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内容播报】2020年增刊1——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辑

【内容播报】2020年增刊1——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辑

【内容播报】2020年增刊1——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辑


 序言 


潮涌推征途,风劲好扬帆 ——写在浙规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       陈桂秋


全域规划的浙江路径 


浙江省县市全域规划的演进与创新——从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
陈  勇  周  俊  钱家潍
【摘要】自1990年代末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城市化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浙江省持续推进规划改革,先后开展了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多规合一”规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新型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当前县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浙江立足自身基础,在优化城乡格局、提升空间品质、推进空间管控、强化跨界协同、推进规划智慧化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创新探索。

高质量城镇化下浙江省城市群格局新态势研究
张雍雍  邵  波  傅哲宁  郑浩宇  詹  敏  胡舒扬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国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浙江省的城镇化发展进入了“诺瑟姆曲线”的后期阶段。通过分析提炼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包含的数量与质量并重、城市群成为城镇化发展主要形态、中心城市能级提升是关键、通勤圈与创新圈联动发展、国际化特征更加凸显等新特征,总结浙江省“小城镇—县域经济—县城经济—城市群—都市区”的城镇空间演变规律,分析浙江省城市群发展格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未来浙江省高质量城镇化下的城市群格局新态势,主要包括双极引领、都市区分级、轴带均衡、全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城镇密集区跨县域协同发展的浙江实践与思考
周  俊   孙  鹏   马  浩
【摘要】县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单元。浙江省自下而上的跨县域协同发展,对区域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浙江省城镇密集区跨县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模式、面临困境以及发展趋势,并从加强跨域协同治理的权威性、统一性、公平性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多中心协同治理格局、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创新空间资源要素区域统筹。

从接轨到融合——上海大都市毗邻区发展策略研究
马素娜  范嘉诚  朱烈建  陈侃侃  陈雪伊  冯  真
【摘要】传统大都市圈研究着眼于核心城市之间及核心城市与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互通,而毗邻区与核心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则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总结上海大都市毗邻区与核心城市(上海)之间的接轨经验与教训,分析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需求,研究毗邻区融合发展的途径与策略,为区域融合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新形势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定位与发展——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下的研究
李  鑫  宋松松  金贇涵
【摘要】在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新形势下,风景名胜区的定位与发展需要重新思考。鉴于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分析了浙江省59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相关信息,总结出其“面积占比大,空间分布散,资源特征融,功能发展合”的特点,认为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其他自然公园的差异化定位。针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风景名胜区可能面临的资源价值割裂、生态空间破碎、管理依据不足等问题,对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提出了坚持“特色”定位、细化风景名胜区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中的划定原则、统筹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深化研究风景名胜区的分区管理与动态管控四方面对策与建议。


 两山理念的浙江实践 


城镇开发边界外“两山”转化路径探索——以浙江省德清县西部地区为例

罗湘璟

【摘要】浙江省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和重要实践地,“两山”重要思想的时代内涵是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浙江省德清县在践行“两山”发展理念的工作中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新模式,在德清县西部地区的保护与开发中探索以非建设用地区域管控为核心的“绿水青山”的发展模式,构建四大控制体系,优化区域土地利用,严保生态底线,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从区域总体层面上对开发规模进行精准控制与引导,探索“两山”转化的实施路径。


浙江省村庄设计经验及典型手法

张建波  余建忠  孔  斌

摘要】从政策推动、导则规范和实施机制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浙江省村庄设计开展经验,总结了浙江省村庄设计相关工作从示范引领、整体推进、创新探索到深化提升的梯次推进历程。对浙江省近年来村庄设计实施落地的案例进行筛选和解读,提炼出村庄设计在总体格局、场所空间、建筑空间及环境景观等方面的典型设计手法。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明晰村庄规划和村庄设计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和衔接关系,指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实用型村庄规划需融入村庄设计关于村庄整体空间形态层面的构思。浙江省村庄设计梯次推进的开展历程及典型设计手法,对全国开展村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都市近郊区乡村振兴规划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桐庐乡村振兴规划实践

张如林  余建忠  蔡  健  柴子娇

摘要】都市近郊区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前沿地带,也是乡村发展中问题矛盾尤为突出的地区,探索都市近郊区乡村振兴规划对于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浙江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背景下,文章以桐庐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桐庐发展特征与问题,特别是针对发展转化缺通道、全面发展存短板、项目落地缺空间、深入缺制度等问题,提出了都市近郊“通道共建+服务共享”的乡村振兴模式、“五位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路径、全域整治精明增效的空间策略、注重实施导向的制度设计等规划举措,以期为同类地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和发展提供借鉴。

