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古道悠悠两千年,

长亭芳草碧连天。

残碑断碣记前史,

石板青青载渊源。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西京古道

重点线路(乳源段)活化利用项目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 历史足迹:曾是进京高速路 ·


西京古道,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是目前岭南地区发现的10多条古道中,有文字记载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连接海陆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


据《后汉书》、《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后,把广东的龙眼、荔枝等岭南水果列为贡品,要求每年定期进贡,因当时水路须经今福建省闽侯县浮海而上,风高浪急翻船事故时常发生,朝廷决定开辟一条南北通道,由今日的英德经曲江、乳源、乐昌直达湖南省临武县,计程160多公里,其中在乳源境内就有90多公里,这条道路便成了专门传递公文、运送货物的南北交通要道。


西京古道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必经之道,因此也被认为是古代的进京高速路,“上通两湖,下通百粤,来者来,往者往,熙攘交错,累如贯珠”。唐玄宗年间,杨贵妃酷爱岭南荔枝,西京古道再次出现了运送荔枝的马队。而李白所作的“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一诗中,据考证,“古道”指的正是这条西京古道。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学者们根据文献记载推测出西京古道的路线全程,应为现今的广州—英德含光镇—石牯塘镇—乳源大布—韶关武江区江湾镇—乳源乳城镇(候公渡)—乳源县城—东坪镇(龙南)—大桥镇—红云镇—乐昌云岩镇—梅花镇—老坪石—湖南宜章—临武—西安。


在逾两千年的时光里,无数扶老携幼的中原士族、南来北往的商人,进京赶考的书生、被贬南下的文人政客、转迁异地的乡人等,用他们的故事谱写了西京古道的历史,也让海陆丝绸之路及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此紧紧相连。至今,西京古道所遗留的文物古迹依然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项目启动:千里古道待展新颜 ·


为重现古驿道风貌,广东省启动了韶关市西京古道重点线路(乳源段)活化利用项目。我院作为该项目承接单位,由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负责设计,由建设工程监理部负责施工监理。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项目全线长度为58.6公里,其中古驿道本体长度为17.1公里,古驿道连接线长度为41.5公里,线路呈南北走向,主要位于乳城镇、东坪镇与大桥镇,途径6个特色村庄、7个自然资源节点。


本项目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古驿道本体进行修复、古驿道新建连接线、古驿道连接线景观提升、对古驿道相关遗存进行修复、标识设施安装及配套服务设施等。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项目规划期间,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系统摸查了乳源县古驿道本体遗存情况,综合考虑交通衔接、现状线路特征、沿线地形地貌及自然人文资源、沿线贫困村等方面,制定了重点线路选线原则,并以线性古驿道历史遗产空间的再利用为载体,促进古驿道沿线经济发展,实现驿道文化复兴为总体目标,重点挖掘民俗宗教、军事红色、民系迁徙、文化宦游、商贸邮驿五大文化内涵,通过现场细致踏勘重新确定选线布局,结合沿线村落和景区深化规划各级服务设施,打造可走、可骑、可登、可赏的文化休闲之路,构建集历史教育、文化体验、户外运动、自然休闲、康体健身、乡村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游径,建成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示范精品段



· 精心修复:能工巧匠破难题 ·


2018年,韶关市西京古道重点线路(乳源段)活化利用项目一期正式施工。院建设工程监理部派出多名监理工程师,全力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设计效果落地。


1.复原古道

西京古道经过的是广东海拔最高的山区,古书形容是“上出云霄,拾级而登如蹑梯”。要修复处在深山里的古道,既不能破坏原古道及周边风貌,又要把大块原石等施工材料和施工器具运送到现场,十分棘手。最后,我们通过马匹和人力转运的方式,圆满解决了运输难题。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古道修复材料运输


古道修复遵循“大块石头放中间,小块石头补两边,通块石头横着放,脚步量石利行人”的原则,施工要求每跨至少有一块主石长不小于60cm,宽不小于40cm;对于1.5米宽古道,每跨不得多于三块石头; 为加强横截面咬合度,避免出现连续三跨以上齐缝铺设。台阶每跨至少有一块主石面宽不小于60cm,留缝不大于5cm。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古道拾级修复前(左)、修复中及修复后(右)


2.大桥镇河堤修复

原河堤面为土路,杂草丛生,它是两段古道之间短距离连接线。设计采用现代工艺铺砌石板路,路面采用900×300×50mm的芝麻灰凿面大板石材错缝铺,原色水泥勾缝处理。因现场有挡土墙与现有基础相冲突,故在挡土墙及道路基础的边上增加了变形缝,既不影响美观,又能保证地面出现沉降时不会影响挡土墙。原有栏杆下,为避免石材切割而铺设了卵石。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大桥镇河堤修复前(左)和修复中(右)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大桥镇河堤修复后


3、铺筑砾石路及连接线

对涉水路段的石板和砾石路,为防止雨水把砾石冲跑,我们在汇水处用混凝土加石板的方式将山上的水引走,如此既能避免砾石被冲跑,也能保证与古驿道风格协调统一。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砾石路修复前和修复后


对连接线的处理则借助现有公路和乡道的连接线,采取划线措施,在道路中央划绿线,遇到路口或者重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画南粤古驿道标识。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连接线上的南粤古驿道标识


4、建设服务设施

2018年规划建设一级驿站1处(五里桥驿站,含停车场1处、厕所1处),二级驿站2处(观澜书院、猴子岭驿站,含停车场2处、厕所2处),农副产品销售点2处,公共厕所(不含驿站内设)2处,急救站2处,驿亭5处,休憩点9处,大型活动点1处,停车场(不含驿站内设)3处,报警点2处,露营地1处。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西京古道上的服务设施


· 风貌重现:引领乡村再振兴 ·


经过将近三年的精心建设,西京古道风貌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古道沿途的古村、古桥、古树、古亭、古楼、古名人字迹逐渐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自驾游游客络绎不绝,节假日期间更是游人如织。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让曾失去光彩的西京古道再次喧嚣热闹起来,成为带动乳源当地乡村旅游和农产业发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及农民脱贫致富的乡村振兴之道,当地先后成功举办了“2018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暨中国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系列活动”、“2019南粤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赛”、“2020年南粤古驿道Hello 5G杯定向大赛”等大型活动,并常年举办千人徒步、环保徒步行、公益徒步行等各类徒步活动。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岁月无声,古道留痕。西京古道,这条承载着岭南文化、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隧道,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心韩亭、象兑亭、寿得亭、大富桥、通济桥、观澜书院、古民居……每幢建筑背后,都刻印着一个时代的沧桑变化。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古道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西京古道

点缀着无穷宝藏的

文化古道

等待着你来探寻!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图文提供|何耀光、徐增勤(GZPI 建设工程监理部)

技术审核|GZPI 工程岩土部

编辑|版式:GZPI办公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千年古道展新颜,引领乡村再振兴|作品展播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