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谋划广东省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拓展思路,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内涵,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推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于7月16日至17日在惠州召开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座谈会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交流会。国地科技受邀参加了本次现场观摩交流会,并与相关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观摩会实地参观了稻渔生态共作模式、病虫害防控监测预警系统、耕地地力提升及“宜机化”等建设现场。





一、稻渔生态共作模式
稻渔生态共作模式是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种养模式,采取在稻田四周挖沟,沟底宽2.5米,沟顶宽4米,深1.5米,水域相互连通,种植双季稻,为鱼在稻田中的生活创造条件,创新“稻—渔—花/果”三位一体化稻田立体特色种养模式,实现稻田变公园,农田变学园特色经营模式。




二、病虫害防控监测预警系统
一方面通过提升农业智能装备,推进防控智能化,安装智能识别虫情测报系统、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农林害虫性诱测报设备、农林小气候监测系统等农业智能装备,实现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另一方面利用智慧物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逐步实现水稻种植大数据统筹,病虫害监测情报预警、农药减量控害,推进水稻产业向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方向发展。


三、耕地地力提升及“宜机化”建设
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施用专用有机肥料,休耕轮作+种植绿肥等措施提升土壤地力。通过田间道、生产路、下田坡道、过田坡道等建设,推动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提高农机适应性,扩展大中型农机运用空间,加快补齐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薄弱的短板,从而提升耕地质量水平。


通过此次现场观摩会,国地科技与会人员了解了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种养模式,拓宽了视野,为今后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十二五”以来,国地科技作为技术服务机构为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服务,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勘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材料编制等,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得到业主单位的一致好评。国地科技以多年项目经验积累为基础,持续为“十四五”高标农田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高标建设内涵,积极谋划新一轮高标建设思路,为广东省“十四五”高标建设更上新台阶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林冬娜、邓小云
文章作者:林盛明、王礼强
文章审核:沈宏健、刘娜
国地资讯聚焦国内外自然资源、城乡发展、生态环境行业,致力于宣传热点政策,分享新鲜资讯,展示研究成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资讯):国地科技参加全省高标准农田惠州现场观摩会——领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内涵、新模式、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