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2020年7月24日,以“生态文明优先背景下的高品质空间”为主题的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创新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晓文及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梅耀林出席会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袁奇峰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段德罡教授、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理事长张鑑、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韩冬青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雯受邀在大会上作报告。全院近300名员工参会。我院唐历敏副院长主持本届创新大会。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晓文参会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梅耀林参会

唐历敏副院长介绍说,此次大会是我院第二次举办创新论坛,当天上午行业内5位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分享,下午为空间规划、城市更新、乡村振兴3个平行学术论坛,来自院内的26位副总、主任工程师及技术骨干,与大家交流实践研究心得。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唐历敏副院长主持大会
袁奇峰教授以“战略引领,东莞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为题,回溯了东莞从“市区”到“市域”再到“城乡”的城市发展历程,认为在东莞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秉承实事求是,战略引领,市镇同编的原则,通过城市发展战略达成各方共识,明确三类空间核心议题,支撑下一步总体规划编制。他指出,东莞建设“湾区都市”,要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中构筑区域性节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要在开放的区域网络中主动再结构化;打造品质东莞,要以生态、和谐、实力三大战略实现品质发展;在东莞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高地,要在转型升级中主动聚焦市级平台。他还提出了规划应关注发展空间高度城镇化、破碎化的特点,积极打造引领东莞未来发展的战略节点,探索构建工业用地成本底线与城市更新成本底线,研究现状港口用地退出后的功能迭代等一系列有益的意见建议。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袁奇峰教授作报告
段德罡教授以甘肃临洮三益村、杨陵乡建、延川太相寺村实践为例,介绍了其所在团队开展的一系列乡村建设实践。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益村,面对自然环境恶劣、村民可支配收入较低、乡村活力日益缺失等问题,团队提出“与天地相合、与传统相合、与人相合”的“三合”设计理念;杨陵乡建中,团队扎根4年,探索“调查-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在面对延川太相寺村这种地方财政无力支出的贫困村庄时,团队创新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采取共同缔造方式,探索以乡村治理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他认为,弥合城乡裂痕、缩小城乡差距,是城乡融合的基础。通过精心设计与组织,乡村公共空间可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传承文化传统,不是简单的符号运动,重要的是通过村民的日常生活、思维观念等传递传统文化的精髓。村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在参与过程中,村民可以重获对家园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建构承担起乡村建设、管理、维护的主体责任意识。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段德罡教授作报告
张鑑理事长基于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从区的概念、线—区—地三者的关系、曾经或可能的“区”、划“区”与管“区”四个方面入手,分享了一些关于“区”的思考。他认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作为国土的“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的空间其实是“地”。划“线”仅仅是个过程,划“区”也只是个结果,管“地”才是真正目的。无论是划线还是划区,都必须围绕“地”的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目标是编制实用性规划,规划编制的重要规则是技术、行政、法规的统一。技术讲求科学性、合理性,行政要有可操作性、实用性,法规要具合法性、可管控。要依法依规化“区”,不要“创新”随意创造“区”。规划编制实行编制单位终身负责“编”“审”分离,下级国土空间规划不得突破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不得违背上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刚性管控要求。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张鑑理事长作报告
韩冬青教授以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微更新实践为例,详细阐释了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再生。南京小西湖(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位于南京老城南东部,文化氛围浓厚,是南京老城22个历史风貌区之一。原来的片区房屋破旧、布局混乱、居住拥挤、公共设施短缺,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居民缺乏自我更新能力。为此,韩冬青带领研究生团队开展了小西湖历史风貌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从整体格局、历史街巷、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保护。他认为,复杂的产权演变是中国城市历史地段衰败的重要内在动因,产权关系是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团队对产权信息进行了梳理与呈现,跟踪调查居民搬迁意愿,配合征收进程进行动态规划。根据街巷布局和土地权属建立规划管控和微更新实施两级单元,分别制定保护与再生导则。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韩冬青教授作报告
陈雯作了题为“新时期空间规划挑战与科学应对”的报告,强调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她指出,规划需要科学性,即高标准、高投入、高水准与高质量、高效率、高度分享的统一。她以陈庄村庄治理为例,介绍了乡村规划中的社区参与与科技应用的过程。另外,她回顾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和阶段特点,认为虽然存在着自然、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障碍,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体现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意义重大。区域一体化要坚持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存的空间格局,做好生态保护和社会公平。最后,她以南京若干旧厂房的改造为例,细述其中的合作与博弈关系。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陈雯教授作报告
下午,三场分论坛在不同会场同步召开。
其中,“空间规划”主题分论坛由我院总规划师袁锦富主持。该论坛中,9位同事分享了各自项目中的创新经验与实践总结——陆枭麟介绍了我院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规程的编制背景、技术思路,以及对江苏省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考;张杰基于启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分享了底图基数转换、风险评估、城镇开发边界试划等方面在总规编制中的具体实践方法与经验总结;王海勇基于生态文明背景,探讨了城际边界地区协同再发展的方式方法与机制创新,提出了省内需要重点关注的城际边界地区建议;花峰以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公路接线项目(铜陵段)为例,讨论了做好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确保品质农业空间恢复的具体实践;赵邯回顾了既往的控规经验,通过对用地权属的分析与理解,强调了在未来控规编制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产权界线,也要注重对产权人的权益进行分析;王进坤针对交通、产业、供应链三个关键词,讨论了新时代下的货运交通挑战、货运交通协同目标与方向,以及货运交通与空间协同对策;张彬以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为例,探讨了新时期市政基础设施优化提升的特色与创新;张仲良系统梳理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概念内涵、规划思路、规划方法,分享了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下使综合防灾规划更加“接地气”的具体方式方法;贾莲莲基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的保护与管理博弈、行业初心与使命等方面的讨论,分享了对风景名胜区未来发展路径选择的思考。