 创新高地的浙江赋能 


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特色小镇实践探索

张如林  丁  元  刘维超  柴子娇

【摘要】2015年浙江省首提建设“特色小镇”,并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和推广,各地建设有成效也有问题。文章对五年来浙江特色小镇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回顾,总结了产业新转型、创业新生态、城市新活力、政策新供给、建设新保障的实施成效,以及存在的产业、空间、环境、政策等问题,并结合新形势新思考提出了2.0版小镇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构建空间和产业的网络集群、优化空间环境和柔性环境、建立定向化的考核机制和扶持政策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全国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浙江经济转型与县市域总规转变的回顾及实证——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县市域总规的作用研究初探

钱家潍  周  俊  陈  勇

【摘要】回顾浙江经济转型与县市域总规编制内容转变,初步探讨两者之间作用关系。首先,从空间视角审视经济学界关于浙江经济转型的现有研究,包括产业升级、城镇化演进、经济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而探讨县市域总规从“协调部门管治”到“空间组织引领”、从“全域空间管控”到“赋权激励发展”、从“县域城乡一体”到“推进区域协同”等特色转变。其次,构建关系假说,并为验证作推论准备;之后,选取基础条件类似但规划有所差异的两县市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类似“控制变量”的对照分析,揭示县市域总规对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最后,总结实证经验,讨论相关规划工作应对经济转型可取的探索方向。


郊野地区全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径探索——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语境

王  瑒   石  华   邵  波   潘  强

【摘要】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角度,探讨了郊野地区全域控规组织模式及其在空间规划体系的法定地位,并从规划底图底数完善、规模容量确定、空间管控路径等方面对郊野地区全域控规编制方法进行了开放性的思考,为当前郊野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创新实践拓展思路。本文认为应对“三调”现状进行技术转换,形成适应控规编制需要的底图底数;应按照建设用地总量减量化的总体要求,区域统筹上下协同确定单元开发强度;应通过多类型专题性的用地评价支撑规划方案,积极探索差异化、刚弹结合的全域全要素管控路径,建立分级系统化管控体系;同时应构建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推进城镇发展动力转型与乡村振兴。

 魅力空间的浙江探索 


可辨、可塑、可感——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余  伟  周建军  陈桂秋  徐宇波  田乃鲁  李星月

【摘要】解读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景观风貌提升与发展的要求,基于《浙江省城乡景观风貌条例》这一全国首创条例,探索新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方法。以舟山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为例,依托SDK数据的创新应用,通过特色可辨、体系可塑、景观可感3个层次的研究,以景观风貌的系统塑造与切实感知为规划目标,塑造舟山海上花园城的特色风貌。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多元协同再创作思考

陈桂秋  丁兰馨  陈鼎文

【摘要】基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征及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建设实践,阐述了“多元协同再创作”的概念内涵与必要性,归纳出“多元协同”的8项核心协同内容,然后提出了“多元协同再创作”这一方法路径,响应公共环境艺术营建过程中的“多元协同”需求。最后基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实践中的“多元协同再创作”思考,提出高品质公共空间营造的“多元协同”实现路径的建议,为城市公共空间营建的品质提升提供创新规划视角与路径。


山水城市总体城市设计的探索——以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郑  浩  王  丰  宣  甲  张雍雍  刘  洋

【摘要】我国山水城市数量众多且各具特色,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打破了原有的自然山水格局,并随之产生了人居环境恶化、特色风貌缺失等严重问题。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和总结相关实践经验,从城市特色提炼、城市空间解析、城市空间塑造和城市空间维育4个方面提出面向山水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编制思路,进而通过台州市中心城区案例,探讨了具体设计策略及内容的展开,并最终形成“形态控制”与“策略引导”结合、空间设计和规划实施兼顾的总体城市设计框架。


本土文化导向下的老城区特色塑造与活力复兴——以浦江县城西区块城市设计为例

吴宦漳  卢  锐  陈桂秋  陆  磊  童  心

【摘要】本土文化是地方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具有地域独特性与原生性特征,是城市设计编制中重要的分析内容与设计切入点。老城区作为城市地方本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与集中展现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其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与街巷肌理频遭破坏,导致特色缺失、活力不足。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将是未来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从本土文化视角出发,分析了浦江县老城的特色空间格局与街巷肌理,提炼其本土文化价值。以《浦江城西区块城市设计项目》为例,分别从城门画卷再现、蛇街肌理延续、历史信息转译、风貌冲突修复、功能业态更新等多个维度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原有古城风貌肌理与空间格局,展现老城文化与艺术底蕴。本文旨在探索本土文化的空间作用效应与规划修复路径,为老城区特色塑造与活力复兴提供城市设计编制的思路参考。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电子期刊:App Store搜索“城市规划”(支持iPad下载)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内容播报】2020年增刊1——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内容播报】2020年增刊1——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辑

赞(0)