望去,层峦叠嶂,群山环抱的一块小盆地上,半米多高的山稔子树、柠檬树和杨梅树苗,生机盎然。“这是广东省首个通过验收的农村拆旧复垦项目。”钟奕苑说。
2018年,工作队征求岳潭村村民意见后,利用拆旧复垦这项新政策,筹集了近2000万元的复垦指标交易资金。通过拆除复垦空心村,复垦农用地43亩,建设用地指标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流转用于城镇建设,为大罗村集体带来250多万元收益,岳潭村民小组分到了1200多万元收益。
“有了资金保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才能落到实处。”黄福财感慨道,村集体从岳潭拆旧复垦项目中获得的分成收益,都用到了乡村道路与桥梁建设、一河两岸周边环境整治等项目中,还修缮了大罗村的红色革命遗址。
岳潭村民小组获得资金后,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注册了丰顺县岳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计划利用这笔资金再启动一批基础项目,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壮大集体经济。
如今,大罗村集体经济已从2015年的3.9万元增长到36.4万元;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3850元增至1.3万元。该村77个贫困户共224人全部脱贫,大罗村也达到了退出贫困村的标准。
“产业兴旺了,腰包有钱了,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旺!”黄福财对未来美丽乡村、幸福生活充满憧憬。

记者手记



稳脱贫更要强造血

     村道截弯取直、漫水桥升级改造,修筑灌溉水渠、清淤整治河道,扶贫产业有序推进……走进大罗村,村貌变美了,村民更忙了,村民脸上的笑容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群众更幸福了、更有底气了。而这份底气,主要来自“造血”功能的后劲十足。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式扶贫可让贫困村较快地“摘帽”,却容易返贫;而造血式扶贫,则能实现稳定脱贫、永久脱贫。近5年来,广东厅驻大罗村工作队抓住扶贫“牛鼻子”,既输血又造血,因地制宜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切合实际拓展中药材种植等长效产业,极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不仅使这个小山村摘了穷帽,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即便扶贫工作队走了,村民也能凭着这股动力走好致富路。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或许,我们能从大罗村的脱贫历程中获得些许启示。

喜欢本文,就点击右下角“在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东厅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定点帮扶大罗村“拔穷根”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83204960

i自然全媒体


记者:祝桂峰

编辑:王中建 钱招东

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东厅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定点帮扶大罗村“拔穷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东厅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定点帮扶大罗村“拔穷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东厅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定点帮扶大罗村“拔穷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东厅抓好产业项目培育,定点帮扶大罗村“拔穷根”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