论坛内容新颖,申翔、徐海贤、王树盛、朱建国、幺贵鹏等专家点评精彩,充分展示了我院在空间规划领域的努力与创新。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袁锦富总规划师主持“空间规划”主题分论坛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空间规划”主题分论坛现场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陆枭麟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张杰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王海勇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花峰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赵邯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王进坤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张彬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张仲良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贾莲莲作报告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城市更新”主题分论坛由我院总工程师黄富民主持。来自生产研究部门的9位同事分别作报告。刘志超在《历史文化保护的另一种维度》中借鉴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阐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规划的作用在于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贾正在《城市更新语境下高新产业区总体设计探索》中提出针对存量产业空间实施战略优化,系统提升总体空间结构与骨架并加强传导;汤蕾在《居民需求视角下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与思考》中介绍了江苏从老旧小区改造向宜居街区建设转变的内在逻辑,并通过居民需求调研提出设施配置建议;周骥在《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高铁枢纽站区站城一体化研究》中阐述了站城一体化与需求层次结合的必要性,提出高铁站区应提出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规划策略;杨志在《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工业用地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中认为工业保护线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第四根控制线,提出集中治理、择机更新、低效腾退的治理措施;武赟在《昆山城市公共空间的“小确幸”》中提出微更新的关键词在于适配、弹性、生态和精细,对微空间实施微更新的手法,精耕细作打造空间的品质感;曹隽在《长江大保护视野下滨江岸线生态恢复的景观思考》中辨析了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的区别,提出低干扰的场地整理、低维护的材料选择、低影响的生境培育三大策略;宋杰在《中小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和策略》中提出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素和手法,以及制约设计的因素,并举例说明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性与创新性;王涛在《以道路交通精细化设计引领更高品质的宜居城市建设》中提出道路交通精细化设计应从道路功能和人的需求出发,优化车行空间、设施空间以及体验空间。黄富民总工程师总结强调,在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的背景下,城市更新工作意义重大。城市更新应做到体制机制创新、认真细致调研、公众真正参与、多专业协同等要求。唐历敏、王承华、姜劲松、刘志超、刘小钊、宋杰等专家针对报告内容进行了细致点评。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黄富民总工程师主持“城市更新”主题分论坛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城市更新”主题分论坛现场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刘志超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贾正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汤蕾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周骥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杨志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武赟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曹隽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宋杰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王涛作报告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乡村振兴”主题分论坛由我院总经济师李正伦主持。该论坛中,7位同事分享了在乡村规划方面的创新经验与实践总结:袁新国结合多年乡村规划实践,从自然资源、经济、人口、城镇化水平、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等进行分析,提出江苏乡村分区发展层次。并对苏南乡村群规划路径、苏中农业现代化探索、苏北农房改善提出了一些想法。徐辰结合江宁汤岗村、句容陈庄村、江阴璜土村的近期建设和发展情况,从规划视角提出乡村规划应从空间治理转向乡村治理,从让利于民转向赋权于民,从规划编制转向共同缔造等观点。周海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提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应包括规划评估、传导反馈、三线划定等内容,并通过生态保护,耕地保量,城镇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入手解决乡镇发展的实际诉求。朱怿然结合在手太仓市半泾村实用性村庄规划,从用地整理、产业引导、功能策划和环境整治等方面谈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思路。王培介绍了苏北乡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规划案例,从富民、便民、聚民、惠民的角度分享了此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苏北农房规划中应准定位、顺民意、强产业、善利用、重引导等发展策略。汤淑星以近郊新型社区为例,在对现状问题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由于规划及落实不到位、规划与需求不匹配、维护和运营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城郊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针对问题她将社区公共设施分为在建待建型、存量可用型、空间饱和型三种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应对策略。王胜结合苏北农房改造项目,分别从平面布局、景观环境营造、交通组织、户型设计、院落造型等方面谈了苏北农房建设的一些想法。该论坛内容广泛,涉及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到农房微观设计等各方面,充分展现了我院在乡村振兴规划方面的努力和思考。陈清鋆、张培刚、黄伟3位专家点评细致入微,有效地促进了各专业、各部门的交流与提升。梅耀林院长最后寄语乡村振兴版块的工作,希望未来我院能在乡村规划方面做到全省领先,并通过不断的投入和总结,树立我院乡村规划品牌。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李正伦总经济师主持“乡村振兴”主题分论坛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乡村振兴”主题分论坛现场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袁新国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徐辰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周海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朱怿然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王培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汤淑星作报告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王胜作报告

向下滑动显示更多图片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梅耀林院长寄语

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长按关注

更多精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我院第二届创新大会在宁顺利举办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